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學的成績測試
- 楊翼
- 3503字
- 2020-09-24 13:31:52
第三節
漢語成績測試的發展趨勢
觀察漢語成績測試研究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發現:20世紀80年代是一大分界線,在這之前為經驗摸索時期,幾乎沒有漢語測試的專題研究成果[1]。在這之后為研究起步時期,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開始關注并參與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入20世紀90年代,漢語成績測試的研究范圍不斷擴展,研究的問題逐漸細化、深入,并涌現了一批專門研究漢語成績測試的成果。進入21世紀以后,漢語成績測試研究更加多樣化、專門化、具體化。
研究起步階段是漢語教學工作者逐步關注漢語測試并產生研究愿望的階段,細化與深入階段是漢語教學工作者具有研究意識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察和探索的階段,多樣化、專門化、具體化階段是漢語教學工作者針對不同的具體問題,運用各種新興理論和手段,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深入研究的階段。回顧二十多年來漢語成績測試發展的歷程,我們有必要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分析和梳理,以發現我們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漢語成績測試研究離不開與漢語教學實踐相匹配以及對漢語教學的支持,我們不僅要在漢語教學實踐中,善于發現和解決成績測試中存在的問題,還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感性經驗進行提煉升華,逐漸認識并揭示出漢語成績測試的特有規律,以建立和發展漢語成績測試的理論體系。
應該指出的是,到目前為止,對外漢語教學界的漢語成績測試研究還比較零散,沒有形成系統研究規模,研究成果還不豐碩。因此,我們還需要深入開展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以便初步形成具有漢語成績測試特點的測試理論和方法體系,這是我們今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所面臨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第二語言教學界展開了一系列教學與測試的改革,第二語言測試的方法和形式正在經歷一場革命,以便更好地支持和推進語言教學目標的實現。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漢語教學工作者也開始意識到有效地實現漢語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漢語教學成績測試體系和漢語成績測試操作模式。因此,漢語成績測試研究已逐漸成為國內外漢語教學評價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重視綜合性測試
綜合性測試在一道測試題中可以同時考查學生多方面的漢語知識和技能的綜合使用情況。對外漢語教學總目標是培養學習者跨文化的漢語交際能力[2]。隨著目前國際漢語的推廣,漢語學習者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在漢語學習需求上的實用性、交際化的特點日漸突出。漢語教學界原有的成績測試只是為了區分漢語學習優劣的功能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新的時代要求漢語成績測試把測試目標與漢語教學的總目標匹配起來,盡量提供趨近真實的中國社會生活和工作場景的漢語測試形式,以有利于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漢語人才。
為了適應學習者的需求和形勢的需要,漢語成績測試的形式也逐漸發生轉變。從以往大量使用分離式測試,考查學生單方面的漢語技能或漢語某一方面的知識,轉變為適當配置分離式測試與綜合性測試的比例,以便同時考查學生的多方面漢語知識和技能。這是因為分離式測試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基礎,通過測試孤立的漢語成分來考察學生的漢語知識和技能,其測試形式與真實的目的語交際差距較大。而綜合性測試要求學生運用多種漢語成分和漢語技能,在一定的上下文語境中考察學生的漢語知識和技能,有利于引導學生提高漢語的整體性熟練程度,更接近真實的目的語交際。它所產生的反撥效應也有利于實現對外漢語教學的總目標。語言教學的成績測試要有利于促進實現語言教學的總目標,這已成為當今國際第二語言教學界的強烈愿望和語言教學成績測試發展的總趨勢。
二、加強發展性測試
發展性測試(又稱為進步性測試、形成性測試)一般在漢語教學過程中頻繁地施行,并以系列測試的形式出現。發展性漢語測試主要服務于漢語教學,它與漢語教學之間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作為一種測量工具,它是了解漢語教學成效和提高漢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對學生的漢語學習狀況進行頻繁的檢測,學生通過測試可以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和效果,改進學習方法,確定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它隨時檢測教學效果,教師通過測試可以了解學生掌握所學漢語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由此可見,發展性測試是漢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為發展性測試是關注學生漢語學習過程的測試,而終結性測試是重視學生漢語學習結果的測試,所以它們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傳統的漢語測試過分強化終結性測試,注重區分漢語學習結果的優劣,忽視了學生的漢語學習過程和跨文化漢語交際技能的培養。因此,對外漢語教學界近年來出現了加強發展性測試,把測試的重心逐漸轉向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漢語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漢語學習狀況,發現漢語學習的問題與障礙,幫助或支持學生獲得漢語學習進步,以便真正地發揮測試促進學生的漢語學習的功能。
三、開拓任務型測試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目前具有國際影響的又一外語教學途徑。隨著它在對外漢語教學界的逐漸興起,漢語成績測試的形式也開始由檢測漢語知識和結構,向嘗試檢測學生運用漢語完成交際任務的任務型測試拓展。漢語成績測試的這一變化是在匹配任務型漢語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漢語任務型成績測試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真實性,二是具有交互性。真實性是指漢語成績測試的任務與實際運用目的語的任務,在特征方面的一致性程度較高。漢語成績測試開始擺脫為了測試而測試的習慣,嘗試使測試任務貼近中國社會的現實生活,要求答題時不僅要注意漢語形式的正確性,還要考慮漢語使用環境和得體性。交互性是指學生在完成漢語測試任務中的參與程度和形式。漢語成績測試開始改變呆板無趣的單一面目,嘗試用生動活潑的多元化形式調動學生的有關漢語能力、背景知識以及學習動機等因素,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完成漢語測試任務。漢語任務型成績測試以交際語言能力和任務教學法為理論基礎,可以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測試方法,使學習過程測試和學習結果測試并重,使漢語知識測試和漢語技能測試二者兼顧,并可以對漢語教學產生良好的反撥效應。
四、關注測試的反撥效應
反撥效應指的是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在對外漢語教學界,以往編制漢語成績測試很少考慮反撥效應,有大量的測試方法促使學生孤立地記憶單詞,死記句法結構。這是只關心試題的區分性(能否區分出學生的優劣)所造成的。由于成績測試實際所具有的指揮棒作用,它的消極反撥效應會誤導學生采取不利于提高漢語交際能力的學習策略,以獲取高分為學習目的,無法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最終形成高分低能。
目前國際語言測試界對反撥效應研究的重視,引起了對外漢語教學界對漢語成績測試的反撥效應的關注。漢語成績測試的試題編制者開始逐漸考慮反撥效應問題,并在試題編制中注意使測試內容有較廣的覆蓋面并具有不可預知性,使測試任務盡量真實;使用直接測試法,測試形式多樣化,減少客觀性試題比率,增大主觀性試題的比率,采用情景化的測試來提高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和動力;增加與漢語教材密切相關的發展性漢語測試,使測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試題編制者還注意開發漢語任務型和交際性測試,適當配置分離式與綜合式漢語測試,使漢語成績測試的多種題型并存,各自揚長避短。
五、反饋測試信息個性化
反饋測試信息指的是:針對不同的漢語學習對象(學習者)來報告漢語測試的分數并解釋分數蘊涵的信息。在對外漢語教學界,測試結果通常是以分數形式(如:百分制)向有關對象反饋,但分數蘊涵的信息并沒有得到明確的解釋。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語言教學轉化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語言教學,要求對漢語測試結果的信息反饋要更加個性化。比如,每個學生能得到自己的漢語學習診斷報告、學習進程路線圖、成就報告等。通過個體成績單提供的分數報告與診斷性解釋來鑒別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水平,了解自己在學習進程中的位置,診斷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身的不足,尋找努力的方向。因此,設計合理、信息充足、描述清晰的漢語分數報告與解釋有利于激勵學習者積極向上的漢語學習動機,既使他們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漢語學習缺陷,又能明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會在今后的漢語學習中注意彌補這些缺陷。
探討如何針對不同的漢語學習者進行分數報告與診斷性解釋,以便使漢語測試的分數報告與解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漢語學習,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界要努力解決的問題。從設計的內容上來說,分數報告與解釋的信息要充足,學習者既能夠了解自己的優勢,又能夠發現自己的缺陷,同時還能明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從設計的形式上來說,視覺印象要深刻,描述要清晰,才能有利于激勵漢語學習者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機。
[1] 在漢語教學研究中附帶提及漢語測試的,不在專題研究成果的計算之列。
[2] 這里的漢語交際能力是漢語知識、漢語言語技能和漢語言語交際技能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