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言片語來自寫作
- 陳東東
- 2059字
- 2020-09-25 15:51:49
登泰山
杜甫青年時代所寫的五言《望岳》,要算最為人們熟知和贊賞的泰山詩了。它是這位大詩人現存詩篇里年代最早的一首,結尾兩句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口號一向深入古今,之前以后,總是有很多人去爬泰山。
《望岳》的最后兩句有個出處,即《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碧┥胶0?545米的主峰玉皇頂之所以被認作天下“絕頂”,跟孟子傳說孔子的這兩句話大有關系??梢宰x作又一傳說的,是亦偽亦真的《孔叢子·記問第五》中的一則,它也提到了孔子和泰山:
哀公使以幣如衛迎夫子,而卒不能賞用也。故夫子作丘陵之歌:“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遂迷不復,自嬰屯蹇。喟然回顧,題彼泰山。郁確其高,梁甫回連。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將伐無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嘆,涕霣潺湲。”
《丘陵歌》的基調,跟另一首相傳孔子所作,同見于《孔叢子》的《獲麟歌》一致,所謂“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那么,“題彼泰山”或登臨泰山,除了小天下,大概還得憂天下吧。唐虞以來封禪泰山,也少不了歷代帝王的系天下之心。
有論者謂,泰山之于中國人,幾乎構成了心理情結。如果去找尋古今人士泰山情結之來歷,前面所述或許是一條途徑。至于泰山情結之表現,把登泰山當作朝圣儀式是一種,反復用詩詞文章碑銘勒石涂抹泰山,甚至以“到此一游”的方式把自己的信息涂鴉于泰山,是另一種或另外種種。正是攀爬泰山和于登山前后登山當時的各式各樣的涂抹涂鴉,令這座突兀于華北大平原上的山岳越發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圖式和象征。這卻又讓人越發要去登這座泰山。非如此,如何去解開那個情結?
一路登上去,諸如“蒲陽陳國瑞子玉恭謁白龍池祠俯洞酌泉小憩而返政和丁酉夏前二日”,“清邑劉純叔同李無悔崇寧癸未四月廿五日游此”,“德充忠玉國寶文仲紹圣丁丑三月九日”之類的題刻摩勒頗為觸目,它們讓人想起經常能在古舊圖書字畫上見到的表示收藏占有的墨跡和印章,收藏占有者往往以這種方式附庸自己于奇珍異寶。題刻摩勒也許煞風景,但畢竟令涂鴉者跟泰山發生的關系同泰山一樣不朽。另有一路題銘,則可以比作美人身上的彩繪和刺青,像經石峪坊北的“云路”,快活三里上段的“曲徑通霄”或玉皇廟山門里的“天左一柱”,給游人添加了許多玩味。它們參與乃至提煉了泰山,使之從歷史發展為神話。
中國的神話正不妨是歷史,或中國人愿意從歷史中編織神話。三皇五帝不去說它了,始皇帝直到乾隆以及后來者,也漸漸變成了傳說和傳奇。云步橋側的五大夫松即一顯例。說是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樹下,因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樹后來被雷劈了,清雍正年間又補植五株,今存兩株,卻仍然非要譽作“秦松挺秀”。這就跟孔子“登泰山”和“題彼泰山”的故事一樣神話了。有意思的是,乾隆又要在這歷史傳說成神話的故事里添上自己的一筆,跟他在許多名勝處做的一樣,他寫了首《詠五大夫松》,刻成詩碑立在那兒:
何人補署大夫名,五老眉宛笑迎。
即此今兮即此昔,抑為辱也抑為榮。
盤盤欲學蒼龍舞,謖謖時聞清籟聲。
記取一支偏稱意,他年為掛月輪明。
詩寫得好不好沒啥關系,重要的是你跟這神話發生關系了,就有可能成為神話的一部分。
真正被神話化了的,當然是這座泰山,而泰山神話是由于它的歷史,至于泰山的歷史,卻少不了將之涂抹和涂鴉的一切文字。作為景象,它在你爬到岱頂大觀峰崖壁時最集中而直觀地展現在那里,不免讓你驚嘆,這一大塊被文字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峰巒,恰是泰山縮影——夕陽映照里唐玄宗御制《紀泰山銘》金光燦燦,它的奪目除了體偉幅巨、氣勢磅礴之外,還因為在它周邊,喚作彌高巖的巨石上刻滿了五花八門各種言辭篇章,據說其中還有天書般無人能識的神秘符號——整座泰山,不也早已被文字書寫成了另外一座山?
它甚至被書寫成了好幾座山。登山者不僅踏在塵世人格的山路梯級上,也攀援在通往天國的峻峰崇嶺間,“中天門”“南天門”“天街”之類的命名,把已經從歷史而神話的泰山又神話了一番。相較于杜甫的《望岳》,李白“曠然小宇宙”而不僅“小天下”的《泰山吟》,什么“棄世何悠哉”,什么“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獨把綠綺琴,夜行青山月。山明日露白,夜靜松風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寂聽娛清暉,玉真連翠微。想象鸞鳳舞,飄搖龍門衣。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明晨坐相失,但見五去飛”,才是更為豪放淋漓變幻離奇的泰山詩呢。
如此,元好問《登岱》詩里的兩句:“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嵬”,又何妨讀作面對被以往那么多文字書寫成于“胸次”間“高崔嵬”的泰山,已經讓人無話可說?所以,接下來似乎也只能“徂徠山頭喚李白,吾欲從此觀蓬萊”了。
注意一下,在元好問眼前的已不是景,而是句。不過道不得還是可以道,泰山正是在古今不斷的道中越來越成了一座非常山。要是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用“因為它在那兒”就能把“你為什么攀登珠穆朗瑪峰”給對付過去的話,從天子王臣到縉紳商賈到畫匠詩家到旅人游客的登泰山者卻還得添加點兒,也許用“因為對它的說道在那兒”才能回答“你為什么要爬泰山”吧。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