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成蔭、湯曉丹的《南征北戰》

成蔭、湯曉丹導演,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編劇,朱今明、顧溫厚攝影。馮喆飾高營長,張瑞芳飾趙玉敏,陳戈飾師長,湯化達飾師政委,項堃飾敵張軍長。上海電影制片廠1952年出品。

《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革命戰爭題材電影創作的重要作品,也是當代中國戰爭題材電影第一階段的代表作。

成蔭和湯曉丹是兩位擅長拍攝戰爭題材的導演。成蔭(1917—1984),原名成蘊保,山東曹縣人。1938年赴延安就讀于陜北公學和“魯藝”戲劇系,畢業后參加八路軍120師戰斗劇社,編導了《晉察冀的鄉村》等話劇。1947年被調派東北編導電影而開始其銀幕生涯。導演的主要影片有:《鋼鐵戰士》(1950)、《南征北戰》(1952)、《上海姑娘》(1958)、《萬水千山》(1959)、《停戰以后》(1962)、《西安事變》(1982)等。重大題材、史詩樣式的電影創作,是成蔭為中國電影做出的突出貢獻。湯曉丹(1910—2012),福建華安人。1931年進“天一”公司當美術師,1932年起獨立執導影片。抗戰期間及戰后,創作了《民族的吼聲》(1940)、《天堂春夢》(1946)等進步電影。新中國成立后,湯曉丹在戰爭題材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除《南征北戰》外,還有《渡江偵察記》(1954)、《不夜城》(1957)、《紅日》(1963),以及《傲蕾·一蘭》(1979)、《南昌起義》(1981)、《廖仲愷》(1983)等導演作品。

《南征北戰》的創作“以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部隊撤離兩淮地區轉戰山東,即萊蕪戰役這一歷史背景為依據”,目的是闡明“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偉大軍事思想”。[1]它是新中國電影史上最早表現重大戰爭題材的影片,既具有歷史紀實的特性,又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宣傳色彩。

華東解放軍某部一營在高營長的帶領下,面對敵軍的南北夾擊,嚴格執行上級戰略意圖,以“大踏步地后退、大踏步地前進”的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式,與敵張軍長的優勢兵力相周旋,最后與主力部隊會合,徹底殲滅敵軍并俘虜了敵張軍長。影片表現了1947年初華東戰場的戰爭局勢,描寫了桃村阻擊戰、搶占摩天嶺和攻占將軍廟車站等戰斗場景,在時代環境和戰場氣氛的營造上,具有較好的歷史真實性。但影片在人物描寫特別是正面形象塑造上存在明顯缺陷,正如鐘惦棐所言:“因為《南征北戰》側重從軍事方面去說明戰略思想,卻沒有藝術地動人地去表現關系于這一戰略思想得以最后實現的人,因而它就沒有戲?!?a href="#new-notef2" id="new-note2">[2]其實成蔭也意識到影片存在的不足,認為此片“表現了一部分歷史的真實”,但“還未能把歷史的真實,通過活生生的人物和情節,深刻藝術地概括到作品中來”。[3]

《南征北戰》表現重大題材,追求史詩樣式,以戰爭場面和人物群像為影像描寫的重點,鏡頭運用以全景和中景為主。該片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第一次正面地、鳥瞰式地對重大戰爭局勢和戰爭場面大筆勾勒,全景展示國共雙方的戰略態勢和戰爭謀劃,鏡頭畫面具有史詩性與紀錄性相結合的造型特點。與此同時,影片也注意用中近景鏡頭來突出細節、描寫人物,尤其是表現敵軍張軍長和參謀長的一系列中近景鏡頭,對于刻畫其性格特征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特別值得肯定的是,在當時技術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導演和攝影等主創人員努力克服技術難關,對移動攝影和鏡頭的空間表現力進行了艱苦探索。若要盡可能逼真地再現宏大的戰爭場面,攝影機的拍攝必須具有表現連續性空間場面的能力。于是主創人員土法上馬,制造了一臺木制升降機,依靠人力來控制攝影機的運動。在搶占摩天嶺、鳳凰山總攻、將軍廟車站激戰等場面中,影片把移動攝影和鏡頭內部場面調度結合起來,在空間連續性鏡頭、大縱深鏡頭等的運用上都取得了成功。因此,該片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影像造型語言的探索做出了貢獻,也為戰爭題材電影的攝制積累了經驗。

此片為人所稱道的還有平行蒙太奇、對比蒙太奇敘事手法的成功運用。平行蒙太奇的使用,突出體現在國共雙方搶占摩天嶺的情節中,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戰爭氣氛和強烈的敘事節奏。實際上,影片中的平行蒙太奇不僅是一種敘事手法,它也是一種影像結構方式,全片的影像結構就是建立在平行發展、交替展現的兩條情節線索之上,而這兩條情節線索所對應的正是在戰略與戰術上尖銳對抗的共軍和國軍雙方。與平行蒙太奇相呼應,對比蒙太奇也貫穿影片始終:共軍大踏步地后退與大踏步地前進,國軍的圍追與潰敗;共軍受到老百姓與民兵的援助,國軍的不得人心;共軍各部隊的彼此配合,國軍的相互掣肘;共軍的英勇善戰,國軍的軟弱渙散等。它突出了影片主題,強化了影片的政治意識形態色彩。

《南征北戰》作為表現重大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盡管它還存在長于敘事、疏于寫人,以及意識形態宣教等明顯不足,但是,它對重大戰爭題材的藝術處理,對史詩性樣式的追求,對鏡頭語言的探索等,都為中國戰爭題材和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創作積累了經驗。其風格陽剛雄健,氣勢磅礴,也體現出此類電影的審美特點。

《南征北戰》之后,成蔭還導演了多部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尤其是新時期創作的《西安事變》,顯示了他善于把握重大歷史題材的藝術功力和現實主義的美學追求?!赌险鞅睉稹贰段靼彩伦儭返绕吩姌邮降碾娪皠撛欤於顺墒a在中國影壇的重要地位。

[1] 成蔭:《從〈鋼鐵戰士〉和〈南征北戰〉重新上演所想起的》, 《大眾電影》1960年第6期。

[2] 鐘惦棐:《電影〈南征北戰〉所達到和沒有達到的方面》, 《文藝報》1953年第3期。

[3] 成蔭:《〈南征北戰〉導演的話》, 《大眾電影》1952年第1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川市| 藁城市| 嘉鱼县| 鄱阳县| 上思县| 峡江县| 大余县| 阜新| 嵩明县| 屏东县| 赞皇县| 鄂伦春自治旗| 子洲县| 三台县| 卢湾区| 泗水县| 华蓥市| 荣成市| 来凤县| 白城市| 靖安县| 绥中县| 星座| 浑源县| 外汇| 临澧县| 景东| 福清市| 义乌市| 积石山| 邻水| 彭泽县| 双鸭山市| 桐庐县| 江城| 泗洪县| 灌云县| 山丹县| 浪卡子县| 会昌县|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