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知言

生活在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里,孟子不得不跟各種各樣的錯誤言論做斗爭。對于所處的時代以及自己的使命,孟子有著清醒的認識:

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復起,不易吾言矣。[1]

楊朱的極端利己主義從根本上動搖了社會、國家的基礎,墨翟則通過愛無差等的理論和實踐,傷及了人倫的根本。“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式的利己主義,首先在道理上便不能成立,因為從來沒有脫離他人的絕對個體。自我的內涵中始終包含著他者。每一個自我都是面向他人而成為自我的。在這個意義上,極端的利己主義既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可能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或者“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之類的決絕,最大的問題在于不誠實。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私自利,那得是多高的境界!小乘佛教的“自了漢”恐怕也未見得能達到吧。道理上說不通、實踐上也行不通的思想,卻總在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可怪!墨家兼愛天下,自有一種理想主義的英雄氣概。孟子徑斥為禽獸,恐有過甚之嫌。相較而言,《莊子·天下》篇的評判更有節制:“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2]盡管孟子對墨子的批判有過激之處,但愛無差等的思想同樣是道理上說不通、實踐上行不通的。孟子在反駁墨者夷之“愛無差等,施由親始”的主張時,有這樣一段議論:“夫夷子,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彼有取爾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3]事實上,夷之既講“施由親始”,則已經是愛有差等了。所有的事物,皆有其“一本”。父母作為每個人的根源,在人的生命中有著獨一無二的位置。以對待父母的態度對待他人,等于取消了父母的根源性和獨特性。以事父之道事人,豈不成了人人皆父?一個滿大街都是他父親的人,非“無父”而何?楊、墨取徑雖殊,但在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生命這點上,卻是一致的。

孟子將錯誤思想歸納為四種,即诐、淫、邪、遁“四辭”:

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4]

“四辭”既是錯誤言論的四種形態,又是錯誤言論的四個發展階段。朱子說:“诐、淫、邪、遁,蔽、陷、離、窮,四者相因。心有所蔽,只見一邊,不見一邊,如‘楊氏為我,墨氏兼愛’,各只見一邊,故其辭诐而不平。蔽則陷溺深入之義也,故其辭放蕩而過。陷則離,離是開去愈遠也,故其辭邪。離則窮,窮是說不去也,故其辭遁。遁,如夷之之言是也。”[5]诐辭所見偏頗,故有所遮蔽。所見既失平正,則只是不可普遍的道理。持此見識的人,又不肯自限于一個局部,要勉強將這道理推擴出去。其結果不得不張大其事。經過虛夸的道理往往高妙虛玄,陷人的同時不免自陷其中。自陷者不能自拔,發展下去遂至于根本上背離正道。將不可普遍的道理勉強推擴為普遍的,其中必定有講不通的地方,只能從別處尋一個無根的道理來補救。比如,佛教一方面“把世事為幻妄”,另一方面又講“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這就顯然是“遁辭”了。[6]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的知言思想,不僅是對世道人心的救治,也是修養功夫的一個方面。在被問及告子培養“不動心”的方法與自己的方法的不同時,孟子說: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氣。”不得于心,勿求于氣,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7]

在告子看來,要達到“不動心”,只需要在心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言有不通,不必以為心就達不到;心上達不到,亦無須在氣上尋求。[8]這種將心與言、氣割裂的做法,孟子是明確反對的。“不得于心,勿求于氣”,孟子以為尚有可通之處。“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則完全不合道理。義理上未有所安,僅靠強力把持而獲得的自主性,是靠不住的。離開了盡心知性的義理基礎,存心養性是無從談起的。

[1] 《孟子·滕文公下》,《四書章句集注》,第272頁。

[2] 《莊子纂箋》,第269頁。

[3] 《孟子·滕文公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62頁。

[4] 《孟子·公孫丑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32頁。

[5] 《朱子語類》,第1272頁。

[6] 《朱子語類》,第1272頁。

[7] 《孟子·公孫丑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30頁。

[8] 告子這句話比較費解,朱子注曰:“告子謂于言有所不達,則當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于心;于心有所不安,則當力制其心,而不必更求其助于氣,此所以固守其心而不動之速也。”同上書,第23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金坛市| 夏河县| 南通市| 宁波市| 宁阳县| 樟树市| 通榆县| 天峻县| 张掖市| 兰州市| 渭南市| 封开县| 青阳县| 宣武区| 宁远县| 屯门区| 柳河县| 平利县| 闽清县| 富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青岛市| 壤塘县| 永和县| 冷水江市| 涡阳县| 大姚县| 南城县| 濮阳县| 长沙市| 大竹县| 响水县| 光山县| 昭觉县| 彰化县| 辽中县| 尚义县| 讷河市| 图们市|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