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豎子成名(6)

懷王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如今沛公攻破秦國進入咸陽,秋毫無犯,封閉宮室,還軍灞上,專候魯公到來,派將守關,防備盜賊。沛公勞苦功高如此,未得封官委爵之賞,反而聽信小人之言,要誅殺有功之人,這難道不是亡秦之續嗎?我相信魯公不會這樣吧?而今二將舞劍,其意常在沛公。我欲為沛公申此不平,死且不避。”項羽回嗔作喜說:“沛公有這樣的驂乘,真是勇士!”下令項莊停止舞劍。須臾,劉邦見項羽已醉,推說上廁所,招樊噲一起出去。丁公和雍齒攔住不放。張良急忙說:“魯公傳令,諸侯將校不勝酒力,下旨放出。”陳平也從后面出來,急呼:“放沛公出去!”沛公出到軍營門外,說:“如今出來,還沒有向魯公告辭,怎么辦呢?”樊噲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什么可辭的呢?”劉邦令張良留下來致歉。張良說:“沛公帶有什么東西作為禮品?”劉邦說:“我帶來白璧一雙,準備獻給魯公;玉斗一雙,準備獻給亞父范增。但是他們

正在發怒,不敢當面奉獻,先生替我奉獻。”張良答應了。劉邦帶著樊噲、夏侯嬰、紀信等人,從驪山腳下小道逃回灞上去了。劉邦走后,張良估計劉邦已到軍中,才進入見項羽,致歉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面辭,特叫我奉白璧一雙,再拜獻給魯公;玉斗一雙,再拜獻給大將軍足下。”項羽說:“沛公現在哪里?”張良說:“聽說魯公有意責過,已經脫身而去,從小路回到軍中去了。”項羽沒說什么,把雙璧放在座位上。范增接過玉斗,置之地上,拔劍而破之,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天下者,一定是沛公……”劉邦回到軍中,立即派人抓來曹無傷,大罵一通,立地斬首。項羽的一句話,葬送了一個內奸。回顧這一宴,的確讓人感到動魄驚心。劉邦因功獲罪,張良一而再,再而三,叫他退,退,退,最后逃席而去,劉邦善于納人之言,奠定了將來的帝王之位。項羽推行霸權主義,一誤再誤,放走了他最大最危險的敵人。范增一計不成二計,二計不成三計,最后由于項羽沽名釣譽,弄到黔驢技窮……這就是千古名宴:鴻門宴。鴻門宴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宴,并不是吃的龍肝鳳膽,喝的玉液瓊漿。肉不過豬腳之類,酒不過村醪而已,而是在這臺便宴上,政治風云驟起,劍拔弩張,明爭暗斗,觸目驚心,對劉、項相爭產生了重要影響!項羽是仁人之心,還是沽名釣譽,自然任人評說。總之鴻門宴是劉、項爭鋒的第一幕,

劉邦因為有張良策度,項伯暗助,樊噲闖宴,項羽有勇無處使,范增奇謀不能用。劉邦如廁之時逃走,這事兒也只有劉邦才能干得出來啊……虎口脫險

項羽簡單,范增卻不是省油的燈,他一直盯著劉邦。劉邦鴻門宴逃脫后,被項羽分封為漢王,不得已而為之,準備去他的巴蜀當漢王。他在這里一忍再忍,范增卻又產生出了新的主意!范增深信天命,忽然想起劉邦是火命,所以他斬白蛇、樹紅旗,如今居住漢中為王,正是西方。西方為金,火煉金,必然要成大器。急忙去對項羽說:“大王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心中十分不滿,他的將領都是關東之人,人人都忿忿不平,以為大王背約分封。如今不除,必為后患。”項羽說:“分封詔書已出,天下大局已定,何必又生出這么多事?”范增說:“我有一個主意:明天各位諸侯來見大王,大王就問劉邦,‘我封你為漢王,你去不去漢中?’他如果說‘去’,大王就定他圖謀不軌的罪名;他如果說‘不去’,大王就定他抗旨不遵的罪名。大王就可以殺他,除去這個心腹禍害!”兩人密商已定。第二天,各路諸侯王來拜項羽,禮畢。項羽問劉邦:“漢王,我封你去漢中,你去還是不去?”劉邦不敢說“不去”,但也不愿說“去”,他靈機一動說:“我的俸祿是大王給的,命運全掌握在大王手里,我怎么好說去還是不去?我就像大王的馬,鞭子抽我,我就往前走;拉住韁繩,我就停步待命。”項羽笑著說:“漢王真會打比方!”劉邦的幾句話滿足了項羽的虛榮心,項羽誅殺劉邦的心意一下子沒了蹤影。劉邦回到漢王營,張良急忙來見他。張良問:“漢王知道今天的危險嗎?”劉邦驚訝:“今天又有什么危險?”張良說:“漢王真是洪福齊天!剛才霸王問您去不去漢中,如果大王回答‘去’,霸王就會說你圖謀不軌;如果大王回答‘不去’,他就會定你想當關中王的罪名。如果不是漢王善于應對,今天必遭殺身之禍!真是天意!”劉邦大驚失色,半天才回過神來!劉邦巧答,拍了項羽的馬屁,又未讓對方抓到任何把柄。在回答這種有預設前提的問語之時,千萬不能簡單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劉邦雖然沒有經過系統的邏輯訓練,但是他憑著天生的機靈,無意中躲過了一場飛來橫禍。劉邦聽了張良的分析,心中十分害怕,忙向張良討教,希望早一天離開這是非之地。張良說:“我馬上就去找項伯和陳平,商議脫身的辦法。漢王做好準備,等到霸王下令,立即起身,可以避免禍害。”張良悄悄見了項伯和陳平,詳細敘說范增企圖加害劉邦的事,求告說:“漢王如今去漢中就職,但還沒有脫身之計。倘若他去漢中平安無事,絕不會忘記今天的相助之情。”陳平沉思半晌,附耳低聲敘說巧計。張良大喜,催請陳平用計。項羽當上西楚霸王,封范增為丞相,號為亞父,項伯為尚書令,鐘離昧為右司馬,季布為左司馬,龍且為大司馬,丁公為左將軍,雍齒為右將軍,陳平為都尉,韓生為左諫議,英布為引戰大將,而當時韓信還只是一個執戟郎。陳平是都尉,憑他的職務,可以直接奏事。

項羽分封諸侯之前,派人告訴楚懷王,尊他為義帝,并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為由,勸義帝遷都郴州,自己遷都彭城。但是義帝一直未動身,項羽心懷不滿,召集楚國群臣商議。陳平趁機奏道:“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民無二主。如今大王已經頒詔改懷王為義帝,分封天下,卻又向懷王請命,這是國有二君。如今百姓盡皆傳言,如今天下是以臣封臣,古今罕見。這樣,大王的威信不足以征服天下,下臣愚見,最好是盡快派丞相亞父帶領二位驍將,趕赴彭城,催促義帝起身,放到偏僻的地方,從此不用請命。”陳平為了幫助劉邦離開項羽,又擔心范增從中作梗,特向項羽獻上這樣的計策讓范增離開項羽,以便用計。項羽聽了陳平的話,正合心意,立即下旨,命范增帶著桓楚、英布趕赴彭城,催促義帝速往郴州,并將彭城修飾整齊,他打算去參觀參觀,以表難忘故地之情。范增不好違抗命令,只好先去準備,然后辭別項羽。范增對項羽很不放心,他叮囑項羽說:“我如今遵命去彭城,唯恐左右有人蒙蔽大王。我有三件事上諫,大王定要留意。第一,大王千萬不要輕易離開咸陽。關中自古就是建都之地,天府之國,沃野千里,進可攻,退可守。第二,大王應該重用韓信,韓信有元帥之才,只是時運不濟。大王重用他,必能橫行天下,所向無敵。大王如果不想重用,不如趁早殺了他,免得他再投靠別人,貽害無窮。第三,大王不應該讓劉邦去漢中,暫時留他在咸陽,等我回來,再作處理。這三件事非常重要,大王一定要切記!”項羽說:“亞父速去早回,這三件事,我牢記于心。”雖然對項羽不放心,第二天范增還是帶著桓楚和英布奔赴彭城。范增剛走兩天,陳平就上表項羽,聲稱各路諸侯云集咸陽,每日費用極大,唯恐關中百姓難以支撐,最好是把他們遣散,讓他們各自回到封地。陳平的奏章把情況說得十分緊急。項羽看完奏章也覺得很有道理,就立即傳令新封各路諸侯王,五日之內都必須各自回到封國就職,漢王劉邦和韓王姬成暫時留在咸陽,另做打算。張良與陳平謀劃,本來想勸項羽遣派諸侯回國,劉邦也可以趁機去漢中,想不到項羽來了個“漢王劉邦除外”,張良一聽,大吃一驚!張良心想漢王危險了!如果范增從彭城回來,必然會想方設法加以謀害,怎么能夠去漢中?張良急忙去見劉邦。劉邦說:“今天霸王下令新封諸侯到封地就職,但是卻將我劉邦除外,這一定是想要謀害我,先生你看,這到底該如何處置呢?”張良獻計:“漢王的家人都在沛縣,明天您上書霸王,要求去家鄉接人,我自有計策拯救大王。”劉邦就讓酈食其寫信,次日去見霸王,要求回沛縣搬取家小。項羽說:“漢王要去沛縣搬取老小,這也是孝子之意,但是恐怕不是出于本心。是不是因為昨天我叫你暫時留在咸陽,所以今天才來上書?”劉邦開口說:“我父親年老,母親已去世,家里沒有人孝敬他,我天天都想他。大王新定大位,我也不敢太早奏報,恐騷擾大王。如今各路諸侯都回家去封地了,都能有機會孝敬父母,大王單獨留下我劉邦在咸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見到父親?”劉邦說到傷心之處,禁不住弄假成真,哭泣起來。張良啟奏:“不能讓漢王回家搬取家小,只能叫他去漢中為王!大王派人去取劉老太公

一家作為人質,可保漢王不敢生出二心。”項羽說:“把漢王留在咸陽,沒有叫他去漢中,就是怕他產生異志。”陳平趁機說:“大王既然已經分封劉邦為漢王,布告天下,而今又把他留在咸陽,恐怕失信于天下。不如聽從張良勸諫,叫人把劉太公一家老小取來咸陽當人質,叫漢王去漢中為王。一可取信天下,二可管住劉邦,可謂兩全其美。”項羽一聽,覺得有理,說:“既然這樣,漢王去漢中為王,不得請假去沛豐搬取家小。”劉邦聽說,假裝哭泣,拜伏在地,久久不起,要求一定要侍奉老父,回鄉接人。項羽信以為真,就說:“你先去漢中,等我遷都彭城之后,派人將你老小接去彭城贍養,那時你慢慢來取,也不失為孝敬。”劉邦拜謝道:“感謝大王圣恩,今生不敢忘記。我今日就此告辭大王,趕到漢中去!”劉邦表現得何等恭順,怏怏告辭回營。楚將鐘離昧聽說項羽放了劉邦,急忙勸諫說:“亞父臨走的時候,告誡大王不可讓劉邦去漢中,如今大王怎么忘了?”項羽說:“扣住劉邦一家老小,就可以束縛劉邦了,又何必硬要為難劉邦呢?何況封詔已經布告天下,怎么能因聽信亞父的一句話,叫我失信于天下呢?既然如此,派人傳令,只準劉邦率領3萬人馬去漢中,其余人等全部留下。”鐘離昧與韓信是好朋友,秘密與韓信商議。韓信感嘆地說:“讓漢王去漢中,又不準攜帶家小,正中了他的詭計。日后漢王借口思念父母,率領三軍東進,我們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可惜亞父金玉良言如今全成畫餅!”再說劉邦回到營中,吩咐三軍正要啟程,突然接到項羽指令,只準帶領3萬人馬隨行。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張良、蕭何、酈食其一班謀臣,忙勸劉邦一忍再忍。好在劉邦的兵,長期跟隨的人不多,大都是原來陳勝、項梁手下的散兵,劉邦經過挑選,帶了3萬,其余交給了項羽。關中父老因為“約法三章”的政策,對劉邦感懷至深,聽說劉邦要去漢中,都扶老攜幼,哭哭啼啼地前來送行。劉邦再三撫慰,百姓送了一程,還要再送一程。蕭何趁機給項羽制造一些不良輿論,他出面勸告百姓說:“霸王法度十分嚴格,你們不要遠送,恐怕因此受到牽累。”此番話更令老百姓感慨不已!漢王告別關中百姓,張良令樊噲等人催動大軍飛速前進,經安平、扶風、鳳翔、寶雞、散關,到鳳陽,入棧道。棧道是在懸崖峭壁之上用木材依山勢架成的“橋梁”,是巴、蜀、漢中通往關中的要道,劉邦士卒大都是關東人,哪里見到過這樣的高山深谷,這樣的艱險道路?將士們議論說:“我們來到如此險惡的地方,如果有人把守,一定死無葬身之地。與其坐地等死,不如殺回咸陽,與項羽決一雌雄,這才是大丈夫所為。”樊噲等一班武將也跟著叫嚷,要殺回關中去。劉邦也跟著氣忿忿地說:“我奉懷王之命,先入咸陽,本該為關中王,誰知項羽違反約定,把我弄到這種鬼地方。又叫章邯三人阻塞我東歸,我就算會騰云駕霧,也飛不出這關山阻隔。不如聽從眾人主意,趁三秦還沒有派兵把守,殺回咸陽拼個你死我活,也還算是個英雄!”張良、蕭何、酈食其等人立即下馬,拜伏在地,紛紛說:“不可聽信眾人一時火性之言,壞了將來大事。漢中雖然險惡,卻正是大王興起之地。漢中、巴、蜀,地處偏遠,可招兵買馬,訓練士卒,霸王決不可能知道。等到人強馬壯,乘機平定三秦大地,天下不難一統。如果助長眾人的怒氣,回兵咸陽,項羽命令三秦兵馬四面出擊,豈不是以卵擊石?到那時,主公

想做一個漢中王,恐怕都不可能了!”劉邦想來想去,思前顧后,依舊叫樊噲催促人馬,繼續向漢中前進。到了南鄭,劉邦選擇良辰吉日,宣布就位,安撫百姓,施行布德,寬厚待民,實力很快發展起來。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經說劉邦是“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就連司馬遷的《史記》對劉邦也不以為然。實際上,劉邦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精通權力的智慧。盡管他謀略不如張良,用兵不如韓信,和項羽相比,他也是個拿不到臺面上的人,似乎渾身都是缺點。但是,他是天生的運權用智的高手,他不能被人用,卻可以用人,用得恰到好處,讓有本事的人為自己打天下,又不會和自己爭天下,乖乖地把自己抬上皇帝的寶座,實在令人稱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安多县| 太保市| 崇文区| 丰城市| 南岸区| 绥德县| 二连浩特市| 黑山县| 东源县| 兴文县| 泽库县| 河间市| 通化县| 房产| 广丰县| 岑巩县| 满城县| 麻阳| 鄂温| 澳门| 大足县| 张北县| 吐鲁番市| 柯坪县| 甘谷县| 宾阳县| 黑河市| 韩城市| 金沙县| 穆棱市| 德格县| 定陶县| 汾阳市| 措勤县| 安达市| 乐至县| 共和县| 杨浦区| 石棉县|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