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兔死狗烹(2)

天地鬼神難容!”韓信說:“有何證據?”“你家臣謝公著首告在此!”“謝公著誣告下臣,娘娘不可聽信!”“你與陳書信尚在這里,你還有何話說!”韓信本想申辯,呂后豈容他多說,喝令武士將他推入鐘室殺死。瞬息之間,百萬大軍的將領,馬上就要身首異地。韓信自知絕無再生之理,仰天長嘆:“我悔不聽蒯徹之計,而今反被女人所詐,實在是天意!”韓信被擒,在長安宮鐘室被立即處斬,夷其三族。后人議論蕭何說:“當初蕭何三薦韓信,月下追將,方得登壇拜將,何等敬重!當謝公著密報謀反時,也應該在呂后之前陳述:韓信開國元勛之功,留其子孫,方顯得是個忠厚長者。反而設謀擒信,夷族之時,一言不發,缺仁義如此!”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詩:蕭何胸中智略多,蕭何三薦定山河。豈知勛業反成怨,成蕭何敗也蕭何。至今尚有一句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話,其源就出于此。韓信就這樣身死家滅,令后世之人有許多議論,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韓信的生死全在于蕭何一人,蕭何是他的“知己”,又是他的索命神;韓信的存亡又全在他曾乞食的漂母和呂后這兩個“婦人”的一念之間。韓信死了,劉邦消滅陳歸來,喜憂參半,忙問呂后韓信臨死前說了些什么。他以為韓信會罵他忘恩負義之類。呂后說:“韓信說他只恨沒有采納蒯徹之計!”劉邦說:“蒯徹是齊國的一個能言善辯之士。”于是令曹參逮捕蒯徹。不久,曹參親解蒯徹來到長安,劉邦親自審問:“是不是你唆使淮陰侯韓信謀反?”蒯徹說:“是,我全力勸他乘勢獨立,可是這小子不聽我的話,忠心耿耿,乃至今天被殺頭滅族。如果這小子不是如此愚忠迂腐,聽從我的計策,皇上殺得了他嗎?”劉邦大怒,喝令:“烹死他!”蒯徹大呼:“烹我實在太冤枉!”劉邦說:“你策動韓信謀反,罪惡超過了韓信,烹殺你,有什么冤可喊?”蒯徹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德賢才高,擁有天下,諸侯并起,英雄輩出,誰知天下歸誰?盜跖的狗照樣咬堯舜,難道是堯舜不賢不德嗎?犬為其主,非主即吠,有何奇怪?那個時候,我只知道韓信,不知道皇上。如今天下雖然已經暫時平定,但是天下企圖當皇帝,做王

侯的人還會少嗎?只是力量不足而已,大王能烹完這些人嗎?其他人不烹,只烹我一人,這怎么不冤呢?”劉邦一聽,哈哈大笑:“你果真能言善辯,我赦你無罪!”韓信出身貧寒,寄食于人,受辱不怒,素懷大志。跟隨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由于自己的出身和經歷,雖有奇謀妙計,但是一直不得重用。項氏集團智囊范增十分器重韓信之才,屢次向項羽推薦,可是剛愎自用的項羽始終不肯重用韓信。后來經過張良、蕭何、夏侯嬰等人的鼎力推薦,直到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才被迫使用。韓信的軍事才能因此得到了充分發揮。公元前206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閃電似的平定三秦大地,為劉邦打下了爭奪天下的根據地。公元前205年,劉邦被項羽在滎陽殺得大敗,韓信帶兵阻擊項羽,形成楚漢相峙局勢。韓信采用聲東擊西之策,采用木桶渡河之法,大敗魏王豹,占領魏地。公元前204年,韓信平定代地之后,以少數兵力,在井陘背水列陣,巧出奇兵,一朝之間破趙國20萬大軍,平定了趙國。公元前203年,韓信利用閃電戰術,奔襲齊都臨淄,趕走齊王田廣。接著又采用誘敵深入,水淹敵軍之計,斬殺楚國名將龍且,大敗齊、楚聯軍,占領齊國大片土地。公元前202年,韓信率領50多萬大軍,設下十面埋伏之計,在垓下徹底戰敗項羽,為劉邦打下了天下。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善打硬仗,打奇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軍事家。但是韓信性格桀驁不馴,自以為是,貪功戀爵,不惜用酈食其的生命作為代價,奔襲齊都,以求全功;占領齊地之后,挾重要賞,脅迫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撕毀鴻溝盟約與項羽大戰敗于固陵,韓信遲遲不出兵救援,直到劉邦被迫封他為齊王后,才出兵破楚。這一系列行為舉止,難免引起劉邦的害怕,所以破楚之后,劉邦的第一要事就是削去他的兵權,改封他為楚王。韓信對于劉邦奪兵改封,心里自然明白,但是他尚能委曲求全。可是劉邦對他最不放心,尋機貶他為淮陰侯,帶在自己身邊,以免他生出其他野心。此刻的韓信不思退身自保,而是由怨到恨,企圖孤注一擲,東山再起。但是他所依靠的陳不過是一個無能之輩,所以他的滅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更兼一個偶然機會,韓信家臣首告韓信謀反,他大意失荊州,被蕭何和呂后密計擒殺。韓信的根本失誤在于,從性格上看,過于自信:自信為劉邦立下不世之功,劉邦無論如何不會奪去他的齊王之位,所以他堅決不反劉邦,不聽蒯徹、武涉的勸告;自信蕭何會時時照料他,貿然進宮,結果被呂后所算。從謀略上看,他缺乏長遠性和一貫性:如果他要久保劉邦寵愛,那么,他不應該利用酈食其作為代價,貪功去奔襲齊國;如果他要永遠跟著劉邦干下去,更不應該脅迫求賞,封為齊王……由于前后不一致,沒有長期打算,所以經常變來變去。謀略非常強調時機,時機往往是轉瞬即逝。他被貶為淮陰侯,感到沒有重用的可能之后才想到造反,并且依靠的卻是陳那樣的人,豈不是以卵擊石嗎?既然機會已經失去,如果他知足常樂,自然不會引來殺身之禍。說實在的,韓信本來不會造反,完全是劉邦逼出來的;劉邦本來不會殺韓信,完全是韓信自作自受。不過,韓信的謀反,歷來受到人們的懷疑。韓信擁有三齊大地之時不反,兵權在手之日不反,當楚王的時候不反,而今竟去因為一個匹夫陳而反,大大令人懷疑!韓信的能力和眼光,難道看不出陳是何等人?所以韓信被誅,主謀是劉邦,劊子手是呂后,幫兇是蕭何,完全是一樁冤案。劉邦誅韓信,不是韓信有罪,而是韓信對他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不過劉邦也不會沒有證據就殺了韓信,于是呂后充當劊子手,蕭何在旁邊幫兇,韓信身首異處。事情辦了,卻不是自己辦的,后人只會罵呂后殘忍,蕭何忘義,卻不會把賬算到劉邦頭上。

韓信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他的絕世軍功和才華。呂后擔心劉邦死后韓信篡位,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后和蕭何誘捕韓信,以謀反罪名殺之。其實蕭何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的,據說蕭何還留下了韓信的后代。現在當地人還傳說,因為韓信功大,劉邦曾許下韓信“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刀不死”,也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都可以免死。因此,呂后等在殺死韓信時,就把他吊在鐘室中,鐘室四周用布遮上,再用竹片將他戳死。據史書記載,韓信死后,葬于今陜西灞橋區龍王村。199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墓前有清代陜西巡撫畢沅所立碑石,記為“漢淮陰侯韓公信墓”。蕭何入獄

蕭何是漢初三杰之一,是劉邦的一位股肱大臣,忠心耿耿,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蕭何,卻經常受到劉邦的懷疑。對君主而言,似乎所有的人都要防范。沛、豐起義,蕭何跟著劉邦出謀劃策;進入關中,蕭何不失時機地做了許多劉邦沒有做到、甚至是沒有想到的事情;退守漢中,蕭何月下追韓信;平定三秦,蕭何當上了劉邦的后勤部長,他穩定了后方,輸送軍糧、兵源……劉邦奪得天下后,蕭何管理國家,計殺韓信……可是劉邦連對他最忠心的人都不放心。漢十年(公元前197年)七月,劉邦聽說陳造反,御駕親征。戰事正在緊張進行,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呂后采用蕭何之計,誅殺韓信。劉邦聽說韓信被誅,立即派使者拜蕭何為相國,加封5000戶,下令增加500人作為相國衛隊,并令一個都尉率領。朝中文武皆來祝賀,慶祝蕭何高升。蕭何的一個食客叫做召平的人看出了劉邦的用心所在,忙去給蕭何出主意。這位召平,是原秦國的東陵侯。秦國滅亡之后,淪落為一個平民百姓,生活無著,只得在長安城東種瓜為生。召平很會種瓜,人們把他種的瓜譽之為“東陵瓜”。蕭何聽說他有賢才,授以掾屬之職,大概是搞人事工作,實際上是一位幕僚。召平在一片贊歌聲中,忙私見蕭何。蕭何問:“足下何事?”召平說:“丞相可知大禍將要臨頭?”“你怎么突然說起此事?”“丞相怎么不細細思量一下,皇上御駕親征,頂風雨,冒嚴寒,時刻都有生命之危,而丞相鎮守關中,可以說是過著清閑日子,無刀箭之險,無嚴寒之苦,而皇上還加封您為相國,增加您的衛隊,加封您的食邑,這是為什么呢?”“這是為什么呢?”蕭何來不及多想。召平說:“淮陰侯韓信新近在都中謀反,因此對您也產生了疑心。皇上賞賜衛隊,名義上是對您的寵愛,而實際上是為了防范您。希望丞相推辭不受,趕快拿出自己的家產去充軍費,這樣或許可以轉禍為福,取悅皇上。”蕭何覺得召平的話很有道理,急忙上表辭封,拿出家產充當軍費。劉邦果然大喜。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英布造反,劉邦不得不帶病親征。劉邦數次派使詢問蕭何,鎮守關中準備做些什么。蕭何上表回奏,聲稱就像劉邦平定陳時一樣,安撫百姓,穩定關中,搞好后勤供給。

劉邦自從殺了韓信之后,接著又殺了彭越,而今又去征討英布,心中是十分恐慌的。韓信、彭越、英布,號稱漢初三大將,劉邦最怕他們造反,所以設計誣殺了韓信和彭越,這兩人都是束手就擒,劉邦有驚無險。但是如今英布擁兵造反,他怎么不憂心忡忡?史書明文記載:連生病在家的張良也親自趕到灞上送行,并且告誡劉邦千萬小心,劉邦本來有病,想叫太子劉盈帶兵征討,但是呂后又哭又鬧,聲稱劉盈絕對不是英布對手云云,呂氏此說雖然另有目的,但是客觀上卻是絕對正確的,這是為事實證明了的。劉邦緊握張良之手,懇請張良為太子少傅,協助叔孫通輔佐太子。劉邦又采納張良建議,給太子劉盈配備了一支強大的衛隊。劉邦的這些舉動,又被蕭何手下食客看出了其中奧妙。食客對蕭何說:“相國知道嗎?您已經離滅族不遠了!”蕭何本來忠心耿耿,忙說:“這又是為什么呢?”食客說:“您身為相國,名列功臣首位,皇上還能夠加封您嗎?”“不可能了,我已經貴極人臣了!”“相國自從入關以來,十幾年來深得民心。這種情況隨著皇上殺功臣而有增無減。關中之民盡皆歸附相國。皇上這次帶病親征,對手是英布這樣的勁敵,連留侯張良這樣的人物都感到形勢十分嚴峻,帶病出來輔佐太子。皇上屢次派使詢問相國,就是怕您深得民心,功高震主,一旦有甚異舉,關中必然震動。臣下為相國計議良久,相國最好侵民自污,壓價多購強購百姓土地,用這種方法失去民心,皇上心中才會感到后方安穩,才會消去疑心!”蕭何越想越怕,萬不得已,依計而行。劉邦聽到蕭何侵民,果然十分高興。劉邦平定英布之后,還放心地回到故里,上演了一幕“高祖還鄉”的喜劇,才悠然自得地駕返長安。劉邦在路上時,關中百姓擋路攔道告御狀,紛紛控訴蕭何強行壓價和強占他們的土地。劉邦樂滋滋地回到宮中,蕭何立即去拜謁。劉邦喜上眉梢,說:“如今相國這樣替我鎮撫關中百姓?”說著把百姓的狀紙遞給蕭何說:“你給我自己去向百姓交代!”蕭何叩頭請罪,回到相府,立即召來百姓,愿賣的立即補足余錢,不愿賣的,如數退還土地。關中百姓三呼萬歲,盛贊皇帝英明。劉邦聽說此事,欣喜若狂。蕭何本來不愿意如此行事,但是為了消除劉邦疑心,不得不吞下這杯苦酒,不得不自毀名聲。劉邦當時是不是真的懷疑蕭何,似乎難以定論。但是從緊接著發生的一件事情上看,劉邦忌恨蕭何籠絡民心,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劉邦平定天下之后,為了收買民心,曾經下令關中百姓進入皇家獵場耕種。可能因為令雖下,百姓尚未開墾;也可能是后來又下令收回;因為史書沒有明文記載,所以只好存疑。但是蕭何受罰與此有關。蕭何看到皇家獵場中有許多空地,為了安撫百姓,保證國家安寧,給劉邦上了一道表章說:“長安地區人多地少,皇上林苑中有許多空地,白白撂荒,實在可惜。叩請皇上開恩,準許百姓入苑耕種,一可多收糧食,養活百姓,二可收獲禾稈,供給軍隊和禽畜草料。”劉邦看表,無名火起,不禁勃然大怒:“相國受人收買,要來耕種我的獵苑,罪不可赦!”劉邦“乃下相國廷尉,械系之”(《史記》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下令將蕭何依法逮捕,送交法庭審判。蕭何被捕,關在牢中尚且“械系”,朝野震動,喊冤之聲不絕。一個衛尉,姓王,趁在劉邦身邊值勤的時候,走上前去問劉邦:“相國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如此年老之人,關在獄中還枷鎖不離身?”

劉邦說:“我聽說李斯為秦始皇丞相,有善事歸于皇上,有錯處歸在自己頭上。如今蕭何身為相國,私受百姓賄賂,上書要耕種我的獵苑,企圖因此取媚我的百姓,所以我依法將他治罪!”王衛尉說:“相國為民請命,請求開放獵苑讓百姓耕種,這正是相國分內之事。皇上怎么還懷疑相國受人賄賂呢?皇上與項羽苦戰多年,近年征伐陳、英布,相國長期鎮守關中,只要他一動手腳,關中之地就不是皇上的了。相國不貪圖天下,還會貪圖百姓的針尖余鐵嗎?天下怎么會有如此之事?秦始皇文過飾非,因此很快亡國,這里難道沒有李斯的過錯?這有什么值得效仿?皇上怎么會這樣小看相國?相國忠心,天下盡知!”劉邦聽了,自覺心中有愧,思考一會兒,派使下詔將蕭何釋放。蕭何年老,又被械系多日,身心備受傷害,但是身為臣下,既然開釋出來,少不得還要入朝謝恩,蕭何向來遵規守矩。劉邦見到蕭何,怏怏地說:“相國去休息吧!相國為民請求耕種獵苑,我不答應,我不過是桀、紂那樣的暴君,而相國你才是賢相。我之所以械系相國,就是讓天下百姓知道我的過錯。相國先去休息吧!”經過這一番折騰,蕭何只有更加死心塌地。而其他心懷叵測的大臣,見連蕭何都免不了受到嚴懲,哪里還敢有非分之想!收拾諸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青阳县| 枝江市| 庆云县| 阿城市| 株洲市| 剑河县| 香港 | 都江堰市| 永吉县| 太原市| 周宁县| 资兴市| 班戈县| 城固县| 贵南县| 奇台县| 鹤庆县| 伊宁市| 那曲县| 平果县| 焦作市| 长泰县| 兰溪市| 青阳县| 报价| 五莲县| 孝昌县| 伊金霍洛旗| 天津市| 通海县| 孟津县| 隆林| 阳西县| 恭城| 休宁县| 黄龙县| 大埔县| 凤翔县| 河曲县|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