- 實用造血干細胞移植(第2版)
- 黃曉軍
- 1298字
- 2020-09-24 15:53:23
第一節 全身放療的方式
一、照射方式
(一)全身照射技術
TBI技術雖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由于它涉及放射醫學、放射生物學和劑量學等方面問題較多,同時照射方式受到設備、場地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各醫療單位治療方法差異很大。這里簡要介紹幾種主要照射方式。除了傳統的放療方式,調強全身放療,因其可降低危及器官照射劑量,保護重要器官,提高靶器官受照劑量,也成為全身放療發展的趨勢。螺旋斷層放療可以更加精準地到達靶向部位,并保護關鍵結構,在此基礎上出現的全骨髓放療、全骨髓全淋巴結區放療是目前該領域研究的重點之一。
1.雙機照射法
美國西雅圖哈清森腫瘤研究中心采用雙鈷-60治療機相對同時照射。患者置于兩機之間,從而可以縮短照射時間,避免了因患者變換體位造成的劑量誤差。
2.ARC照射法
美國Buffalo癌癥研究中心及加拿大Montral總醫院采用此方法。患者取仰、俯臥位,加速器給予0°角、±一定角度的三野照射或兩夾角照射野,在射野銜接處做技術上處理使其劑量均勻一致。該方案較好地解決了單野TBI技術所要求的治療空間。
3.射野移動法
在一張特殊的治療床上,患者取仰、俯臥位,通過計算機控制治療床的移動,使身體各部均受到照射,以達到TBI的目的。
4.單野方法
被國內大多數醫療單位采用,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在AP、PA或AP、PA、LR和RL四方向開展TBI。
(二)螺旋斷層技術下的靜態調強適形全身照射
應用定位CT進行掃描,應用計算機軟件進行靶區和風險器官勾畫,然后傳至螺旋斷層技術工作站進行設計,將設計好的計劃放療區域分別對應疊加在一起。
(三)容積旋轉調強全身照射
照射靶區包括除前臂和手以外的全身骨髓,采用軟件系統計劃系統自動勾畫模塊進行靶區勾畫并外放,并生成處方劑量,采用單弧多中心銜接的方法設計旋轉調強放射治療計劃。治療計劃的劑量驗證采用Arc CHECK驗證系統,通過劑量體積直方圖,評價和分析靶區和危及器官的劑量分布,并評估治療計劃的總機器跳數和治療時間。
二、治療方案
TBI分為單次TBI(STBI)、分次TBI(FTBI)二種治療方式。STBI總劑量一般不超過12Gy,國內控制在10Gy以下,主要是因為在同等劑量時,STBI比FTBI的臨床癥狀及并發癥的發生率高,間質性肺炎(IP)的發生尤為明顯。
目前國內外常用FTBI方案,其原因主要有:分次照射較單次照射有相對高的治療增益,可適當提高總照射劑量;劑量誤差小,每次照射時間較短,許多單位可作為常規治療;患者臨床反應輕,易保持體位,并發癥少,易接受。關于其治療方案國內外有很多報告,其中以12Gy分3天分次照射的方案較多,如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日本東海大學附屬醫院等單位采用的3天、2次/天、2Gy/次的總劑量為12Gy的分次照射。
TBI技術照射劑量率可分為低、高劑量率兩種方案,過去采用的低于0.025Gy/min的劑量率已逐漸被淘汰,目前逐漸傾向于0.04~0.06Gy/min低劑量率方案。其方案特點為:IP的發生率和白血病復發率較低;患者臨床反應較緩和。國外也有較高劑量率方案的報告,但一般控制在0.1Gy/min以下。管迅行等建議TBI劑量率≤10cGy/min,大于20cGy/min慎用。高劑量率方案即劑量率超過0.2Gy/min,照射后患者反應劇烈。有證據表明當劑量率<0.05Gy/min時IP發生率只有6%;劑量率為0.06~0.3Gy/min時IP發生率為30%,將此劑量率定為發生IP的閾值。因此,使用高劑量率方案時,IP發生的閾值勢必降低,這方面的工作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