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心理學
- 高云鵬 胡軍生 肖健
- 1724字
- 2020-09-24 13:38:33
四、嗅覺的變化
(一)嗅覺器官結構的變化
嗅覺感受器和味覺感受器一樣都是化學感受器。它們接受的刺激是化學物質分子的作用。嗅覺感受區是鼻腔頂上的一塊黃棕色的區域,大約有5平方厘米的范圍。嗅覺感受區內大約有500萬個嗅細胞,每個嗅細胞上長著2—6根嗅纖毛,嗅感受細胞是雙極的神經細胞而不是感受細胞,這和以上講的幾種換能器有所不同。雙極的神經細胞接受化學分子作用后產生電活動,把信息傳到嗅球,進而傳到腦內更高級的中樞。
研究發現(趙慧敏,2010),隨著年齡的增長,鼻上皮內的血管發生退行性變化,造成嗅上皮在形態上已無血管的狀態,因而使嗅感受細胞萎縮、凋亡。另外,有人在顱腦疾患的尸檢中發現(Smith,1942),隨著年齡的增長嗅神經纖維萎縮、減少。37歲以前每年減少率是0.9%,37—62歲之間每年減少率是1.6%,62歲以后則下降為每年減少0.7%,76—91歲之間甚至減少了97.3%。這種變化沒有發現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與嗅覺有關的高級中樞主要是海馬、杏仁核、海馬回等,在年老過程中,這些部位會出現很多的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纏結,即使非常健康的老年人,在80—90歲高齡時,也都毫無例外地積累了大量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纏結,這就大大地影響了嗅覺的感受性。
(二)嗅覺基本生理心理功能的改變
嗅覺對人類的影響不如視覺和聽覺那么大,因此,到目前為止對它的研究不是很多,現有的研究主要是從嗅覺的感受性和氣味的辨別能力兩個方面進行的。
1.嗅覺感受性的變化
有人用不同濃度的正丁醇作為刺激物,對45.9歲、54.1歲、65.7歲和73.9歲四個不同年齡組進行了氣味嗅覺閾限的測定(Furchtgott,1963)。結果發現,盡管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但仍可看出,隨年齡增長嗅覺閾限值明顯地增加,70—80歲改變得更為明顯。還有人對354名不同年齡的被試,進行了十種標準化學物質嗅覺閾限值的測定。以20歲組作為對照,結果表明,兩性被試對十種物質的感受性均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50歲以后對乙酸或樟腦的嗅感受性下降得更為迅速。70歲以前,其他八種物質的閾限值以1.14為常數逐漸增加,而70—79歲則以1.46為常數逐年增加。
2.氣味辨別能力的變化
心理學家最常用的研究嗅覺的方法是,測定被試對各種氣味的辨別能力。許多研究表明,人類辨別各種氣味的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下面介紹兩項關于嗅覺的研究。
首先介紹1984年在邁阿密所做的研究(Schiffman,1977,1996)。此研究對1955名5—99歲的被試進行了櫻桃、比薩(pizza)、石油、煙草、薄荷、肥皂、草、檸檬、機油和生啤等40多種氣味的測試。結果發現,人類嗅覺的最佳時期是20—40歲,50歲以后出現微弱的衰退,70歲以后出現顯著的衰退。在65—80歲的被試中,大約有60%的人嗅覺嚴重衰退,大約25%的人完全喪失了嗅覺能力。在80歲以上的老人中,幾乎有一半的人完全喪失了嗅覺能力。
另一項研究是,1986年9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在它的插頁上刊登了一份調查問卷,大約有150萬人參加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從70歲開始,人的嗅覺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50—60歲的老年被試能像年輕人那樣辨別出一些氣味,但他們命名氣味的正確率較低。此外,雖然在天然氣里加入一些難聞的氣味,以便天然氣泄漏時人們容易察覺,但調查結果表明,老年人很難覺察出這種氣味。這就意味著,老年人面臨天然氣中毒的危險性很大。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應該在天然氣里加入一些老年人敏感的氣味,如玫瑰花的香味。
影響老年人嗅覺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隨著年齡的增加,嗅神經中的神經纖維和細胞數量減少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如病毒感染、鼻息肉、鼻腔腫瘤和顱內病變等也會造成嗅覺減退。另外,嗅覺有一個特點——適應性特別強,這在日常生活中常能體會得到。比如,剛到一個芳香四溢的室內會感覺到芳香撲鼻、香氣襲人,可是,過一兩分鐘后便覺察不出什么香味來了,這就是嗅覺的適應。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說的就是嗅覺的適應。老年人由于嗅覺能力的減退,嗅覺適應比年青年人要慢些。
嗅覺障礙的產生,一般來說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因為生活中對食品的鑒別,味覺和嗅覺是同時起作用的。食品的其他特性,如顏色、溫度、外形和食品的松軟程度等,對于鑒賞食物的品種、質量、味道都有輔助作用。所以,老年人根據豐富的生活經驗,依靠這些輔助信息,可以彌補其味覺和嗅覺功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