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得“以妾為妻”是驗證

既然妻妾的人權排列,即以尊卑等級來界定各自權利之目的,是為了約束家庭中女人之間的競爭,從而減少租值消散,那么,邏輯上容易推斷:在家庭中一旦妻妾名分確立,則彼此之間不能換位,不能貶妻為妾,亦不能轉妾為妻。否則上述的以等級來界定權利會流于形式,而妾為了爭取上位,明爭暗斗,競爭之下家庭會陷入混亂,帶來更大的租值消散。

這是有史料可以驗證的。早在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會上,齊桓公召集諸侯訂立盟約,其中就有不得以妾為妻的規定:“葵丘之會,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孟子》)《漢九律》規定,“亂妻妾位”屬于犯罪。《唐律疏議·戶婚》則規定:“諸以妻為妾,以婢為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為妻,以婢為妾者,徒一年半。各還正之。”宋、明、清等朝代也有相似的法律,如明清兩朝均規定:“凡以妻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p>

不得“以妾為妻”在文學中也有反映。唐朝的白居易寫過一首題為《井底引銀瓶》長詩。詩中一位良家女子自述只因為隨愛人私奔,“一失足成千古恨”,從此失去了為人妻的資格:

……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只蘩。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清初小說《醒夢駢言》第二卷第四回“妒婦巧償苦厄淑姬大享榮華”,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朝永樂年間,山西太原秀才俞有德在妻子陳氏死后,因“見妾惠蘭十分莊重,又料理得家務來,井井有條,意思竟不續娶了”。不料,“奈家族中尊長都說是無婦不成家,惠蘭到底只是婢妾,如何算得內助。沒一個不催他再娶”。在這勸其續弦的人群中,妾惠蘭竟然也是其中之一:“惠蘭也勸道:‘相公尚還年輕,自然該續的是。相公倘決意不聽眾人,眾人卻只道是我惠蘭從中阻擋了?!弊阋姟版辈坏脼椤捌蕖钡挠^念,在古代被人們奉為金科玉律,連為“妾”者都認為理所當然!今人或驚異于這個名喚“惠蘭”的妾被洗腦至如此地步,然正可借此一窺塑造其人格的傳統“禮制”力量之強大。

然則何以不得以妾為妻?表面的原因是因為“妾”為“賤人”——“妾合買者,以其賤同公物也。”(《禮記》)“妾,接也,言得接見君子而不得伉儷也。”(《匯苑》)其實,真正的深層本源,在于如果允許以妾為妻,將會打亂等級界定權利的家庭秩序,從而作為社會根基的宗法制度亦將隨之瓦解、崩塌,在產權缺位的情況下會帶來更大的租值消散。“奔者為妾,父母國人皆賤之。”(《禮記》)說得明白不過,非人之“賤”也,乃是因“奔”而“賤”也。為什么奔則賤之?無他,它破壞了需要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可,需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的一整套煩瑣而復雜的婚禮制度。而這套婚禮制度的建立,正是以宗法制度為基石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白沙| 鄂托克前旗| 开远市| 建昌县| 绍兴市| 通化市| 文水县| 社会| 宜宾县| 宁明县| 平江县| 伊吾县| 临汾市| 信丰县| 金门县| 石景山区| 沛县| 文水县| 三亚市| 肥西县| 荔波县| 台安县| 竹溪县| 武乡县| 聂荣县| 湾仔区| 全州县| 西乌珠穆沁旗| 金溪县| 清水县| 绍兴市| 永春县| 马尔康县| 克山县| 武穴市| 日喀则市| 大化| 老河口市| 稷山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