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偉大的電影”系列的第二部,但是書中所列這些電影并不屬于第二梯隊。我不相信排名和榜單,并拒絕任何要我透露我的所謂“史上十部最佳音樂電影”之類的約稿,原因在于諸如此類的榜單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在周二和周四間就會有所變動。我只在以下兩種情況之下破例:我編的年度最佳電影榜單,因為這是影評人必須要做的本職工作;我參與的《視與聽》(Sight&Sound)雜志每十年舉辦一次的、由全球導演與影評人評選的影史十佳。
由于我在《偉大的電影》的序言中曾明確指出,該書并不是一份“最”偉大的一百部電影的榜單,而僅僅只是一百部偉大的電影的榜單——不做排名,我之所以挑選它們,是因為我喜歡它們,因為它們足夠高的藝術水準、歷史地位、影響力等等。我寫那些文章并不遵照某種特定的順序,有時候看到重新修復的拷貝或者DVD,就會激起我寫作的欲望。
當然,第一部書中包括如下明顯屬于第一梯隊的電影:《公民凱恩》(Citizen Kane,1941)、《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將軍號》(The General,1926)、《生之欲》(Ikiru,1952)、《迷魂計》(Vertigo,1958)、阿普三部曲(the Apu Trilogy,1955—1959)、《假面》(Persona,1966)、《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戰艦波將金號》(Battleship Potemkin,1925)、《憤怒的公?!罚≧aging Bull,1980)以及《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1960)。但由于我并不是按照任何順序寫的,這第二部也包括一些成就完全與上述相當的電影,比如《游戲規則》《天堂的孩子》《豹》《驢子巴特薩》《一個國家的誕生》《日出》《雨月物語》、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三部曲、《東京故事》《搜索者》和《羅生門》。我是一直等到《游戲規則》和《天堂的孩子》這兩部電影的新版DVD發行之后才在“偉大的電影”上寫的影評。新拷貝被修復得美輪美奐,以至于我根本是初次在觀看它們。
我曾引用過英國影評人德里克·馬爾科姆(Derek Malcolm)對一部偉大的電影的定義:一想到無法再看它一遍,就難以忍受的電影。我在一年時間中大概寫了二百五十部電影的評論,看的數量要比這再多個二百部。無疑,我非常受得了不再重看其中很多部,有的片子甚至第一遍都看不下去。最愉悅的事情莫過于避開電影工業的流水線,深切并充滿愛意地觀看那些維護藝術之價值的電影。
對那些深愛電影的人來說,DVD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DVD拷貝能夠達到如此高的畫質,以至于電影好像就在我們眼前呼吸著,而不僅僅只是在那里而已。碟片中的一些幕后花絮是如此有用而且詳實,以至于某種程度上,今天的觀眾對一部影片的了解,可能比當時制作該片的導演還要多。在制作評論音軌和幕后花絮方面,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是所有導演中的翹楚。他不僅僅制作他本人的電影,而且還包括別的他所喜愛的電影。想一想他對邁克爾·鮑威爾(Michael Powell)電影的DVD所做的貢獻吧,尤以《百戰將軍》這張碟為甚。聽著鮑威爾和斯科塞斯一起邊看邊談這部影片,真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我在各種各樣的時間和地點、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觀看了這些電影,很多影片我看了三四遍,有一些看了十幾遍,有的看了二十五遍。在我每年指導的科羅拉多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夏威夷大學以及電影節的講習班上,我每次都會對其中的十六部進行逐鏡分析。科羅拉多的放映活動是世界事務大會[1]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業已成為持續了五十三年之久的一年一度的活動。我們坐在麥基禮堂(Macky Auditorium)里,為黑暗所籠罩。有時人數上千,我們在超過五天的時間里,花十到十二個小時,使用一個動作停頓分析儀(stop-action analysis)來拉片。在這么多雙眼睛的注視之下,你可以看到非同尋常的東西。
細想自己在2003年分析小津(Yasujiro Ozu)杰作《浮草》(Floating Weeds,1959)的經歷,我在第一本書中寫過這部影片,還在夏威夷電影節(Hawaii Film Festival)上和偉大的影評人唐納德·里奇(Donald Richie)一起逐鏡頭拉了這部影片。2003年,標準公司(Criterion)邀請我為他們發行的該片DVD做一個評論音軌。他們邀請里奇評論的則是小津早期的那個默片版本[2]。我曾暗自捏了把汗,我是否可以為一部攝影機從沒被導演移動過的電影講兩個小時。對于小津安二郎來說,電影就是機位、構圖、表演和剪接。我向標準公司的金·亨德里克森(Kim Hendrickson)建議,先把《浮草》帶到波爾得分校做一次試映,類似一種正式錄制前的彩排。對于我選擇的這部電影,有一些觀眾不以為然,不過隨后美妙之事發生了:小津的光環籠罩了觀眾,他的天才將他們拉入他的作品,而且他的風格不再被看成是“艱深”的,而明顯就是一種處理他的素材和情感的恰如其分的手法。在那一周行將結束之時,放映室里的觀眾都愛上了小津,有些人還是破天荒頭一遭。如果你對電影足夠一往情深,或遲或早,你都會接觸到小津、布列松(Robert Bresson)、雷諾阿(Jean Renoir),發現自己站在眾多這樣的圣人之間。
2004年,我提議在波爾得分校放映雷諾阿的《游戲規則》。再一次,電影的偉大征服了不情愿的觀眾(他們希望放映《殺死比爾》[Kill Bill,2003],其實這影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雷諾阿的電影,你看得越仔細,便越是能感受到它的好。影片中存在著鏡頭與演員的錯綜復雜的運動,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美學深度。影片中晚上大家回屋上床睡覺時在樓上走廊的那場戲,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去討論,而且我們甚至還能一直討論下去。那個周末,我為本書寫了《游戲規則》的影評。
看著這些片名,往日的記憶涌上心頭。我是在倫敦看的《仁心與冠冕》,彼時正值伊靈喜劇[3]復興之際,修復版的《豹》正在倫敦我所深愛著的柯曾影院[4]上映著。特柳賴德電影節[5]放過菲利普·格拉斯[6]現場配樂版的《笑面人》。該電影節還放過《與安德烈晚餐》,當散場燈光亮起的時候,我發現我自己就坐在兩小時前根本認不出來的安德烈·格雷戈里(Andre Gregory)與華萊士·肖恩(Wallace Shawn)的前面。在伊利諾伊大學我自己的“滄海遺珠”電影節[7]上,我在一個巨幕上看了用70毫米的150維(Dimension 150)投影系統放映的《巴頓將軍》。放映結束之后,這套系統的發明者理查德·維特爾(Richard Vetter)博士和我一起站在臺上,說他從沒有看過比這效果更好的放映?!读_密歐與朱麗葉》將我的記憶帶回到我在意大利某地的一夜,那是這部電影陽臺場景的外景。
2003年12月,《金錢不要碰》在西雅圖重新修復發行。那時,我在這座城市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治療,這部電影和很多其他影片將我從疾病中解救出來。我是通過《賭徒鮑伯》知道這部影片的,關于前者的影評也收錄到了這本書中。任何了解這兩部電影的人,都會明白其如何將我解救,以及我為什么要這么說。我在2003年重看了《精疲力盡》,它依舊像四十年前我初看時那般生動鮮活。我曾在第一次看完《驚天動地搶人頭》后將其列入我1974年的年度十佳片單,我很欣慰發現自己當時對這部電影偉大之處的判斷完全是準確的。
最難解讀的電影是格里菲斯(D.W.Griffith)的《一個國家的誕生》。這部影片包含著深深的種族歧視,以至于我們很難推進人們對其超強的藝術性和影響力這樣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的認識。我在第一本書中對此片避而不談。在芝加哥大學的課堂上講授了這部影片之后,我害怕再次對它進行解讀。結果,我寫了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思考文字,第一部分本質上是一份辯解書。為編這本書,我合并并重寫了那份材料。對我而言,這是這本書中唯一一部無法通過德里克·馬爾科姆檢驗的電影。
從另一個方面上看,這些書中最令我感到高興的地方在于,我囊括了一些人們通常不稱其為“偉大”的電影——有一些之所以被排斥,僅僅因為它們太過流行(例如《大白鯊》、《奪寶奇兵》),有一些則因為它們標榜娛樂(例如《落難見真情》、《男人的爭斗》),有一些是因為過于晦澀難懂(例如《厄舍古廈的倒塌》、《史楚錫流浪記》)。我們基于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偉大體現在各種不同的形式之中。
當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你可能認為目錄中的一些片名不配出現在這本書中。《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的評論家對本系列第一部序言和書封上的文字視而不見,堅定不移地錯認為這是一份“最”偉大的電影的榜單。由于我加入了雅克·塔蒂(Jacques Tati)的《于洛先生的假期》(Mr.Hulot's Holiday,1953),他便感到這樣一份榜單的權威性遭到了致命的損害。他宣稱該片并不是一部偉大的電影。由于評論之言皆是觀點與意見,也便無所謂對錯——然而在這個例子中,他對《于洛先生的假期》的觀點則是錯誤的。
感謝我多年以來的好友瑪麗·科利斯(Mary Corliss),她為本書英文版挑選了能夠反映出這一百部電影重要性的劇照,再一次施展了其無與倫比的檔案搜集方面的能力。在戛納,瑪麗、她的丈夫理查德(Richard)、我的夫人查茲和我對電影進行了無休無止的暢談。我們通常是待在卡涅夫人(Madame Cagnet)傳奇的錦繡大酒店(Hotel Splendid)的大廳里互相討論的。
也感謝我的編輯杰拉爾德·霍華德(Gerald Howard),他促使諾頓(Norton)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選集《羅杰·伊伯特電影書》(Roger Ebert's Book of Film),而且他是百老匯書局(Broadway Books)“偉大的電影”叢書強有力的左膀右臂。他電影知識廣博精深,口味準確靠譜。當我為《圣誕故事》懷有無窮無盡的愛意,卻對是否應將它放入本書之中心存懷疑之時,他說他無法想象這本書如果少了這部影片會是怎么樣的。這使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羅杰·伊伯特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