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斯芬克斯因子與倫理選擇

第一節
人類的自然選擇

從起源上說,“文學是特定歷史階段倫理觀念和道德生活的獨特表達形式,文學在本質上是倫理的藝術”[1]。人類在理性的自我發展和成熟過程中,借助在實踐中創造的文字,記錄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從而形成了最早的文本。最初,人類并不能抽象地認識自己,但是在理性的成熟過程中,人類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如何對發生的疾病和自然災害給以解釋,如何對事物的價值作出評判,如何對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尤其是如何理解人自身等,這都是人類開始思考的問題。從蒙昧逐漸走向文明的人類不僅需要思考這些問題,而且還需要對這些問題做出解答。在文字產生之前,人類最初是如何思考和做出解答的,由于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資料,已經無從查考了。但幸運的是,在創造了能夠記錄自己生活及思考的文字之后,人類借助文字構成的文本形式表達自己的樸素理解,從而讓我們能夠通過文本認識人類是怎樣從蒙昧中走出來的。

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就是如何把人同獸區別開來以及在人與獸之間作出身份選擇。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隨著人類的進化而自然產生的。19世紀中葉達爾文創立的生物進化論學說,用自然選擇對整個生物界的發生、發展作出了科學解釋。我們從進化論的觀點考察人類,可以發現人類文明的出現是人類自我選擇的結果。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已經完成了兩次自我選擇。從猿到人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作出的第一次選擇,即自然選擇,然而這只是一次生物性選擇。這次選擇的最大成功就在于人獲得了人的形式,即人的外形,如進化出來能夠直立行走的腿、能夠使用工具的手、科學排列的五官和四肢等,從而使人能夠從形式上同獸區別開來。

但是,人類的第一次選擇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什么是人的問題,即沒能從本質上把人同獸區別開來。正如達爾文自己所說:“自然選擇在文明的民族國家中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我只考慮到了人從半人半獸的狀態向近代野蠻人的狀態進展的一段情況。”[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和進化理論解決了人類是從某種低級生物發展而來的問題,而且也通過人和低等動物具有一些同源結構的證據證明了人類是從某種低級類型發展而來的。但是,達爾文只是從物質形態的角度解決了人是如何產生的問題,并沒有清楚回答人為什么是人的問題,即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問題。那么人在完成自然選擇之后是怎樣真正把自己同獸區別開來的呢?這是由人類的倫理選擇實現的。人類第一次在生物學的意義上完成自然選擇之后,還經歷了第二次選擇即倫理選擇。人類社會從自然選擇到倫理選擇再到科學選擇的過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邏輯進程。

恩格斯對人類起源作了全面的探討,發展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提出了勞動創造人類的科學論斷。1976年,恩格斯寫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使人類從動物狀態中脫離出來的根本原因是勞動。文章論述了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古代的類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后來一部分古猿為尋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動,逐漸學會用兩腳直立行走,前肢則解放出來,并能使用石塊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終于發展到用手制造工具。與此同時,在體質上,包括大腦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出現了人類的各種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樹上的古猿稱為“攀樹的猿群”[3],把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稱作“正在形成中的人”[4]。恩格斯堅持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認為人類祖先是由一種高度發展的類人猿進化而來的,并指出勞動是推動從猿到人轉化的決定性力量。恩格斯的核心觀點在于強調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勞動創造了手,手的發展變化引起整個肌體的變化。接著在勞動中又產生了語言,在勞動和語言的共同推動下,猿的腦髓才逐漸變成人的腦髓。因此,勞動是推動猿向人進化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力量。

恩格斯與達爾文不同,還回答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問題。他指出:“人類社會區別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勞動。”[5]真正的勞動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有了工具,人才可能進行各種復雜的勞動,提出和達到愈來愈高的目標;而勞動本身隨著人類的發展變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樣化。人類除了打獵和畜牧外,進而有了農業,農業以后又出現了紡紗、織布、冶金、制陶等各種各樣的手工業,后來又有了商業,最后出現了藝術和科學。在恩格斯看來,“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6]。因此恩格斯再次強調:“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后的本質的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的還是勞動。”[7]

恩格斯強調勞動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用勞動解釋了人從猿進化而來的問題。恩格斯關于勞動的觀念并未超越生物進化的觀點,只是達爾文自然選擇觀點的具體化,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人類具體怎樣從猿進化而來。勞動在人從猿轉變而來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沒有疑義的。但是,勞動不是人本身,勞動只是人類進化的一個外部條件或人所具有的一種能力。因此,用勞動解釋人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仍然并未真正回答是什么將人同猿區別開來的問題。為什么進化了的人與其他同樣也在進化的猿及其他動物有了本質區別,這是恩格斯并沒有回答的問題,也是僅僅用勞動無法解釋的問題。由此可見,恩格斯和達爾文一樣,只是用自然選擇解決了人是怎樣進化而來的問題,但是并沒有解決人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的問題。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第14頁。

[2] 達爾文:《人類的由來》,潘光旦、胡壽文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206頁。

[3] 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2頁。

[4] 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4頁。

[5] 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3頁。

[6] 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7頁。

[7] 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蓝山县| 龙川县| 黎城县| 焦作市| 雷波县| 突泉县| 郧西县| 策勒县| 南靖县| 益阳市| 宁乡县| 资阳市| 绥中县| 本溪| 元江| 北京市| 丹寨县| 白朗县| 庆城县| 基隆市| 合江县| 湖北省| 新昌县| 镇坪县| 宜川县| 灵山县| 右玉县| 临武县| 巨鹿县| 沾益县| 获嘉县| 西和县| 望奎县| 开平市| 肃宁县| 长岛县| 思南县| 香格里拉县| 通江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