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樣的概念是明確的
1.“做裁判工作的,將開除出聯賽”,對嗎?——語詞對概念的表達必須是明確的
2006年3月1日上海某報一條體育消息的標題是:
籃管中心告誡各俱樂部:做裁判工作的,將開除出聯賽
2004年7月安徽某報的一則新聞標題是:
網吧接納未成年人:三次“死亡”
上述第一個標題中的“做裁判工作的”一詞作為詞項,表達的概念顯然是不明確的。因為“做什么工作的”一詞在一般讀者看來,只能理解為是指“從事什么工作的”。因而“做裁判工作的”一般只能理解為是從事裁判工作的,即以裁判工作為其職業的人,而這樣的人“將開除出聯賽”,顯然難以讓人理解。而讀過該消息的具體內容后才明白這一語詞指的是那些為了使裁判弄虛作假、吹黑哨而對裁判進行賄賂、拉關系的人。對這樣的人,籃管中心決心將其開除出聯賽,自然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確的。
上述第二個標題的“三次‘死亡’”更讓人摸不著頭腦。讀過正文后才知它說的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出臺了《安徽省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該《辦法》對網吧接納未成年人進行了規定:第一次將給予警告和罰款,如犯第二次,除交納罰款外,還將被責令停業整頓。如犯第三次,除交納罰款外,還將面臨“死亡”,被吊銷《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可見,標題中的“三次‘死亡’”是指“接納未成年人三次,網吧‘死亡’”。而該標題本身是根本未能明確表示出這一點的。因此,它所表達的概念是不明確的,因而是使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
要想概念是明確的,首先必須是詞項對概念的表達是明確的,具體一點說,即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一個語詞、詞項表達什么概念必須是明晰的,而不能是有歧義的或者是含糊的。這可以說是對詞項、概念本身提出的要求。
2.“犬儒”何能裝“巨人”?——對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必須是明確的
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本是犬儒,何必裝作巨人。
某刊物在介紹某單位人才資源時用了這樣一句話:
副教授中另有兩人正在攻讀在職博士。
上述兩句話都有邏輯錯誤。原因都在于對所使用的概念不明確而導致了概念的誤用。前者的誤用在于作者對“犬儒”這一語詞及其所表達的概念不明確,把作為古希臘哲學流派之一的犬儒學派中的“犬儒”概念同漢語中“侏儒”一詞所表達的概念混淆起來而將“犬儒”當作“侏儒”來使用了。后者的錯誤在于“博士”指的是學位的一個等級,是表明專門人才專業水準的稱號,沒有什么“在職”與“不在職”的區分。所以,例中所謂“在職博士”的提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其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提法,歸根到底是由于作者對“博士”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不夠明確,這從他把有副教授“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不適當地稱為“攻讀在職博士”中即可明顯看出,這是把攻讀博士學位的方式、途徑可以有“在職”與“不在職”的區分誤解為“博士”本身有“在職”與“不在職”的區分。因此,如能將這句話改為“副教授中另有兩人正在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就可避免上述誤解從而使概念不僅明確,而且十分準確。
以上兩例說明,要使一個語詞(詞項)或概念是明確的,就語詞而言,就必須明確其指稱(即明確該語詞可以用來指示,稱呼什么對象)和明確其所表達的概念(即明確一個語詞的含義);就概念而言,就必須明確一個概念反映的是哪些對象以及該概念反映的對象具有什么樣的特點或本質。
明確概念,就是必須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也只有概念是明確的,人們對概念的運用、包括以之為組成要素而形成的判斷、推理,才有可能是明確的,無歧義的。正因此,概念要明確也就構成了邏輯學對概念的基本要求。
那么,又怎樣才能做到概念明確呢?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幫助我們做到概念明確呢?下面,再具體說明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