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亮在哈佛
  • 何亮
  • 3811字
  • 2020-09-25 15:18:35

美國的“人情味”

中國孩子出去念書之前,父母總是會幫忙準備一些諸如茶葉、絲綢之類的中國特產,讓孩子贈師饋友。臨行之前,看著父母為我細心準備的贈送師友的禮物,不僅感慨“兒行千里母擔憂”。這禮物飽含著父母對我的關愛與擔憂,也蘊含著一股濃濃的中國人情社會的味道,只是好像并不太適用于美國社會。

國人之間乃至亞洲人之間,做朋友最講求義薄云天、肝膽相照。我沒有出國的時候,和一群知心好友常常相聚,吃飯喝酒聊天,天南地北暢所欲言,朋友有困難的時候相互幫忙也是極為正常的事情。美國人則不同,這個國家脫胎于英國殖民地,為了開拓美利堅合眾國需要的是獨立頑強的精神,一切靠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種文化綿延數百年,浸潤到美國人的骨子里,可以說平等獨立的生存法則早已成為他們無法剔除的生活習慣。所以雖然出國前也曾偶爾聽海歸們說過美國人有時候不近人情,但當我真正來到孕育這片獨立精神的土地上,經歷幾件事情也就很快適應了。也因為沒有了繁文縟節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簡單而純粹。

事情的發端是兩次生日聚會。

有一天我正在回家的路上,有個同學迎面走來,問我:“今天晚上娜子生日聚會你去參加么?”

“什么聚會?沒人通知我啊?!毕氲骄蹠锩娣潘墒孢m的氣氛,我有一點心動,但是中國人的社會規矩外加小媳婦的忸怩心態開始作祟,畢竟人家又沒有邀請我。

“沒事,開放聚會,來吧。9點半,紅線酒吧。我可能稍晚點到。”

“哦?!蔽译S口應著,心里卻琢磨,沒人邀請我自己卻主動去參加,到了之后發現大家一臉詫異地看著你,那得多尷尬啊。而且,還要浪費一份我父母精心準備的禮物呢,還是別去了吧。

第二天碰見同學,他問:“昨晚上聚會怎么沒見你?”

“哦,沒給我發邀請,我就沒好意思去。”

“不是開放聚會么?同學直接去就是了,這種事很難確保通知到每個人的?!?/p>

一連遇到幾個人,他們說的話都一樣。我對美國的聚會開始有了一點模糊的認知。美國人的豐富生活就是由各種各樣的聚會貫穿起來的,聚會文化也有著鮮明的特色,這種一般性聚會,主辦人都會希望人去得越多越好,絕不會認為誰是湊熱鬧才來的,畢竟人多才有氣氛。如果真是私密性較強的聚會,發起人會專門說“憑邀請有效”(InvitationOnly)的。這個好像與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太一樣,我們除非經特別說明,都會默認聚會是私密性質的。

沒有多久,又有人過生日了。這次我還真的收到人家郵件邀請了,不用再擔心自己應不應該出席,又開始顧慮其他問題。我送什么禮物合適呢?蛋糕?太沒創意了。而且美國人都吃甜食長大的,我送蛋糕豈不是班門弄斧了。

思前想后我也實在拿不定主意,只好去問周哥(Joe)。周哥一聽哈哈大笑,說:“人到了你的心意就到了,不用費心準備禮物了。如果你真感覺跟她關系匪淺,到之后給她買杯酒就行了。不過她真要每杯都喝,估計她得酩酊大醉到明天?!?/p>

這么一來,我從大洋彼岸帶來的禮物也就束之高閣,沒有用武之地了。不過這樣也不錯,對飲談天,享受純粹的友誼便好。沒有了非要把禮物送出去的壓力,我竟開始盼著同學的生日聚會了。

后來參加的聚會多了,我也逐漸懂得了美國人的聚會文化。大家聚會,為的就是放松心情享受快樂,非要執著于國內的那些繁文縟節和規矩禮儀反倒礙手礙腳了。如果參加的時候實在不想空著手的話就帶些自己愛吃的零食或者一盒六瓶裝的PBR(一種非常便宜的啤酒,學生們手頭拮據,很適合,這種酒在本科生中尤其受歡迎)或者一瓶烈酒。生日聚會的話,去玩即可,來去自由,關系好了給買杯酒或者敬杯酒,鐵哥們的話就直接吆喝一伙人一起來杯烈酒(one shot)〔[1]〕或者一杯雙份烈酒(double shots)。唯一的默認規矩就是,一定不要偷偷溜走(never sneak out)。

給師長送禮物很多時候也是不必要的,不會改變什么。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是這樣:以中國人的方式送來的見面禮、賀禮之類的在大部分美國人看來沒有來由,雖然禮物大家都喜歡,但會讓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般美國成年人會送禮的情況要么是被邀請到別人家里吃飯,要么就是些儀式性的場合,比如婚禮、正式訪問等等。出國帶的禮物最多被認為是儀式性的,別人會表示謝意,但是心里不一定記住。不是人家不近人情,而是思維方式不一樣,拿這件事硬往人情味上套,就是比著尺子稱重量,不是一碼事。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很讓人哭笑不得的現象:很多外國人知道中國人愛送禮,因為了解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所以鮮少拒絕,但禮物收歸收,事情該怎么辦還是怎么辦。美國社會整體上講求個體主義,崇尚平等,若按中國傳統觀念去做事,人情送不出去,反而被別人看輕。

送禮

至于吃飯就更簡單。國人聚餐,喋喋不休地爭執誰來買單已經成為柜臺前的一道獨特景觀。美國則鮮有這般現象發生,也許因為大家的平等獨立意識較強,我邀請某人吃飯一定是默認為AA制或者各付各的,除非有一方很明確地說這頓飯他出錢,或者是邀請人到家里。在哈佛的這段日子里,請美國人吃飯這件事,我只做過兩次。一次是第一學期的道德課閱讀量太大、生詞太多,只能臨時抱佛腳,請周哥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幫我復習了一遍課程內容,為了表示感謝,我請他吃了一頓飯;另一次是和小胖(Fatty)開車出遠門,他包油錢,我給他買了個麥當勞的奶昔……

不過再深入到美國生活中,我又發現這個算賬論述也不能推到底,因為我到第二年,碰到了越來越多不算賬的事。有幾次我按著以前AA制的老思維硬要跟人算,人家差點跟我急。

最初的一次是20多個人一起去吃麻辣食物。對于很多國內“無辣不歡”的人來說,他們的生命是被辣椒照亮的。所以一般美國人所謂的辣都不入我們華夏兒女法眼的,不過那個地方還真是例外,我都有些難以招架。一辣一吼,一伙男男女女吃得酣暢淋漓,酒足飯飽仍然繼續神吹海聊。我當時有事情,吃完主菜后也沒時間跟他們閑話家常了,就跟阿杰(Jared)說:“我先撤了,幫我善后,回頭把錢給你。”

“好。趕緊走吧,拜拜?!?/p>

第二天碰見阿杰,問起多少錢時,沒想到他直接跟我說:“不用給啊,你那份大家均攤了。每個人也就多兩三塊錢而已?!?/p>

“哦……”我當時就凌亂了,第一,是多年信奉的東西被打破,美國人不是最主張AA制嗎?原來這樣AA也可以?第二,以前也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知道怎么回應合適。本來我想說:“那怎么好意思???!”結果,愣了三秒也沒想出怎么翻譯。我甚至開始忐忑,一桌20多人呢,回頭大家不會說中國人吃飯逃單不給錢吧?那我可真對不起鄉親父老了。

我盯了他半天(這些哥們已經習慣我盯著他們不說話,一臉短路的表情,都知道是我腦袋里的翻譯機在工作),然后說了句:“哦,沒想到這個。我該怎么還給大家呢?”

“至于么你?!就一點飯錢。如果你實在想,下次給大家買杯酒!”哥們沖我擠了擠眼睛,拍了拍我胳膊,就消失在上課的人流中了。

后來這種事越來越常見。簡單以我二年級合租的事情為例。我和其他三個二年級的同學住一棟房子,我和另一個同學來自肯尼迪學院、另外兩個來自商學院。我們有強烈的共享文化,雖然什么東西是誰買的大家基本都清楚,但是都不介意互相隨便吃用。從零食到烈酒,從油錢到用車,簡直就是一筆糊涂賬。更不說我們三男一女中的那位密蘇里女孩經常做飯然后我們三個男生就去蹭飯吃的事了,雖然她就像個媽一樣到處吆喝著我們三個男生倒垃圾、收拾碗碟、做保潔……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不過從這些小事中,我們也能看出中美文化的一些相似處。人和人的關系親密一些后就不會再去計較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試想當兩個人真正關系親密后,又怎么可能在嬉鬧追逐間再維持一種有禮有度、文質彬彬的狀態呢?

隨著交往的增多,我越來越覺得中國人和美國人差別沒有我們“熟知”的那么多。但是總體來說,美國文化還是有一些地方是我們難以忽視的。

舉個例子,在中國,上了年紀的阿姨總會孜孜不倦地問小輩們今年多大,在哪里工作,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對象,年薪多少。她們會以一種極為熱情關懷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并對周圍人的家長里短津津樂道?,嵥榈纳畋澈笸钢伺c人之間不設防的緊密聯系,還有一股濃濃的重視與在乎。即便是在步伐快速、競爭激烈的北上廣,年輕的白領們也總有吐露心事、放松疲憊的一票知己好友,在他們困惑的時候指點迷津,在他們遭遇職場挫折的時候同仇敵愾,在他們傷心的時候提供一個溫暖的懷抱,在他們開心的時候一起分享著說不完的新鮮八卦。

而美國則并非如此,這種親密的關系在這里是很少見的。他們不會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覺得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重視是兩個人掏心掏肺甚至是生活彼此交融在一起,而是一切遵照你的意愿,盡可能給予你充分的空間與自由,讓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很多時候當你覺得孤獨無措,美國人并不是不能理解這種心情,但是他們并不愿也不知該如何恰到好處地融入你的生活,給你“貼心”的支持鼓勵。當你需要幫助時,他們能夠用上他們最大的善意和真誠,微笑地提供給你所需要的幫助,卻始終站在一個遠遠的地方。他們永遠不會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

也許美國就像一棟大房子,里面有著各種不同的房間,她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包容各種不同人種、不同文化的人,每個人都能保存自己的獨立空間,沒有過分的親密,但也不會太過疏離。在社會認可的道德法律契約內,不管你是大膽還是保守,合群還是叛逆,都沒有人會干涉你的生活。而中國則更像一個大熔爐,每個人都暴露在別人的眼光下,并且時時刻刻和周遭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我們不能簡單地判斷哪種方式好哪種方式壞,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不同的文化也自有其韻味。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沒有負擔和牽連的生活,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捆綁式的人情味。

[1] 〔1〕大概相當于國內的白酒二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湘潭县| 屏东县| 淅川县| 建阳市| 莫力| 雷山县| 手机| 定边县| 安康市| 邻水| 罗山县| 芦山县| 南华县| 肥东县| 辽阳市| 靖西县| 旺苍县| 连云港市| 台前县| 富裕县| 山丹县| 宜良县| 宣恩县| 法库县| 平阴县| 抚顺县| 清新县| 南丰县| 天气| 安泽县| 昂仁县| 盱眙县| 壶关县| 集贤县| 平遥县| 高淳县| 达拉特旗| 体育| 博兴县|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