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文精神讀本(珍藏版)上
- 湯一介
- 545字
- 2020-10-23 11:13:43
儒和儒家
作為一個學派的儒家雖由孔子創立于春秋末葉,但“儒”起源甚早,《漢書·藝文志》、劉向《七略》、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都記載說:“儒”最初與溝通人神的巫祝活動有關。
中國人歷來重視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儒。在中國古代社會,最晚到殷商時代就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也稱為術士。他們精通當地的喪葬禮儀習俗,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這種職業的人地位低微,仰人鼻息,性格柔弱,因此“儒”本來是指柔弱的術士。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
從孔子開始,儒便與巫、史、祝、卜分化開來,成為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人,他們非常注重道德的修養。《論語·雍也》中記載了孔子對他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子夏的告誡:要當“君子儒”,千萬不要當“小人儒”。
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作為“諸子百家”之一,和其他各派互相批評、互相爭鳴。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建議被漢武帝采納,于是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的大一統思想。
儒家思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到玄學、佛學的挑戰,到了民國以后,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但是儒學有非常強的自我調整能力,可以及時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因此仍然有很強的活力。儒家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