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規劃與學校發展
- 倪梅 陳建華
- 1056字
- 2020-09-24 13:34:57
一、SWOT的內容及步驟
在SWOT方法中,組織發展面臨的優勢“S”(Strengths)是指組織內部的優勢,組織發展的劣勢“W”(Weakness)是指組織內部的劣勢,組織發展的機會“O”(Opportunities)是指組織外部環境的機會,組織發展的威脅“T”(Threats)是指組織外部環境的威脅。由于組織的整體性和競爭優勢來源的廣泛性,在做優劣勢分析時,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將組織與競爭對手做詳細的對比。如果一個組織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優勢正是該行業內組織應具備的關鍵成功因素,那么,該組織的綜合競爭優勢也許就強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個組織及其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只能站在現有潛在用戶角度上,而不是站在組織的角度上。
組織在維持競爭優勢過程中,必須深刻認識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采取適當的措施。因為一個組織一旦在某一方面具有了競爭優勢,勢必會吸引到競爭對手的注意。一般地說,組織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建立起某種競爭優勢;然后就處于維持這種競爭優勢的態勢,競爭對手逐漸開始做出反應;而后,如果競爭對手直接進攻組織的優勢所在,或采取其他更為有力的策略,就會使這種優勢受到削弱。所以,組織應保證其資源的持久競爭優勢。
資源的持久競爭優勢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組織資源的競爭性價值和競爭優勢的持續時間。
評價組織資源的競爭性價值必須進行四項測試:
(1)這項資源是否容易被復制?一項資源的模仿成本和難度越大,它的潛在競爭價值就越大。
(2)這項資源能夠持續多久?資源持續的時間越長,其價值越大。
(3)這項資源是否能夠真正在競爭中保持上乘價值?在競爭中,一項資源應該能為組織創造競爭優勢。
(4)這項資源是否會被競爭對手的其他資源或能力所抵消?
影響組織競爭優勢持續時間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
(1)建立這種優勢要多長時間?
(2)能夠獲得的優勢有多大?
(3)競爭對手做出有力反應需要多長時間?
如果組織分析清楚了這三個因素,就可以明確自己在建立和維持競爭優勢中的地位。當然,SWOT方法不是僅僅列出四項清單,最重要的是通過評價組織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最終得出以下結論:①在組織現有的內外部環境下,如何最優地運用自己的資源;②如何建立組織的未來資源。[1]
SWOT方法的步驟是:[2]
(1)羅列組織的優勢和劣勢,可能的機會與威脅。
(2)優勢、劣勢與機會、威脅相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SO策略: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
ST策略:利用內部優勢,規避外部威脅。
WO策略:利用外部機會,彌補內部劣勢。
WT策略:減少內部劣勢,規避外部威脅。
(3)對SO、ST、WO、WT策略進行甄別和選擇,確定組織目前應該采取的具體戰略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