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心理學
- 高云鵬 胡軍生 肖健
- 4102字
- 2020-09-24 13:38:33
五、皮膚感覺的變化
(一)皮膚結構的改變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膚總面積有1.5—2平方米,重量大約占體重的15%—17%。皮膚不但具有保護身體免受外界傷害、進行新陳代謝、調節體溫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感覺功能。人體各部分的皮膚都能對觸、壓、痛、溫度等刺激產生感覺。痛覺有些特殊,各種刺激無論是壓、觸還是溫度,超過了一定的強度都會引起痛覺,它沒有單一的適宜刺激。
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結構也要發生改變。60歲的老人就可以看到其皮膚的張力和彈力下降,皮下脂肪脫失,致使前額、眼周圍、口周圍、面頰和頸部出現許多皺紋。一些棕色的老年斑和色素細胞也出現在手背、前臂和面部。懷頓(Whitton,1973)對不同年齡和性別被試的皮膚厚度進行了測查,結果沒有發現年齡間的差異。但發現皮膚的化學組成有所改變,在20—80歲之間,皮膚的水含量顯著減少,但總脂肪含量并沒有變化,皮膚彈性硬蛋白含量增加了三倍,同時不溶性膠原蛋白含量卻顯著減少了。
皮膚之所以能產生觸、壓、痛、溫度等不同的感覺,是由于它有許多形態結構各異的感受小體或游離的神經末稍。有人發現,新生兒皮膚內的各種感受小體最多,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已知新生兒每平方毫米皮膚內含有100個感受小體,十多歲時則僅有50—60個感受小體,70歲時只剩10—20個感受小體。在數量減少的同時,皮膚感受小體的長度和形狀,也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由感受小體向腦或脊髓傳入各種皮膚感覺,是通過感覺神經完成的。科賓和加德納(Goybin and Gardiner,1937)對1—84歲脊神經的髓鞘纖維數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13—19歲時皮膚感覺神經內所含的纖維最多,是新生兒的1.87倍,20—30歲時開始減少,70歲以后急劇減少,70—80歲十年間減少27%。其主要是由于脊髓神經節細胞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的緣故。與之相對應的,在產生皮膚感覺的腦高級中樞內,神經細胞數也在老年期迅速減少。
(二)皮膚感覺系統的生理心理功能的變化
1.觸覺的變化
觸覺是微弱的機械刺激,使皮膚的淺層觸覺感受器興奮而引起的一種感覺。研究表明(劉榮才,2009),觸覺不僅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工具,而且是人類性活動中性器官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還表明,觸點在皮膚表面的分布密度,和該部位的觸覺敏感程度成正比,如頭、面和手指,以及軀體開口的皮膚與內膜連接處(如嘴唇、陰道口等處)觸覺的絕對感受性最高,對外來刺激最為敏感。女性的觸覺感受性比男性要高。
有人研究了不同年齡被試腕區的皮膚觸覺感受性(Honge,1943),結果發現,60歲以后的老年人在一定面積的皮膚上,敏感的觸覺點數目顯著下降,皮膚對觸覺刺激產生最小感覺所需要的刺激強度,在年老過程中逐漸增大。
測量觸覺目前主要使用兩種方法,一是測量觸覺的絕對閾限,即給皮膚表面施加一定的刺激,然后要求被試報告是否感受到了刺激的存在。被試所能感受到的最小刺激量就是觸覺的絕對閾限。二是測量觸覺的兩點辨別閾限,即測量在排除視覺的條件下,人們能夠分辨皮膚表面兩個刺激點的最小距離。20世紀60年代人們就已經得出結論,光滑皮膚的絕對閾限和兩點辨別閾限都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Axelyod and Cohen,1961);被毛發覆蓋的皮膚,其觸覺閾限即使到老年期也基本保持不變(Cauna,1965)。
佐貝爾(Zobel,1938)研究了5—90歲之間男、女被試(男270例,女261例)的鼻尖和眼睛角膜的觸覺感受性,因為這兩個區域的觸覺感受性是由游離神經末梢直接完成的。結果發現,在55歲之前,觸覺基本上沒有隨年齡增長而變化,到了55歲以后,人的觸覺便急劇遲鈍起來。還有柯斯(Cosh,1958)測查了某種觸覺的振動感覺閾限,即給被試一個非常快的振動作為刺激,當他開始感覺到這種振動時的振動數,結果同樣證實了老年人觸覺的遲鈍化。研究還發現,人經常使用的手指頭,跟不大使用觸覺的腳拇趾相比較,腳拇趾上的觸覺閾限值高于手指的閾限值。
2.溫度覺的變化
老年人的溫度感覺是指,老年人識別各種物體的冷熱及判斷其冷熱準確程度的能力,包括冷覺和溫覺兩種。溫度感覺是人的一種安全報警系統,當內外部環境的溫度高于或低于人體舒適溫度時,就會產生一種不舒適、煩躁不安的感覺。
皮膚表面的溫度叫生理零度,它是劃分冷覺和溫覺的分界線。生理零度能隨皮膚血管膨脹或收縮而變化。因而同一溫度刺激在生理零度變化前后引起的溫度覺是不同的。人體各部位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舌下是37℃,軀干是35℃,面部是33℃,耳朵是36℃。刺激的溫度高于生理零度時引起溫覺,低于生理零度時則引起冷覺。
溫度的感覺主要來自皮膚,偶爾也可能來自與皮膚毗鄰的粘膜。人的皮膚溫度在32℃—34℃時是沒有溫度感覺的,這就是所謂的皮膚溫度的中間范圍區。如果皮膚溫度的改變超出了這個中間范圍區,即低于32℃或者高于34℃,就會分別引起冷的感覺或熱的感覺。皮膚溫度的感覺閾限值決定于溫度改變的速率、改變的幅度、影響皮膚面積的大小,以及原有溫度的高低。
有人對10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的溫覺感知能力進行了測查(沈政,1986),他們分別測查了口腔溫度、手的溫度和尿液的溫度。結果發現,尿液和手的溫度隨年齡增高而降低,但口腔溫度與室溫的關系則不隨年齡而變化。他們還發現,有9.5%的老年人在體表和身體內部之間存在著溫度梯度,尿液溫度較低(35.5℃),而皮膚溫度并不低。這些深部體溫低的老人,在室溫較低時也不覺得冷。如果這些人身體內部溫度下降到35.5℃時,死亡率和患病率就明顯增高,因此,對他們必須細心照料。
也有些研究與上述研究略有差異(Anderson and Rochard,1979)。他們得出的結果是,老年人的溫度感知能力與年輕人沒有顯著差別,只是老年人應對低溫和高溫的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出現下降的趨勢,因此,當外界的溫度發生驟變時,老年人容易出現意外傷害。在美國,老年人的死亡率隨著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因為在季節交替之時氣溫會出現驟然變化。
研究表明,人們的溫度感覺與其他感覺相比有更大的適應性(劉榮才,2009)。但是,體溫的適應范圍只在29℃—40℃之間,不應超過這個范圍。溫度覺適應過程的長短,總的趨勢是,刺激溫度與正常皮膚溫度相差越大,達到適應的時間就越長。
3.痛覺的變化
痛覺是當有機體受到損傷時所出現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例如,一個強的電刺激、機械刺激、化學刺激、極冷或極熱的刺激,以及對身體內部發生損傷的刺激,或者內部器官發生病變時,都會產生疼痛的感覺。痛覺是一個人的本能報警系統,對老年人的生存具有重要價值。
許多人對痛覺進行了研究,但得到的結果很不一致(Harkins and Scot et al.,1996)。因為痛覺的研究很難操作,它不僅僅是一種皮膚感覺,而且還涉及到認知、動機、人格和文化環境的作用。有些人研究發現,痛覺的閾限值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上升。他們把200名10—85歲的被試分為少年組(10—22歲)、中年組(23—44歲)和年長組(45—85歲),分別測查他們的痛覺閾限和反應閾限(即被試不能忍痛并做出縮身反應時的刺激強度)。結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痛覺閾限逐漸上升(三個年齡組的痛覺閾限分別為0.289g、0.324g和0.347g),反應閾限也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但也有研究發現(Kenshalo,1977),痛覺閾限值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還有研究結果認為(Harkins,Price and Martell,1986),痛覺的感知能力并不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這些矛盾的結果可能與研究的身體部位有關;另外,不同年齡組被試對疼痛的態度和情緒反應也是各不相同的;還可能與研究的方法不同有關。雖然我們不知道上面的哪一種結論正確,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到,許多老年人長期遭受疼痛的煎熬,這說明老年人的痛覺依然存在,而且他們忍受疼痛的能力也在經受著考驗。
另外要提出的一點是,老年人的痛覺感受性有較大的個體差異,這與個人的神經類型和健康狀況有關。有的人對痛覺特別敏感,有的人對痛覺的耐受性比較高。老年人的痛覺有彌散性的特點,感覺到體內某一個部位疼痛,但不一定就是那個部位的器官有問題,可能是別處的反射性疼痛引起的。因此,老年人如果經常感到體內某個部位持續性疼痛的話,應該及早去醫院檢查治療。
以上我們討論了老年人各種感覺系統的結構要發生改變,與此相應的生理心理功能也要發生變化,但各個系統衰變的進程是不一樣的。有些老年人聽覺變化得比較早也比較突出,有些人則是視覺變化得比較早和比較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家族性老年視力減退或聽力減退的例證很多。另外,環境因素,如生活條件和職業的性質也對各種感覺系統的老化進程產生作用。譬如打字員、計算機操作員和從事手部精細運動職業的人,書寫能力老化現象就比其他老年人輕,進展也比較緩慢。從事運動和舞蹈工作的老年人,就很少發生軀體深部感覺功能的老化現象。相反,整天在噪聲場合工作的人,進入老年期后,聽力的減退比其他職業的老人明顯要多。了解了這些規律,對于老年人,特別是感覺系統有家族老化趨勢,以及從事某些特殊職業的老年人,應及早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延緩這一感覺系統老化現象的出現。
各個感覺系統的老化進程雖然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常相互影響,并與腦的高級中樞老化和全身性老化進程密切相關。如老年人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大腦的變化,常影響許多感覺系統的老化進程。由于血管硬化或心臟輸出血量減少,許多感覺系統由于血流供應不足,就會加速這些感覺器官的老化進程。例如,如果腦內基底神經節血流供應不足,就會出現一種靜止震顫的癥狀,肌肉張力變高,手足震顫,步態不穩,不僅運動功能受到影響,而且肌肉關節的深部感覺和肌肉的本體感覺也受到影響。另外,當某一種感覺系統衰退明顯,它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他感覺系統的功能。例如,一些老年人由于味覺明顯減退,口腔內往往有異味的感覺,唾液分泌減少,酸度也發生變化,造成食欲減退,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充分,從而使整個機體功能減退,加速其他感覺系統的老化進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感覺系統退化和功能減退的現象,和幾十年以前相比大不一樣了。過去人到五六十歲以后就表現出老態龍鐘的現象,現在五六十歲的老人身體非常健壯,只有到八九十歲的高齡老人,才表現出本章所列舉的一些感覺退化現象。其次,老年人感覺系統功能的減退,并不必然伴隨高級心理功能(如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減退。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為老年人提供了許多補償感覺功能不足的新技術。所以,老年人感覺功能的減退并不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