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磚砌體的組砌形式
磚砌體的組砌要求:上下錯縫,內(nèi)外搭接,以保證砌體的整體性;同時組砌要有規(guī)律,少砍磚,以提高砌筑效率,節(jié)約材料。
1.磚墻的組砌形式
(1)滿順滿丁。滿順滿丁砌法,是一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間隔砌成,上下皮間的豎縫相互錯開1/4磚,如圖3-15(a)所示。這種砌體中無任何通縫,而且丁磚數(shù)量較多,能增強橫向拉結(jié)力且砌筑效率高,多用于一磚厚墻體的砌筑。但當磚的規(guī)格參差不齊時,磚的豎縫就難以整齊。
(2)三順一丁。三順一丁砌法是三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間隔砌成。上下皮順磚間豎縫錯開1/2磚長,上下皮順磚與丁磚間豎縫錯開1/4磚長,如圖3-15(b)所示。這種砌筑方法由于順磚較多,砌筑效率較高,便于高級工帶低級工和充分將好磚用于外皮,該組砌法適用于砌一磚和一磚以上的墻體。
(3)順砌法。各皮磚全部用順磚砌筑,上下兩皮間豎縫搭接為1/2磚長。此種方法僅用于半磚隔斷墻。
(4)丁砌法。各皮磚全部用丁磚砌筑,上下皮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這種砌法一般多用于砌筑圓形水塔、圓倉、煙囪等。
(5)梅花丁。梅花丁又稱砂包式、十字式。梅花丁砌法是每皮中丁磚與順磚相隔,上皮丁磚中坐于下皮順磚,上下皮間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如圖3-15(c)所示。這種砌法內(nèi)外豎縫每皮都能錯開,故整體性較好,灰縫整齊,而且墻面比較美觀,但砌筑效率較低,宜用于砌筑清水墻,或當磚規(guī)格不一致時,采用這種砌法較好。

圖3-15 磚墻組砌形式
為了使磚墻的轉(zhuǎn)角處各皮間豎縫相互錯開,必須在外角處砌七分頭磚(即3/4磚長)。當采用滿順滿丁組砌時,七分頭的順面方向依次砌順磚,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磚,如圖3-16(a)所示。磚墻的丁字接頭處,應分皮相互砌通,內(nèi)角相交處豎縫應錯開1/4磚長,并在橫墻端頭處加砌七分頭磚,如圖3-16(b)所示。磚墻的十字接頭處,應分皮相互砌通,交角處的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如圖3-16(c)所示。

圖3-16 磚墻交接處組砌(滿順滿丁)
2.磚基礎組砌
磚基礎有條形基礎和獨立基礎,基礎下部擴大部分稱為大放腳。大放腳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兩種,如圖3-17所示。等高式大放腳是每兩皮一收,每邊各收進1/4磚長;不等高式大放腳是兩皮一收與一皮一收相間隔,每邊各收進1/4磚長。大放腳的底寬應根據(jù)計算而定,各層大放腳的寬度應為半磚寬的整數(shù)倍。大放腳一般采用滿順滿丁砌法。豎縫要錯開,要注意十字及丁字接頭處磚塊的搭接,在這些交接處,縱橫墻要隔皮砌通。大放腳的最下一皮及每層的最上面一皮應以丁砌為主。

圖3-17 基礎大放腳形式
3.磚柱組砌
磚柱組砌,應使柱面上下皮的豎縫相互錯開1/2磚長或1/4磚長,在柱心無通天縫,少砍磚,并盡量利用二分頭磚(即1/4磚)。柱子每天砌筑高度不能超過2.4m,太高了會由于砂漿受壓縮后產(chǎn)生變形,可能使柱發(fā)生偏斜。嚴禁采用包心砌法,即先砌四周后填心的砌法,如圖3-18所示。

圖3-18 磚柱組砌
4.空心磚墻組砌
規(guī)格為190mm×190mm×90mm的承重空心磚(即燒結(jié)多孔磚)一般是整磚順砌,其磚孔平行于墻面,上下皮豎縫相互錯開1/2磚長(100mm)。如有半磚規(guī)格的,也可采用每皮中整磚與半磚相隔的梅花丁砌筑形式,如圖3-19所示。

圖3-19 190mm×190mm×190mm空心磚砌筑形式
規(guī)格為240mm×115mm×90mm的承重空心磚一般采用滿順滿丁或梅花丁砌筑形式。
非承重空心磚一般是側(cè)砌的,上下皮豎縫相互錯開1/2磚長。
空心磚墻的轉(zhuǎn)角及丁字交接處,應加砌半磚,使灰縫錯開。轉(zhuǎn)角處半磚砌在外角上,丁字交接處半磚砌在橫墻端頭,如圖3-20所示。

圖3-20 空心磚墻轉(zhuǎn)角及丁字交接
1—半磚;2—整磚
5.磚平拱過梁組砌
磚平拱過梁用普通磚側(cè)砌,其高度有240mm、300mm、370mm,厚度等于墻厚。砌筑時,在拱腳兩邊的墻端應砌成斜面,斜面的斜度為1/6~1/4。側(cè)砌磚的塊數(shù)要求為單數(shù)。灰縫為楔形縫,過梁底的灰縫寬度不應小于5mm,過梁頂面的灰縫寬度不應大于15mm,拱腳下面應伸入墻內(nèi)20~30mm,如圖3-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