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隱喻研究綜觀
隱喻研究在東西方文化傳統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隱喻一直是文學家、語言學家、修辭學家、哲學家等持續關注的焦點和談論的熱門話題。在歷史上,曾先后幾次掀起隱喻研究的熱潮,提出過多種富有見地的理論學說。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認知主義”逐漸發展為西方學術界的重要力量之一,具有鮮明認知特色的隱喻映射論也突顯出自身的理論優勢,引領了隱喻研究的認知主義潮流。本節將對這一歷史演進做一個簡要的回顧。
3.2.1 替代論
亞里士多德是隱喻研究的開拓者,是隱喻替代論的代表人物。亞里士多德以哲學為切入點來研究語言修辭中的隱喻,他相信一切語言問題都是哲學問題,而隱喻修辭顯然是語言的重要表達形式。在《詩學》和《修辭學》中,亞氏詳細地論述了隱喻的性質、作用和形式。他認為,“使用隱喻是一件匠心獨運的事,同時也是天才的標志,因為善于駕馭隱喻意味著能直觀洞察事物間的相似性。”(亞里士多德,2003:343)亞氏在其《修辭學》中提出,修辭學與辯證法匹配……所有人幾乎都要使用這兩者,因為每個人都要試圖討論問題,確立主張,保護自己,駁倒他人(范家材,1996:1)。正是看到隱喻的這種“雄辯”的特效,亞里士多德極力推崇使用隱喻,他認為隱喻不僅能讓所說的事物活靈活現,有時甚至能給人以極大的心理震撼。關于隱喻的本質問題,他認為,“隱喻是對借來之詞的使用,或者從種借來用于屬,或者從屬借來用于種,或者從屬借來用于屬,或者通過使用類比。”(亞里士多德,2003:339)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隱喻其實是一種替代或者比較,不論是借詞還是借種指屬、借屬指種,或者是借屬指屬,都是在同域內用一個詞代替另一個詞或者比較他們之間的相似性。“替代論”強調基于共性的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可替代性。“替代論”雖然對隱喻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并揭示了其部分本質特征,對其后隱喻的研究提供了思維視角。但是它局限于傳統修辭學的框架,很難從根本上解釋隱喻意義產生的內在機制。
3.2.2 類比論
“類比論”也可以稱做相似論或者比較論,是替代論的另一個翻版,代表人物是昆體良(Quintilianus),亞里士多德也是“類比論”的支持者。這一理論強調,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相似點、本意的對稱比較是解讀隱喻的基礎,認為隱喻是按照類比原則在事物之間所進行的一種隱性比較,與顯性比較的明喻相區別。昆體良認為隱喻是一個簡短的明喻,它與明喻的區別在于,明喻中包含了我們想要展現的事情,而隱喻則將事物本身用其他東西替換了。與替代論一樣,類比論也認為隱喻是一種廣泛使用的修辭格,是我們提煉和裝飾語言的工具,“是點綴在風格上的高級飾物”(霍克斯,1992:18—19)。“類比論”以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式為切入點來研究探討隱喻的特征,在修辭學范圍內很好地揭示了隱喻的部分成因。
3.2.3 互動論
“互動論”的代表人物是理查茲(Richards)和布萊克(Black)。20世紀30年代,理查茲在其發表的《修辭哲學》中首先提出了隱喻互動理論。布萊克在其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該理論,使其成為自亞里士多德的替代論、昆體良的類比論以來影響力最大的隱喻解釋理論。
隱喻互動論認為,我們在使用隱喻時將兩個不同的表象帶入了一個互動的關聯之中,這種互動的關聯由一個詞或者一個短語來體現,其意義是兩個表象互動的結果。理查茲將“原生的”,“所說的或所思的”,“深層概念”或“主題”命名為“主旨”,而把“借用的”,“所比擬的”,“想象性質”或“相似物”命名為“載體”,而世界就是一個“被投射的世界”(Richards,1936:93—135)。
布萊克則詳細地闡述了“互動”是如何實現的。任何一個隱喻中都包括兩個主詞,即主要詞和次主要詞。次主要詞是一個系統,隱喻句通過將組成次主要詞的一組“相關共同點”(associated commonplaces)“映射”到主要詞上,使其產生隱喻意義。
隱喻互動論認為,隱喻是創生新意義的過程,是兩個主詞詞義相互作用的結果。從這一角度而言,對隱喻的研究顯然突破了傳統修辭學將隱喻限制在詞匯層面、并將此看做一種對比和意義替換的修辭現象的局限,把隱喻作為一種語義現象并放到句子層面進行考察(束定芳,2002:2)。隱喻“互動論”把隱喻作為一種話語現象,在更為豐富廣闊的言語環境中找到了隱喻意義的支點。這在一定程度為隱喻研究進入認知領域奠定了基礎。
3.2.4 映射論
隱喻映射論也稱“概念隱喻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是Lakoff和Johnson。1980年他們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標志著隱喻研究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該書中他們以隱喻為研究聚焦點,探討語言及隱喻的本質,用許多具體的英語隱喻來例證語言與認知結構的密切聯系。在繼承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根據自己對具體語料的分析總結,他們提出人們的概念系統基本上是隱喻性的,因而我們日常思維行動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是隱喻的;隱喻不單單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種修辭手段,在很多情況下也是一種思維、行為經驗的方式。
隱喻映射論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① 隱喻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種方式,體現于“隱喻的本質是用一種事物來理解”(Lakoff & Johnson,1999);
②隱喻是概念性的,隱喻可以通過人類的認知和推理將一個概念域系統地、對應地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域;③概念隱喻是人類共有的語言現象和思維方式;④隱喻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包括本體隱喻、方位隱喻和結構隱喻;⑤隱喻的跨域映射遵循一定的認知原則。
- 皮爾斯:論符號(附)李斯卡:皮爾斯符號學導論(C.S.Peirce:on Signs)(James Liszka: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Semeiotic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 漢語語法趣說
- 體育專業手語
- 二語習得中元語言意識與閱讀能力的關系:對西部偏遠地區初二學生的個案研究
- 應用語言學:范疇與現況(下冊)
- 外國語言文學與文化論叢12:區域與國別研究專輯
- 公文寫作(第三版)
- 跟卡耐基學口才
- 大學的理念(世界·大師·原典·文庫(中文導讀插圖版))
- 托福口語高分全攻略
- 開心學成語:成語故事大全集
- 秋葉特訓營:閱讀7堂課
- 維特根斯坦和喬姆斯基語言哲學思想對比研究
- 意義的形式:建模系統理論與符號學分析
- 土風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