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語法·修辭(第2版)
- 李衍華
- 2344字
- 2020-09-24 13:38:52
第八節(jié)
假言判斷
一、什么是假言判斷
假言判斷是斷定某一事物情況為另一事物情況條件的復合判斷?;蛘哒f,是有條件地斷定某種情況存在的判斷。例如,“如果天下雨,地就會濕”、“只有調(diào)查研究,才有發(fā)言權(quán)”等。
假言判斷是由假言支(假言判斷中的支判斷)和聯(lián)結(jié)項(聯(lián)結(jié)假言支的連詞“如果……就”等)組成。表示條件的假言支叫“前件”,表示依賴條件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結(jié)果)的假言支叫“后件”。如上例中的“天下雨”、“調(diào)查研究”是前件,“地濕”、“有發(fā)言權(quán)”是后件。
二、假言判斷的種類及其真假判定
假言判斷根據(jù)其條件的不同,可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三種類型。
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斷定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所謂“充分條件”,是指:有此條件,必有某結(jié)果,無此條件,未必無此結(jié)果,則此條件為“充分條件”。例如,“如果摩擦,就會生熱”。有摩擦,必生熱,無摩擦,未必不生熱。故“摩擦”是“生熱”的充分條件。以p、q表示前、后件,公式為:
如果p,就q
“如果……就”可以數(shù)理邏輯的蘊含符號“→”表示,公式為:
p→q
漢語中表示充分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還有“假如(使)……那么(就)……”、“只要……就……”、“一旦……就……”等。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判定,要依據(jù)其前后件之間是否為充分條件關(guān)系來判定。當前件真,后件必真時,這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則判斷為真;當前件真,后件為假時,這反映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條件,則判斷為假。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值,可用真值表表明(此真值表前兩行表明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即前件真后件必真,不能假;后兩行表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必要條件,即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

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斷定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條件的假言判斷。所謂“必要條件”,是指:無此條件,必無某結(jié)果,有此條件未必有此結(jié)果,則此條件為“必要條件”。例如,“只有筆試及格,才能被錄取”,筆試不及格,必不能被錄??;筆試及格,未必被錄取。故“筆試及格”是“被錄取”的必要條件。以p、q表示前后件,公式為:
只有p,才q
“只有……才”可以數(shù)理邏輯的反蘊含符號“←”表示,公式為:
p←q
漢語中表示必要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還有“必須……才……”、“除非……才……”、“不……不……”等。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判定,要依據(jù)其前后件之間是否為必要條件關(guān)系來判定。當前件假,后件必假時,這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條件,則判斷為真;當前件假,后件為真時,這反映前件不是后件的必要條件,則判斷為假。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值,可用真值表表明(此真值表后兩行表明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條件,即前件假,后件必假,不能真;前兩行表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條件,即前件真,后件可真可假)。

從嚴格意義上劃分,以上兩種假言判斷應是充分不必要條件(有前件必有后件,無前件未必無后件)假言判斷和必要不充分條件(無前件必無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假言判斷。
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簡稱充要條件假言判斷):斷定前件是后件充分必要條件的假言判斷。所謂“充分必要條件”,是指:有此條件,必有某結(jié)果;無此條件,必無某結(jié)果,則此條件為“充分必要條件”。例如,“當且僅當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就等角”。三角形等邊,則三角形必等角;三角形不等邊,則三角形必不等角。故“三角形等邊”是“三角形等角”的充分必要條件。以p、q表示前后件,公式為:
當且僅當p,就(才)q
“當且僅當”可以數(shù)理邏輯的等值符號“?”表示,公式為:
p?q
漢語中表示充分必要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為“如果……,就……,并且,只有……,才……”(“如果而且只有……就(才)……”)。有時也用“只要……就”來表達。
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斷定,要依據(jù)前后件之間是否為充分必要條件關(guān)系(也稱等值關(guān)系)來判定。當前件真,后件必真時,則判斷為真,當前件真,后件為假時,則判斷為假,這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當前件假,后件必假時,則判斷為真;當前件假,后件為真時,則判斷為假。這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條件。
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真假值,可用真值表表明(此真值表前兩行表明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后兩行表明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條件)。

三、假言判斷的語言形式及應用
假言判斷的語言形式主要有:
1.假設(shè)復句。例如,“假如(如果)天氣好,我們就去郊游”。假設(shè)復句主要表達充分條件關(guān)系。此種連詞有時也可以不反映條件關(guān)系。如“如果以前他很幼稚,那么現(xiàn)在他已成熟了”。
2.條件復句。例如,“只有節(jié)目好時,我才看電視”。語法上,條件復句可包括有條件句(如“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等)和無條件句(如“無論……都”、“不管……也”)。無條件句中的結(jié)果不以條件為轉(zhuǎn)移。例如,“不管怎么說,他也不相信”。假言判斷只與有條件句相當。
假言判斷的語言表達常有省略,如“貸了款就要還貸”,省略了“如果”。
應用假言判斷要注意:
1.不得混淆條件關(guān)系。例如,“只有貪污才會犯大錯誤”、“只要熟悉生活,就能寫出好作品”等。前者將充分條件誤作必要條件,后者將必要條件誤作充分條件。
2.準確進行條件轉(zhuǎn)換。例如,“如果是優(yōu)秀電視劇,那么必受群眾歡迎”,可以轉(zhuǎn)換為“只有受群眾歡迎,才是優(yōu)秀電視劇”,還可以轉(zhuǎn)換為“如果不受群眾歡迎,就不是優(yōu)秀電視劇”。轉(zhuǎn)換公式為: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如果不q,則非p(p→q=q←p=→
)。
3.不得強加條件。例如,“如果烏鴉叫,就有禍事到”,“烏鴉叫”與“禍事到”雖然都真,且可以有偶然關(guān)聯(lián),卻沒有條件關(guān)系。
4.充要條件常用雙重復句表達。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其中的“人犯我”與“我犯人”之間,運用了“不……不……”(必要條件)和“若……必……”(充分條件)雙重復句表達了充分必要條件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