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書名: 三春至作者名: 薇若尼卡本章字數: 2086字更新時間: 2020-11-02 10:00:28
“傳唐青風來見朕。”宣平帝回了精舍,閉眼養神半晌,方才開口。
劉承恩自去傳了話,待唐青風進了內殿,立時便退到外頭,又命其他伺候人退得遠些。
宣平帝見唐青風時,素來有此講究,前次一個小伙者不知情由,急著辦事,從殿門前路過,都被拉去慎刑司處決了,還連帶劉承恩得了訓斥,好一頓沒臉。
自此后,精舍里的宮人便都熄了那打探揣摩的心思,銀子固然重要,但還是保命更加要緊。
“參見陛下。”唐清風向皇帝行禮。
端看外觀,他與別的道士并無不同,皆是青色道袍,木簪挽髻,只腰間一塊白玉禁步上的“天”字,昭示了他龍虎山玄清觀第三十二代傳人的身份。
“清風,你來得正好。”宣平帝笑得和藹。
“微臣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自昨夜九皇子降生以來,這樣的話,宣平帝簡直聽出耳油來,但唐清風說的,總是不同些,他只笑著點頭。
“只是微臣沒想到,龍子降生時,竟還攜帶著一位龍女,二人命格相輔相成,必將成就大業。”
說著又搖起頭來,“微臣慚愧,臣只算到龍子降生,卻未算到有此變數,想來還是學藝不精的緣故。還請皇上恕罪。”
“何罪之有,”宣平帝擺擺手,“你也說了,天威難測,想來人力總有不及之處。”
唐清風口中連連告罪,從昨夜以來提起的心卻暗放回了肚子里。他一直在想,若老皇帝揪著這個由頭不放,要他講個明白,他就只好向首輔大人求救,早些把他弄出宮去了。
膽子一大,嘴皮也更溜索些,唐清風探手入懷,摸出一個錦盒,獻給宣平帝:“如此說來,皇上,用神力丹的時辰也快到了。”
宣平帝沉吟半晌,伸手打開盒子,一顆暗金色的丸藥正居其中,幽幽有些光澤,頗有些神秘莫測的味道。
“皇上,”唐清風又再進言,“天命自有時辰,既無法追溯,也無法倒流,按卦象來看,龍子降生后十二個時辰,便是進服丹藥,延天聚氣之時。”
“此藥,能根治朕心痛之疾?”
“微臣不知。”唐清風答得坦然,“此丸功效主要在于延天聚氣,想來即使再有心痛發作,也無損龍體本元,才是它最大的功效。”
宣平帝伸手拈起藥丸,仔細打量,一雙眼中流露出復雜難言的神色。
半晌方道:“好,你去吧,準備準備,介時傳你過來。”
唐清風退了出去,待回到寢室,飲了一盞茶,又掐一回指頭,方對身邊伺候的小伙者道:“時辰正好,將我養的花草都搬去外頭曬臺上養氣,記住,一個時辰之后,就速速搬進來。”
小伙者早習慣了唐清風這樣的吩咐,想來總是道家的一些講究,他也不懂其緣故,只聽話照辦就是了。
大太太自回了于府,狠狠歇了幾日,養足些精神,又稟過鶴壽院,這才將家務又接回手來。
王媽媽只是笑:“這幸而是在大姑娘手中,若是有那一起家中人多的,拿到了別的妯娌手上,這歸來歸去,還是一樁麻煩呢。”
大太太有一搭沒一搭翻著手中的帳本,與王媽媽閑話:“那倒是,我看柔丫頭理得還好,這上頭樁樁件件都是清明的,有些個事體,比在我手里還齊整些。”
自家的大小姐,能不捧著嗎,王媽媽自然湊趣:“那是自然,更難得府中還人人念佛,稱大小姐心善呢。”
大太太今日心情好,聽了也是笑,只拿手指虛點著:“這樣說來,平日里說我,豈不都是閻王羅剎了?”
王媽媽正悔心急說錯了話,找個由頭想走開換茶,被大太太一語說破,有些發窘,喃喃道:“那哪兒能呢。”
大太太捧起手邊茶盞抿了一口,輕輕搖頭:“她與她爹學多少御下手段,拿一兩分用在內宅也是盡夠了,這一畝三分地,還不在她眼中。”
這話王媽媽如何答得,只立起身來理理香爐灰。
大太太從沉思里回轉來一笑,又問:“府中柔丫頭管得還好,院子里沒什么事吧?”
王媽媽撇一撇嘴方道:“能有什么事?那一位...”伸手指指東跨院,“好吃好睡的,有時鶴壽院也傳話過來,接小少爺過去玩,別個也沒什么。”
“喔。”大太太聽了,眼神幽暗起來。
王媽媽見了,生怕自家主子心里不舒坦,忙又找些別的話題:“只最近都沒去了,想來西府的事,讓老太太心頭不太舒坦。”
大太太沒打斷這個話題,就是感興趣了,王媽媽說得更起勁。
“浮香院那邊的人都說,那位秦姑娘常常都是以淚洗面,鄭媽媽原是府中的老人了,多有手段的,也是拿她無法,只怕傷了胎無法交待,急得團團轉呢。”
聽到這里,大太太將口中含著的果仁吐了出來:“說到這個,我心中也不太平,”一時說,一時用長指甲磕著桌面,“原是西府的事,卻要撮弄到東府這邊來,我品著老太太意思,旭哥兒的前程不在這里,恐怕那位嬌客,是要長住下了。”
“住咱們東府?”王媽媽真正驚訝了,“她是二房的人,又,”王媽媽伸手比劃個大肚子的形狀,“住在咱們這頭,算怎么回事兒啊。”
“嘁,”大太太信手撥弄眼前的果品盒子,“貓兒狗兒的事,給口飯吃就行了。若讓她回了西府去礙眼,哪家好姑娘還看得上旭哥兒,老太太必不肯的。”
老太太雖沒明說,實際亦柔心中揣度的也與親娘一樣。故而去看過一次,全過顏面以后,就再沒踏過浮香院的門。如何處置這件事,她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家,也不好去問長輩,說到底這畢竟也二房的事。
有閭媽媽勸著,自秦柳若搬走,馬氏精神心情倒好些了。漸漸想得通透些,反正事已至此,她也無法扭轉,再有老太太既然插手將人接去東府,也就如當接過了這個麻煩。
又有于移海回來傳信,大伯要安置于旭到五軍都督府去任校尉,上來就是五品,馬氏也極滿意,想著只要再給于旭找一門滿意的親事,她也就沒什么可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