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生命通史
  • 朱欽士
  • 4356字
  • 2020-10-23 11:11:23

第十三節
“骨骼系統”

長久以來,細菌被認為是沒有內部結構的,沒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器,基本上就是細胞壁和細胞膜包裹的一包溶液。然而細菌又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球狀、桿狀、螺旋狀、甚至三角或四角形。細菌在分裂時,必須在分裂面收縮,將自身“掐”成兩段。細胞里面的環狀DNA在復制后,也必須分入兩個“子”細胞去。這一切又是如何辦到的呢?這就是細菌的細胞骨架(bacterial cytoskeleton)的作用。它們有的成為細胞壁的組成成分,抵抗細胞的滲透壓,有的使細菌成為桿狀或螺旋狀,有的則在細菌的細胞分裂時起作用。

球形的細菌一般都比較小,直徑一般在0.5—1.0微米之間。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直徑約為0.6微米。桿菌一般粗0.5—1.0微米,長1—5微米。螺旋菌一般粗1微米,長數微米。大多數細菌,至少在一個方向上的尺寸一般不會超過1微米,才能提供生命所需要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比例,這樣迅速從環境中獲得養料,才能夠足夠快地繁殖(見下節)。桿菌和螺旋菌都可以看成球菌在一個方向上線性或螺旋性的延長,所以可以比較長,體積比較大,而又不會顯著減少表面積和體積的比例。

肽聚糖外壁

細菌的細胞膜外面有由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稱胞壁質murein)組成的細胞壁。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比較厚,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比較薄。肽聚糖的骨架是由葡萄糖的兩種衍生物:N-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NAG)和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NAM)交替相連而形成的多糖鏈。鏈中每個N-乙酰胞壁酸引出一條由幾個氨基酸組成的寡肽鏈(例如大腸桿菌的寡肽鏈就由丙氨酸、右旋谷氨酸、二氨基庚二酸和右旋丙氨酸組成),與相鄰多糖鏈上的N-乙酰胞壁酸相連,使兩條平行的糖鏈橫向相連構成網絡,形成肽聚糖(圖2-34)。

圖2-34 細菌細胞壁上肽聚糖的結構。右圖為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單位的分子結構,它們都是葡萄糖的衍生物

由肽聚糖組成的細胞壁有兩個作用。第一是幫助細胞經受住滲透壓。細菌細胞的內容物濃度比周圍的水溶液溶質的濃度高,會產生滲透壓。例如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滲透壓相當于幾個大氣壓,而革蘭氏陽性細菌的滲透壓可以高至30個大氣壓,而汽車輪胎內的空氣壓力才兩個大氣壓左右(相當于203千帕)。除去細胞壁,這些細菌就會在水中被漲破。人體的防護系統也巧妙地利用了細菌的這一弱點。例如眼睛的角膜和空氣接觸而細菌不易在眼內生長,就是因為眼淚中含有溶菌酶(lysozyme)。它能夠水解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間的連接,使細菌的肽聚糖解體。肽聚糖一旦解體,細菌的細胞膜抵擋不住滲透壓,細胞就漲破了。青霉素的化學構造與一種肽聚糖單體的結構類似,可以結合在合成肽聚糖的酶上面,使肽聚糖的合成受到影響。細菌的高滲透壓使得細菌的形狀像充了氣的氣球,可以是球形或桿形,但是沒有尖銳的角。而一些高度耐鹽的細菌,細胞內外溶質濃度差不多大,即細菌細胞的滲透壓比較小,這些細菌的細胞就可以成片狀的三角形或四角形。

圖2-35 MreB和成新月蛋白CreS分子在細胞形狀中的作用。MreB分子在ATP存在時可以形成螺旋形長絲,位于細胞膜內面,并且不斷轉動,作為合成肽聚糖的酶的“腳手架”,在細胞膜外合成細胞壁。成新月蛋白CreS聚成的鏈只貼在細胞的一側,而且會彎曲,使得細胞另一側的細胞膜有較大的張力,合成更多的肽聚糖,使得細胞保持在彎曲狀態

細胞壁的第二個作用是維持細胞的形狀。實驗表明,把細胞的內容物去掉,只剩下肽聚糖組成的細胞壁,這個細胞壁仍然保持細菌原來的形狀,說明細菌的形狀是由細胞壁的形狀決定的,問題是細菌如何合成不同形狀的細胞壁。科學研究發現,桿菌和螺旋菌都含有一種叫做MreB(名稱來自murein cluster e B)的蛋白質,而球菌則沒有這種蛋白質。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都是桿狀的,每個細胞分別含有約30000和8000個MreB分子。如果用綠色熒光蛋白標記MreB,在細胞被紫外線照射時,這些蛋白質就會發出綠色的熒光,可以在顯微鏡下看見它們的分布情況。用這種技術,科學家發現,MreB分子在ATP存在時可以聚合成類似彈簧狀的螺旋形長絲,緊貼細胞膜的內面,貫穿細胞的全長,好像從內面撐住塑料管的金屬螺旋。但是除去細胞壁后,盡管MreB還存在,細菌仍會變成球形。這個事實說明,不是MreB的“彈簧”把細菌的細胞“撐”成桿狀,而是MreB的螺旋作為一種“腳手架”,使得合成肽聚糖的酶沿著MreB螺旋的位置合成新的細胞壁(圖2-35)。

桿狀細菌的細胞壁中,肽聚糖的糖鏈方向與長軸垂直,和這個機制相一致。萬古霉素(vancomycin)和“雷莫拉寧”(ramoplanin)都是能夠抑制肽聚糖合成的抗生素,可以用來標記新合成的肽聚糖。它們的標記結果表明,新合成的肽聚糖的確呈螺旋狀,與MreB的分布情況相符。對單個MreB分子的追蹤表明,MreB分子沿著細胞的短軸方向運動,大約每秒鐘6納米,說明MreB的螺旋結構在細胞內轉動,不斷制造新的肽聚糖合成點。細菌的細胞分裂時,MreB集中到分裂面附近,形成一個環狀結構,估計是在那里促進新的細胞壁合成。而球形的細菌則是失去了mreB基因的結果。

如果桿狀細胞彎曲,就可以形成新月狀或螺旋狀的細胞。例如新月柄桿菌(Caulobacter crescentus)的形狀就是弧形的。一些新月柄桿菌的突變種可以從弧形變成桿狀。研究發現,這是由于一種成新月蛋白(Crescentin,簡稱CreS)的基因被轉座子(transposon,一種可以在DNA分子中“跳來跳去”,轉移位置的DNA序列單位)打斷的緣故,說明CreS蛋白對于弧形或螺旋形的結構非常重要。Cres蛋白分子自身就可以聚合成長鏈,不需要ATP的存在。這些長鏈結合于細菌的內彎面,似乎是處于拉伸狀態。因為從細胞膜上分離下來后,這些鏈會縮回螺旋狀態。也許是CreS鏈的拉力使細胞內彎。另一個可能是CreS鏈的存在減慢了肽聚糖的合成速度,使得細胞另一面(即沒有CreS鏈結合的那一面)肽聚糖的合成速度更快,使細胞的桿狀部分發生彎曲。這后一種機制看來是更有可能的,因為新月柄桿菌的細胞壁在細胞的內容物被除去后仍然呈弧形,說明這個弧形并不需要CreS蛋白來維持。CreS需要MreB的存在才能發生作用。如果沒有MreB,盡管有CreS蛋白在,細胞仍然會是球形。

使細胞一分為二的FtsZ蛋白

細菌在分裂時,會在分裂處形成的一個分裂環。這個分裂環不斷收縮,就把細菌從中間勒斷。分裂環中的關鍵蛋白是FtsZ,全名為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意思是這個基因的突變會使細菌在高溫下(如在42℃)無法分裂。FtsZ蛋白在GTP(三磷酸鳥苷,也是高能化合物)的存在下可以聚成幾十個單位的直鏈。這些鏈互相平行重疊排列,形成一個繞細胞分裂面的環,類似棉纖維被紡成線。與FtsZ蛋白結合的GTP水解時,直鏈會向一個方向彎曲,產生拉力。把FtsZ蛋白放入脂質體(liposome,由磷脂等兩性分子組成的由膜包成的囊,在性質上類似細胞膜),它也能形成環。當FtsZ和一個類似的FtsA蛋白一起被放入脂質體時,形成的環可以收縮,有時還可以把脂質體分成兩個。這說明FtsZ就有可能產生使分裂環收縮的力量(圖2-36)。

圖2-36 FtsZ在細胞分裂中的作用。FtsZ在GTP存在下聚合成的短鏈彼此重疊排列,形成從細胞膜內面環繞細胞的環,并且通過FtsA蛋白與細胞膜相連。在與FtsZ結合的GTP水解時,釋放出來的能量使得短鏈彎曲,環收縮,將細胞一分為二

當然收縮環中的蛋白不止FtsZ一種,還有至少10種其他蛋白,包括合成新細胞壁的酶,以及幫助這些酶定位的MreB。在細菌形成孢子時,FtsZ會移動到細胞的頂端,在那里形成分裂環,使孢子與細胞體分離。FtsZ參與幾乎所有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包括細菌和古菌。黃連素(Berberine)能夠與FtsZ緊密結合,抑制FtsZ環的形成。這就是黃連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機制之一,因為它阻止細菌分裂。

細菌的細胞分裂時,DNA要先復制,再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這是由另外一組可以聚合成長鏈的蛋白質完成的,叫做ParABS系統。其中的Par是“劃分”(partition)的頭三個字母。ParA是一種蛋白質,在ATP存在時可以聚合成長鏈。ParB也是一種蛋白質,可以結合在DNA復制開始部位的序列ParS上。在染色體復制前,結合ParS的ParB(通過另一個蛋白質PopZ)把染色體的復制起始處固定在細胞的“老極”上(即在上次細胞分裂時已經有的極,細胞分裂新形成的極叫“新極”)。而ParA的長鏈則被另一種蛋白質TipN固定在細胞的新極上。染色體復制后,新染色體的ParS也和ParB結合,原來的染色體仍然被固定在老極上。當新染色體的ParSParB復合物遇到ParA的長鏈,就會與ParA結合,同時激活ParA水解ATP的活性。當末端ParA上面的ATP被水解為ADP后,形狀改變,從ParA鏈的末端脫落,使ParA鏈縮短一個單位,同時暴露出新的ParA-ATP末端。由于這個末端又可以和ParS-ParB復合物結合,ParS-ParB復合物就向縮短了的ParA鏈方向前進一步。ParS-ParB復合物與新的ParA-ATP末端結合,又觸發ParA水解ATP的活性,使又一個ParA分子從鏈端脫落。這樣,ParSParB復合物就一直“追”著不斷退縮的ParA鏈,直至它到達新極為止(圖2-37)。

圖2-37 ParABS系統將細胞分裂時新的染色體“拉”到新細胞中

質粒(plasmid)是細菌染色體外的環狀DNA,比染色體小得多,主要攜帶可以在細菌之間交換的基因。在細胞分裂時,質粒也要被復制,然后被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在質粒的分配中,科學家還發現了另外一種機制,即不是靠ParA蛋白質鏈的縮短把DNA“拉”著走,而是靠蛋白質鏈的延長把DNA“推”著走。這是通過另一組劃分蛋白ParMRC系統來實現的。ParM和ParA一樣,在結合ATP后可以聚合成長鏈。但是與ParA長鏈是由ParA-ATP組成的情況不同,新的ParM-ATP單位可以在鏈的兩端同時加入,而且新加入的ParM-ATP會使鏈里面的ParM-ATP單位水解為ParM-ADP。這樣,ParM鏈中間的部分就是由ParM-ADP單位組成的,兩端戴有ParM-ATP的“帽子”,而這個帽子使鏈保持穩定。ParC類似ParB,可以結合在質粒DNA復制開始處的DNA序列,相當于ParS;而ParR可以充當“中間人”,把ParM和ParC結合在一起。質粒復制后,會形成兩個復制起始點,它們分別和ParC-ParR結合。這時ParM鏈在這兩個ParC-ParR復合物之間形成。新的ParM-ATP單位在ParM與ParR結合處插入,使ParM鏈不斷延長,“推”著兩個質粒向細胞的兩極運動。細胞分裂時,ParM鏈會從中間被切斷。由于ParM鏈是由ParM-ADP單位組成的,中間ParM-ADP單位的暴露會使ParM鏈迅速瓦解,兩個質粒就分別留在兩個細胞里面了(圖2-38)。

圖2-38 ParMRC系統可以把兩個質粒“推”到新形成的兩個細胞中去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見,細菌不同形狀的形成,細胞分裂,染色體和質粒在子細胞之間的分配,都是由能夠聚合成鏈的蛋白質系統來實現的。它們通過與ATP或GTP的結合和水解來聚合、水解、伸長縮短、改變形狀,使肽聚糖形成不同形狀的細胞壁,使細胞被“掐”為兩個,把染色體和質粒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為這類蛋白質可以形成鏈,又與細菌細胞的形狀、分裂、DNA分配有關,它們被統稱為細胞骨架。它們的存在和功能打破了細菌的細胞只是一包水溶液的想法,證明了原核生物就已經演化出了具有機械性質和功能的蛋白質系統,是非常了不起的發明。當然這樣的系統還是比較原始的,還沒有專門產生拉力的“動力蛋白”(motor proteins)出現,所以只能靠蛋白鏈自己的彎曲、伸長、縮短來執行功能。但是它們已經奠定了更復雜的運動和運輸系統的基礎。真核細胞更先進的系統,就是從原核生物的細胞骨架系統演化而來的。在真核生物的細胞中,這些“細胞骨架”只被當做“軌道”使用,真正唱主角的是動力蛋白。這就要等到真核生物的出現了。在下一章(第三章)第六節中,我們會介紹真核細胞的“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邻水| 丁青县| 敦化市| 汉源县| 亚东县| 江口县| 景宁| 凌海市| 旅游| 平安县| 云安县| 阳谷县| 井冈山市| 界首市| 北辰区| 白银市| 拉萨市| 宜兰县| 贵州省| 肇州县| 永泰县| 永福县| 杭锦后旗| 泾川县| 涟源市| 铁岭市| 神农架林区| 弋阳县| 和硕县| 古田县| 达日县| 邯郸市| 方山县| 彰武县| 黄浦区| 巫溪县| 贵南县| 定陶县| 胶南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