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學校課程以及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張繼達

一、如何認識學校的課程

1. 學校的課程應該包括國家課程和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國家課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即國家設置的課程體系及相關課程,體現了國家對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規范和基本要求。

教學計劃和學科教學大綱具體體現了教育教學的規范和基本要求。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完成教學,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基本任務,也是各級各類學校校長的基本職責。我們都希望能夠高水平完成教育教學工作,這就需要我們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對國家課程進行深入解讀,結合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將教與學有機結合為一體,最終將教師的有效教落實到學生的有效學上。

高水平完成國家課程的教學,其實就是課程建設的過程。對于同類學校,國家課程是相同的,包括內容和考核標準。不同學校完成的情況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對國家課程的建設存在差異。

2. 高質量完成國家課程的教學,離不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所有學校都要按照國家要求,完成規定的課程。我理解,這里的“國家要求”至少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國家規定的內容,二是國家要求達到的標準。

盡管課程是相同的,但如何教授給學生,我們的教師要消化、理解,我們要再加工,這就是課程建設的過程。課程建設,是校長的重點工作。同樣是國家課程,不同學校有不同的解讀,有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就是學校差異。所謂優質教育資源,我理解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學校這支完成教學工作的教師隊伍。高質量的教學要通過教師完成和落實。

3. 優質資源的實質是學校能給受教育者提供什么樣的課程,學校具有什么特色的課程體系。

優質資源,主要是表現在教師隊伍,其實質是學校能給受教育者提供什么樣的課程,具有什么特色的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是學校課程體系的保障和實施者。

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和核心是課程。學校給學生提供什么課程、通過什么方式完成課程的實施、采用什么方式對課程實施的結果進行評價,這些都是學校校長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校長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學校工作的核心是學校課程的建設。

4. 學校的課程體系中不僅包括國家課程,還必須包括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是優質資源學校所必須具備的。它是學校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是學校對教育教學認識的具體體現。要想辦好一所學校,校長就要對校本課程的建設足夠重視,足夠投入。

二、通過課程建設,推動和落實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1. 抓好課堂教學,狠抓落實,是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保障。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戰場,是有效完成國家課程的主渠道。對于課堂教學,我們的要求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兩個大多數(針對大多數學生,高水平完成教學的大多數任務)。課外時間(課后)不是不管,而是對“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提高和補差)。

2. 學校抓課堂教學的具體做法。

(1)在全校中青年教師中通過說課比賽開展教學基本功大賽。其具體做法是:所有35歲(含)以下教師參與,參賽教師事先獨立備課,然后在全組范圍內進行試講和研討,最后在全校展示。

(2)學校抓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和側重點,共用兩年時間完成(2010年和2011年)。第一階段的重點是教材分析和對課堂教學目標的理解把握,課堂教學的設計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第二階段的重點是在正確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將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即抓課堂教學的有效落實。

(3)相應配合的工作(2011—2013年)。在學生中開展“學習達人”評選活動,讓全體學生尋找、評選身邊的“學習達人”。到2013年,“學習達人”評選活動進一步發展到將“學習進步最顯著的人”涵蓋其中。

3. 抓課堂教學的落實,實質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過程。

抓課堂教學的落實,就是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包括課堂,還包括課后的學習指導和練習。各年級、各學科備課組都針對北達資源中學學生的具體情況,編寫了相應的學習指導(輔導)資料,包括學生學習指導手冊、課后輔導練習等。

4. 抓課堂教學的落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常態和基本要求。

2013年9月,海淀區教委在全區學校開展“基于學生學法指導的課堂教學研究”,這就是我們已經做了三年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研究,相關內容的工作和研究正在深入進行。

5. 學校創造各種條件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平臺和空間。

在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校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評選(包括學科和班主任);教師低職高聘工作;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評聘工作。

這為刻苦鉆研、積極進取的教師提供更多機會和發展空間(外出學習交流或考察等),作為對他們工作和態度的肯定與認可。

三、通過校本課程建設,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使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

1. 國家課程解決的是共性問題,而校本課程則是在達到共同標準的前提下,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選擇性學習的需要,更好地發展個性愛好,更加全面發展。

校本課程是學校特色的體現,是學校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的體現,也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教學本質理解的體現。建設校本課程是學校校長的基本職責之一。

2. 我們的校本課程建設作為學校行為是從開設選修課開始的。

選修課的保障:列入學校課表,在該時間內全體學生參加。

北達資源中學選修課分為兩類:必選課和自選課。必選課:例如初一年級閱讀課、初二年級學科實踐課,在相應時間全班參加。自選課:在相應時間學生自選科目參加(大多數科目屬于此類,例如博物課)。

3. 學校對于選修課的開設,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同時也注意引導教師開發具有個人特色的選修課。

自2011年開始,從初一年級開設選修課,到2012年在初一年級、初二年級全面開設選修課。選修課的內容,原則上希望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繼續(可以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提高),完全可以與國家課程內容沒有任何關聯,只要學生有興趣就可以。

4. 對于選修課的開設,學校引導教師考慮與以往的學生活動相結合;為了挖掘學生活動的深層意義,從一開始就注意從課程層面思考和設計學生活動。

例如,2013年6月初一年級全年級學生參加的綜合實踐課程,其重要內容之一是生存訓練,同時還有學科實踐的內容共同作為課程進行設計。這類課程,前期全體學生都參加學習,外出實踐活動則由學生和家長自愿考慮是否參加。這類實踐活動課程,共同的活動內容是野營和野炊,完全由學生自己事先策劃和準備(需要得到學校的批準),如野外穿越白河峽谷。差異性的內容是不同學科教師與學生共同提出課題,在野外進行實踐性學習。例如,結合數學內容,設立河寬、山崖高度等測量項目,學生在野外進行實地測量。地質地形的觀測、星空的觀測等,都是教師和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題目。在活動中,對選題沒有限制,只要學生有興趣都可以設立。

5. 學校在設計綜合實踐選修課程時確定的一些基本原則。

(1)開放性。課題和課程內容、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人員組合等,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以及學習基礎,在一定范圍內自由選擇和確定。

(2)自主性。確定課題后,由學校和教師提供必要的條件,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進行課題研究。課程的學習和成果的呈現等,均鼓勵和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3)實踐性。學習內容及課題研究要求聯系實際。對于采集的信息(包括數據等)要有必要的整理、分析等過程。課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體驗、感悟和反思等。

(4)綜合性。課程學習以及課題的選定,均具有學科背景。但是學習的內容以及課題的研究等,均涉及多學科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在學習和應用相應學科知識和規律的同時,體會、學習和實踐這些知識的跨學科綜合應用。

(5)協作性。課程學習以及課題研究,是以課題小組為單位進行。每個人都在其中承擔具體的工作,既要獨立完成,也要團結協作,才能夠完成整個課題任務。

四、對學校教育及課程建設的幾點認識

1. 基礎教育應該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

北達資源中學的教育教學設定的目標包括:通過初中三年學習,學生具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具有樂觀向上的心態和健康體魄,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并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我們希望學生在初中階段初步建立和培養自我規劃的意識和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北達資源中學的教育教學是以學生終身發展為終極目標。學科知識教學是過程,通過學科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具備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備不斷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健全的人格,使之成為有個性特點又符合社會需要的人。

2.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建設完備的學校課程體系是不可缺少的。

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我們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1)新的學習方式。改變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模式,在新的環境里開始了新型的學習。學生選擇有興趣的內容自主學習,與他人互動交流,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新型學習方式,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新的學習結構。改變了傳統的班級授課結構,變為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組成新的學習團體。由于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更加便于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便于學生提高。同時,新的學習結構的建立促使學生學會與他人溝通合作,有利于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3)新的學習評價方式。改變了傳統的紙筆測試,以成績為標準評價學生的評價方式。我們設置多樣課程,開展多種活動,就是要給不同的孩子提供多種展示自己的平臺,使他們的才華都能夠得到展示發揮和表現,使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經歷和體驗;從學校層面看,我們在創設一種多元評價的體系,改變僅僅用考試成績度量學生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學習評價方式,旨在讓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得到認可和肯定,為他們終身發展建立信心,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3. 作為校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的發展,同時也為教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平臺。只有學校具有完備的課程體系,并能夠提供優質的課程,才可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也只有在建設學校課程體系過程中,才可能為教師提供發展和提高的平臺,使師生都能得到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临海市| 乐至县| 乐陵市| 山东省| 阜新市| 兴海县| 施秉县| 金沙县| 泉州市| 页游| 嘉禾县| 山阴县| 凌云县| 广灵县| 井冈山市| 万山特区| 时尚| 资中县| 宁夏| 裕民县| 东至县| 长海县| 友谊县| 上犹县| 阜南县| 衡阳市| 新化县| 台州市| 扬州市| 梅州市| 凌云县| 吴江市| 舒城县| 靖宇县| 吴桥县| 丹凤县| 乌兰县| 酉阳| 左权县|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