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認知翻譯學:翻譯研究的新范式
1.1 引言
翻譯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翻譯是一項復雜、多維的人類認知活動。按照英國文藝批評家理查茲(Richards)的說法,翻譯“很可能是整個宇宙進化過程中迄今為止最復雜的一種活動”。
翻譯直接與語言相關,是不同語言或語言變體之間的范疇轉換。“由于語言在翻譯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傳統觀點現在已經有了堅實的科學依據,因此當代翻譯學中占主導地位的還是語言學視角的翻譯理論。”(科米薩諾夫,2006:9)劉宓慶(1999:16)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科學水平及語言學研究水平不可能使翻譯理論家突破傳統論的有限視界。事實上,正是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使翻譯理論研究遠遠落后于翻譯實踐,使翻譯學的建設遠遠落后于翻譯實踐的需要。”譚載喜(1999:X)明確表示:“西方現代翻譯研究的一大特點,是把翻譯問題納入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因此,用語言學理論去探討翻譯問題,必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章將從翻譯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入手,基于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觀、語言觀/工作假設和表征方法,探討認知翻譯學的有關問題,尤其是解釋某些翻譯現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