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孟子·梁惠王上》云: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梁惠王所問非人也。孟子何許人也?一生以傳承、發揚儒家之道統為自己的“天之大任”,張口閉口,言必談“仁義”。面對這樣的一個人,梁惠王甫一見面便問“利”在何方,被數落和教訓一頓是勢所必至的。以當下的流行語言之,兩個人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自然話不投機。

不能因此說梁惠王是一個經濟學家(一笑),但單刀直入一上來就問“利”在哪里,確乎是經濟學的思維。經濟學的基礎假設,是“經濟人”。所謂“經濟人”,是說人是自私的,每一個人都自私自利,無一例外。這自私的假設,經濟學處理為“在局限下爭取利益最大化”。

可能是因為直言“利”,經濟學往往被世人視為賺錢之道、之術,這是莫大的誤解,其實是小覷了經濟學。經濟學是什么?它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和現象的科學。科學云者,可觀察,可驗證也。當年,美國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率先將經濟學分析方法引入家庭、教育、歧視、犯罪等社會問題,引來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不滿,并將這種行為斥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然而,已經說過,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家庭、教育、歧視、犯罪等社會問題都是人類的行為和現象,其為經濟學之研究對象,何奇之有哉!

那么,歷史又如何?歷史是過去的人們的行為和現象,當然也在其研究的范疇之內。

經濟學中的“人”,即自私之人,其行為受到何種規律的約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需求定律”,那條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需求定律說,其他條件不變,價格下降,則需求量上升。有市場,這價是指市價;沒有市場,這價是指代價或者成本。這是說,不管有沒有市場,需求定律皆適用。經濟學研究人類行為的法門,是看局限的變動帶來的“價”——市價或者代價的變動,然后放入需求定律,來解釋或者推斷行為和現象的發生。本書中對“衣服的起源”的探討,指出從爬行到直立行走的局限轉變,人類裸體的代價上升,裸體的意愿和需求下降,穿衣服的意愿和需求隨之而起。需求定律使然也。

人類是社會的動物。所謂社會,多過一人也。真實世界資源稀缺,又多過一人,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于是無可避免。凡有社會,必有競爭;有競爭,必有沖突。要處理和解決這競爭帶來的沖突,競爭必須決出勝負,而要決出勝負,則需要決定勝負的游戲規則。游戲規則既為所有參與者接受,不管強制還是自愿,則競爭決出勝負,沖突隨之解決。這游戲規則,張五常將其名之為“合約安排”,其之主要用途是約束競爭。傳統經濟學著重于資源使用與收入分配這兩項,解釋范圍局限于市場。“合約理論”的出現,填補了經濟學的一大缺環,經濟學的解釋能力為之躍升。不僅可以解釋的世事范圍大幅擴展,而且很多事情從合約安排的角度看得更為清楚。是的,古代“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外儒內法”的帝王之術以及孔子之“仁”,在合約安排的觀照下,顯得清楚、分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遠近高低,位置不同,角度各異,所見之景色有別。史學治史,洋洋大觀,是一道風景,引入經濟學的視角,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觀,而人所罕至焉,所見新奇、有趣,乃非常之觀也。

是為序。

2017/12/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平遥县| 岑溪市| 桐城市| 秭归县| 应城市| 如东县| 汾西县| 罗江县| 凉城县| 泌阳县| 玉环县| 灵山县| 灯塔市| 泽库县| 崇仁县| 涟源市| 车致| 西林县| 牟定县| 阜南县| 盐山县| 荥经县| 襄汾县| 会昌县| 稻城县| 自贡市| 罗江县| 南靖县| 蛟河市| 北流市| 杭州市| 武乡县| 临泽县| 平泉县| 黄石市| 河南省| 门源| 会昌县| 吐鲁番市|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