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趕負能量,活出真精彩
波士頓的春天姍姍來遲。中國已經是“人間四月芳菲盡”,而波士頓這里還會時常出現攝氏零度左右的天氣。但當這里的春天真正來臨時,卻也有說不盡的美好。
湛藍如洗的天空,金燦燦的太陽,這樣風和日麗的天氣,真的很適合出門舒散筋骨。從公寓里的窗戶放眼望去,查爾斯河畔到處都是跑步、騎車、打球、躺著曬太陽的人。當然,這個“到處”相比國內還是稀疏了很多。但或許美好的關鍵在于這樣生機勃勃的景、這樣活力四射的人,讓你忍不住想加入他們,也飛身出去恣意奔跑。我的運動熱情每每被此點燃,更是頗為欣賞這種運動文化。用運動的方式,來盡情地舒展生命的激情與活力,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經常嘗試的事情。
美國人的運動文化由來已久,雖然美國人平常的飲食都是偏高熱量的,但是他們也很注重運動。借用小胖同學有一次勸我一起狂吃奶酪的話“來,吃嘛!這就是我們美國人,狂吃狂運動。(Come on,this is America.We eat a lot,and we exercise a lot.)”這番話讓我送給他一個“小胖”的綽號當禮物,雖然他其實一點也不胖。作為交換,也讓我開始喜歡這種文化,在胃口上和身體健康上都不虧待自己。到現在變成兩三天不運動心里就覺得少點什么。
運動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是個必需品,很多美國人會在日程表里先計劃好運動時間,再來安排其他事務。這一點與多數國人的思維方式迥異。我在國內工作時,和周圍同事總是先忙業務,閑暇時間再運動,沒有時間就不運動了。盡管各有各的國情,但大體來看,多運動絕不是壞事。聯系到近來社會上多有加班猝死的事件發生,更是讓人警覺到運動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健康的身體作為追夢的資本,而不是用生命透支青春。我每次運動時,都覺得仿佛回到了少年時,渾身充溢著蓬勃朝氣。“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著實不假。
我也不太清楚現在國內的大學生是否喜歡運動,但是毋庸諱言,運動除了鍛煉身體這項最基本的功能外,也是一種很好的發泄方式。學習壓力大,成績不如意,社團太忙,情場受挫,宿舍關系不和諧……諸如此類的問題,每個大學生都會遇到,因此長期陷入負面情緒中的也大有人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些事情并不值得我們為之傷神傷心,權當作是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吧。如果沒有辦法靜心,不妨沒事去操場跑兩圈,運動是驅趕負能量的不二法門。
試想一下,身體機能高速運轉時,所有的活力都被調動起來,所有的興奮因子全都被激活,這一刻我們會感受到原來感受不到的能量,那些不快的情緒也隨著汗水一起流走,極限過后就是徹底的輕松。所以運動消耗的不僅僅是卡路里,還有我們身體里積蓄已久的負能量。
晴朗的日子里,我經常會趁著兩門課的間隙,換上短裝,塞上耳機,可以是鳳凰傳奇的《自由飛翔》、周董的《七里香》,也可以是Cars的《Sad Song》或者Until June的《All I Have》,舒心就好。從公寓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查爾斯河跑到麻省理工,再從麻省理工門前連接著坎布里奇和波士頓的橋上穿過去,從河的另一岸反向跑回。遇上河邊櫻花爛漫、美不勝收的時候,只想一直奔跑下去,將這美的氣息全部納入自己的胸懷里。

狂吃狂運動
美好的春天還有一項甚為愜意的運動:自行車巡游。約上三五好友,蹬上跑車,從學校出發一口氣騎上15英里,途經打響獨立戰爭第一槍的萊克星頓(Lexington),最后抵達大作家梭羅隱居著書的瓦爾登湖(WaldenPond)。在這寧靜的湖邊游覽一圈,瞬間覺得心曠神怡。再去附近找個神秘的比薩店補充一下能量,然后一路返回。或許因為這是一個崇尚運動的國度,自行車的基礎設施也相當健全,大部分路程都有專門修葺的綠樹環抱的自行車道,陽光穿過樹枝在道路上留下或明或暗的投影,暖風吹過樹葉拂在面龐,一群好友邊調侃邊運動,讓人覺得快樂是如此純粹。不過每次與同學一起運動,我都不得不感慨,美國人的體力真是好。在我快要筋疲力盡的時候,他們似乎才發揮了三分之二的體能,一臉的輕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