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智慧·魅力:北京市北達資源中學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展示(2008-2018年)
- 王錚
- 5910字
- 2020-09-25 10:57:19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承瑤
【摘要】課堂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和提高各項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十分重要。面對初中英語課堂中出現的種種低效、無效的教學活動,本文以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和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結合在教學中的課堂教學實踐,指出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途徑主要包括: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及時采取課后反思以及課后輔助措施。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實效
引言
20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發起了教學科學化運動,同時,提出了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這一理念引起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教學由原先注重“藝術性”逐漸向注重“有效性”轉變。課堂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和提高各項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怎樣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也隨之成為教學理論長期研究的主題。筆者以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和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結合自身在教學中的課堂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闡釋和探討。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傳統中有新突破
傳統觀念中,英語課堂應該是紀律良好,以教師教為主,教師按時完成教學內容,學生認真聽講和回答問題,練習主要以翻譯和句型操練為主,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很好地體現,學生處于接收狀態,教師扮演著一個“二傳手”的角色。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的確發生了很多變化,可以說這些變化是新的突破:由原先注重教師的教逐步向注重學生的學轉變;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以及先進的技術手段都讓傳統的課堂有了突破。比如,有的教師開始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基于學生情況進行分層教學,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環節,讓不同的學生分層學習等;有的教師開始注重授之以漁,不僅僅只是注重知識的講授;有的教師開始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生活中的語言、影片、網絡等,讓課堂形式豐富多樣,避免單一枯燥,力求寓教于樂……
總之,初中的英語課堂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突破,這些突破讓英語的課堂學習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從一定程度上跳出了應試的束縛。因此,從長遠的角度看,還是十分有利的。
(二)新突破中又有缺失
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缺失。這樣的缺失主要有: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設置的游戲本身不能完全地達到練習目標語言的目的,導致游戲重于學習、華而不實、本末倒置、學習效率低下;為了練而練,卻忽略給予學生有效的反饋,其實,學生更加期盼一個好的反饋,課堂上真實有效的反饋也能成為英語學習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上,往往有固化的模式,這種固化的模式忽略了對學生求知欲的激發,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為了學而學,學習效率自然不高。
因此,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雖然有了一些突破,但是遺留下來的問題以及在突破中產生的新的問題是不能被忽略的,需要我們面對和反思,找到解決的辦法。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表現
怎樣的課堂才是有效性的課堂呢?首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表現在教學活動的有意義性上。根據當代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價值,應該讓學習更有意義才行。他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更有助于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從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出最易于與新知識聯系的舊知識,這樣,新舊知識在發生相互積極的聯系作用的同時十分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同化”,從而更好地掌握新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教學活動的有意義性,是否能夠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很好地銜接,是否能夠將潛意義的學習材料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從而有助于學生有組織地將知識體系長期保存下來,使得所學的知識更加牢固。
其次,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表現在教學活動的動態控制中。這種動態的控制不一定局限于虛構的教材中,它可以基于教材但是卻超越教材,只要教學活動是有意義的,都應是在教師的動態控制中。教師應該具備根據課堂反饋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有效調整的能力,通過這樣的調整,讓原先預設的教學環節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達到預期,從而保證學習的有效進行。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反應,這時,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能夠在教學過程有效地發揮作用,積極地做出反饋和控制。同時,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對學生進行過于生硬的控制,因為對學生活動過于生硬的控制會使學生喪失主動性和獨立性,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教師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視的,否則無助于學生發現并解決學習問題。根據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理論,有能力對反饋聯系過程中暴露出的學習情境的變化采取靈活的對策,讓這種轉換也成為學習的一部分,這是教師掌握了最優化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最優化的方式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再次,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應該表現在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一般學習技能技巧,這不僅是教師的教授過程最優化的要求之一,也是學生學習最優化的前提條件之一。
最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表現在教學活動上,還表現在有效條件的創設上。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及課前精心的備課和課后的輔助措施(如有效的作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都是有效教學的輔助條件,這些輔助條件和有效的教學活動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主渠道。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環節,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學效率。筆者認為,這種有效性的提高主要通過課前的準備、課上環節的設置以及課后為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采取的及時輔助措施等來完成。
(一)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精心進行集體備課是進行有效教學的保證,因此,在進行教學活動前應該精心組織備課活動,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達到集體備課作用的最優化。
1. 備課備什么
現在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備課體系,集體備課的精髓在于通過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來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備課備什么?
在集體備課中,筆者認為:首先要備教材,再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整合教材,讓教材的利用達到最優化;其次,要備學生,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層次以及個性、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別;最后,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師自身的授課特點選擇最優化的、最有效的教學活動進行準備。
2. 備課怎么備
集體備課的優勢顯而易見,教師們可以共同探討、互相學習,有利于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有利于優劣互補以及培養青年教師,同時,也有利于統一教學進度以及重難點把握的程度。那么,集體備課該怎么備?
首先,筆者認為在集體備課會議之前,應該先自主備課,形成個案,先有自己的想法。集中精力準備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結構或者方案。同時,陳列出自己在備課中所遇到的問題與困惑以及一些新的想法和發現,因為這些才是集體備課中需要討論的首要問題。只有通過這樣的討論才能夠最有效地使用教材、最有效地準備好教學活動。
比如,在進行對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11單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的自主備課中,筆者發現書中的對話里提到:Could I use your car? 這個話題是與中國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的,如果用這個話題作為課堂活動,勢必只能是一種機械練習,意義不大。在集體備課討論時,大家共同商討,認為可以把它作為學習使用的基礎句型,再增設一些聯系實際生活,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話題,如:向同學借書、征求老師的同意使用手機等。這樣課堂句型練習的有效性就能大大提高。
(二)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有效的教學設計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應當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 要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這種氛圍的創造來自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語言藝術,以及溫馨的學習氛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氛圍能夠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而愉快地學習。
比如,筆者在進行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11單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時是這樣安排引入部分的:

由于展示給學生的畫面都是教師親自做家務的真實寫照,對學生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他們會產生興趣參與到課堂中;之后,教師又恰如其分地使用目標語言,請學生幫助自己把親手做的小餅干發給同學們品嘗,創設了一種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們在品嘗教師勞動成果的同時,對將要學習的目標語言也有了短暫的體驗,這份體驗為課堂的有效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教學環節設計中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環節設計中,教學目標要十分明確,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緊密地圍繞課堂的中心教學目標而進行,都要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教學環節設計要避免華而不實
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許多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開始嘗試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往往在進行嘗試的過程中注重形式多于內容,導致華而不實,沒有真正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習效率低下,這是一種無效的設計。
筆者曾經上過一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用-When were you born?-I was born …句型了解他人年齡,就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練習這樣的句型結構。
為了增強趣味性,筆者讓全班學生互相詢問出生日期,然后按照詢問的結果將全班同學按年齡大小進行排列,看看班級中誰是年紀最大的、誰是年紀最小的。結果這項工作持續了將近一節課,枯燥單調的詢問讓學生拋棄了用英語去練習,而原計劃要用第三人稱的形式進一步練習該句型,也沒有進行下去,因此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由于這節課不理想,筆者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在另一個班級采用新方法,將全班同學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6至7人,每個成員有一個卡片。首先進行小組內互相詢問,將小組成員的出生日期記錄在卡片上,完成后,各個小組進行小組報告,在該小組做報告的同時,其他小組聆聽并進行記錄,這樣一來,在活動結束的同時,每個人都了解到了整個班級同學的生日。這樣的設計不僅合理地利用了時間,而且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做,聽說緊密結合,充分進行練習,最后的生成既有意義又有效率。
因此,不難發現,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增強目標意識,避免華而不實的東西,活動的設計既要關注趣味性又要關注活動本身的實質——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形成學習能力,才能引導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效率,真正地掌握知識。
4. 教學環節設計合理,內容盡量真實
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筆者認為在扎扎實實落實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應該把真實生活中的內容融入教學,真實的語境和情景不僅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能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從而使學生活用英語,學以致用。
筆者在進行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11單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正趕上是學校12月份的體育文化藝術節,于是結合這個節日,讓學生練習如何征求別人的允許做某事或者請求別人做某事。

為了完成這項活動,同學們至少要向父母、老師和同學求助,我們就設計了三則內容:
①Ask parents for permission/help
②Ask teachers for permission/help
③Ask classmates for permission/help
先由同學抽簽,確定小組活動任務的方向,然后具體內容就由小組同學自我討論決定。比如,有的小組設計的是向父母借錢為班級買籃球,幫助班里籃球隊訓練;有的小組設計的是向老師征求同意,是否能使用老師辦公室的電腦制作宣傳海報;有的小組設計的是向同學借服裝做道具并為藝術節的節目做準備等。
這樣的設計,我們發現,因為沒有給小組活動的細節內容限制,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做出了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這才是有效的。
但是,在教學中并不是課本內容都能與真實活動巧合,如果當前沒有真實的情景可以和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可以通過創設真實的情景所產生共鳴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筆者在進行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11單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第三課時教學時,創設了一些真實情景作為寫作的話題:
* Task1:You have a lot of plans for New Year Festival; please leave a message for your mom to ask for her permission.
* Task2:Your dad is heavier than before and smokes a lot every day.Please leave a message for your dad to persuade(勸說)him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 Task3:Your teachers like to overrun their lectures(拖堂).Please leave a message for your teachers to ask them not to overrun their lectures politely.
* Task4:You and your parents are going on vacation.Please leave a message for your neighbor to ask him to take care of your house.
* Task5:An American exchange student is coming next week.Please leave a message for your best friend to ask him/her help you with the welcome party.
其中,第三個話題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也是很真實的情景,學生們面對這樣真實的情景,不僅有可討論的話題,而且有可寫作的內容,同時,在其他小組進行匯報的同時,學生們更愿意去傾聽。這樣,寫作的目的達到了,傾聽的目的達到了,課堂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及時采取課后反思以及課后輔助措施
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代表學習過程的結束,教師應該在課后反思課堂教學并進行總結,找到優勢和不足,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技能以及教學策略,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相對應的評價制度,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為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保證。同時,反思教學過程不僅能夠記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為以后的課堂教學過程提出有針對性的調整意見,改變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
結語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有所獲,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當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不只文中提到的這幾個方面,它滲透在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這應該成為每位教師在備課授課時應該考慮的問題,每位教師都應該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琳,程曉堂.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李秀立.英語開放性作業的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12).
[3]濮江,伍小紅.奧蘇貝爾學習理論在中學講授教學中的啟示[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5).
[4]宋江錄.試析新標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設計模式三階段[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8(1).
[5]孫士杰,魯麗平.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對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J].考試周刊,2008(15).
[6]徐劍虹,劉靜.巴班斯基教學設計思想及其特點[J].教育與職業,2004(20).
[7]姚利民.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和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7).
[8]于秀娟.例談如何創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語教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8).
[9]張伊娜.英語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本文獲2011年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征文評比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