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楚漢相爭(1)

霸王神勇

劉邦是一個不會打仗的人,所以幾乎是逢戰必敗。彭城一戰,是劉、項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面戰爭,項羽3萬兵馬勝劉邦56萬兵馬,以劉邦的慘敗而告終。西魏王魏豹、洛陽王申陽、殷王司馬相繼被張良、韓信征服,歸附劉邦的時候,劉邦又得到了重要謀臣陳平,于是信心爆棚,恨不得立即擁有天下,不聽張良、韓信、酈食其等人苦勸,準備貿然進攻項羽都城彭城。漢二年四月(公元前205年),劉邦調集人馬親自東征,渡過平陰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到達洛陽。劉邦看到洛陽地形險要,左據成皋之險,右借污池之固,前有崧山,后有大河,東有綿延的崤山,西接無盡漳、津,景色優美,山川秀麗,心中喜之不盡。劉邦途中經過新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時,有十幾個鄉老站在路邊求見。其中一位被人稱作董公的,年齡最大,代表眾鄉老要跟劉邦交流。劉邦傳旨:速速相見。董公對劉邦說:“前些日子我們在大江里打撈到義帝的尸體,就殮棺送到郴州。現在漢王駕到,來我們洛陽,有一句話獻給大王,望大王明鑒。”當時項羽為了遷都彭城,又不愿意受到義帝節制,就逼迫義帝離開彭城。在去郴州的途中,項羽暗自命令英布等人殺死義帝,拋尸江里。傳說義帝尸體投入江中,漂浮著溯江而上,被人撈上岸,送到郴州安葬。打撈義帝的人,就是這個董公。劉邦一聽董公提到義帝,就覺得蹊蹺,忙問:“你有什么話?快說!”董公說:“俗話說‘順德者昌,逆德則亡’,‘師出無名,事必無成’。大王如今師出無名,只不過是為了爭奪土地,即使一仗打敗項羽,天下之人也不會心服。項羽不講道義,弒殺義帝,已經成為天下百姓的敵人。仁不憑勇,義不恃力,大王應該帶領三軍,為義帝發喪,傳檄天下諸侯,一起聯兵討伐項羽。”劉邦覺得董公說得有道理,心里很高興,立即為義帝發喪,下令群臣素服,士兵戴孝,傳檄天下諸侯,檄文說:天下諸侯共立義帝,北面為臣。項羽大逆不道,強占彭城,弒殺義帝,人神共憤。寡人悉起關中之兵,會合天下義士,愿跟著各位諸侯王一起討伐項羽,為義帝報仇雪恨……義帝活著的時候,本是項羽手中的一張大牌,項羽棄之如敝屣;死了以后,劉邦順手撿起,用途卻很大。他派人四處傳送檄文,天下諸侯聞風而至。董公等人一席話,就讓劉邦在不到一月之間,網羅兵將多達數十萬之眾。劉邦于是更加飄飄然,專門請來韓信等人,商議攻打項羽之事。韓信說:“行軍打仗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必須明察天時地理,看歲星,推命運,才可以興師動眾。我每天晚上都觀察天象,認真分析和推算了大王歲命,目前不能出師。與其盲目行動,不如休兵養士。等到明年,必定能破楚。大王如果硬要用兵,韓信不敢奉命。”

劉邦不聽,反駁韓信說:“我拜將軍為大將不到兩個月,將軍力勸寡人出兵東征,很快就平定三秦大地。現在兵強馬壯,遠非昔日可比,將軍為什么反倒懼難不干了?”韓信說:“大王雖然奪得關中大地,但實際上并沒有和項王正面打仗。如今項王的勢力如日中天,正是強盛的時候,幸好他正忙著與齊、梁爭戰,燕、趙又從中作梗,天下諸侯都分散了項王的力量,大王正好進行各方面的準備。目前,大王雖然擁有數十萬兵馬,但是缺乏必要的訓練,還不能用以對抗強敵。等到明年,項王疲憊,大王有了充分準備,乘機揮師攻打,哪有不勝的道理?何必忙于一時?”劉邦不高興,說:“機不可失,時不可違。如今項王出征在外,正是我奪取彭城的大好時機,哪有不勝的道理?將軍帶著人馬去鎮守三秦,我親自去征伐項王。我如果失利,將軍就趕快來救援,也是將軍的功勞。”劉邦上下嘴唇一碰,剝奪了韓信的兵權。張良等人見此,急忙苦勸,可是劉邦哪里聽得進去。韓信又說:“項王勇冠天下,歷來所向無敵,漢軍恐無大將與之匹敵!大王一定要審時度勢,千萬不要輕敵冒進!”酈食其覺得韓信言之有理,認為漢軍失去韓信就失去了主心骨,忙勸韓信:“將軍與其為漢王精心策劃,不如跟著漢王一起去攻彭城,何愁大功不成!”韓信說:“秦地剛剛歸附,漢兵盡數出征,萬一失利,人心不穩,一定會有反叛!那時無家可歸,后悔莫及。我愿帶領本部人馬鎮守三秦,保證根本,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萬全之策!”于是把帥印交付漢王,韓信自帶人馬鎮守三秦大地去了。劉邦奪了韓信兵權,喜不自禁,不管三七二十一,帶領大軍就殺奔彭城。沿途郡縣風聞劉邦要攻彭城,紛紛拜會,只有趙相陳余,派使者告知劉邦:只有劉邦殺死張耳,他才肯出兵。劉邦自然不會殺死張耳,想來想去,才終于想出了一條瞞天過海之計:他令人尋來一個與張耳相貌相差無幾的人,斬首送給陳余,陳余派兵相從,劉邦就湊齊了56萬大軍。漢元年(公元年206年)四月,劉邦兵過外黃,彭越率兵來會,劉邦任命其為魏相,令他率兵去奪梁地。自己帶著大兵橫渡汴河。三軍爭渡,有一軍士被推落水,眾人喧嘩不已,肆無忌憚,諸將沒人能夠禁止。可見烏合之眾是何等可怕。劉邦忙召陸賈、酈食其等人計議:“由于沒有三軍主帥,軍士缺乏紀律。我想在諸將之中選擇一人為帥。魏豹是魏王孫,人們稱他賽太公,我想把帥印交他掌管,諸位以為如何?”陸賈說:“魏豹言過其實,恐怕難為大將!”酈食其也說:“張良也看不起魏豹,況且,魏豹與諸將關系不和,恐怕難以服眾!”陳平也說:“魏豹有小才而無大器,最終難以成就大事。”劉邦不顧眾人反對,說:“魏豹門第高貴,五世將種,與韓信受辱胯下,乞食于人迥然不同。拜為大將,諸將豈有不服之理?”劉邦說不出魏豹有何超人之處,只說他與韓信出生有異。正因為如此,他遲遲不拜韓信為將。他應該明白,韓信攻必克,戰必勝,那是大多數的人都望塵莫及的。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劉邦但凡不聽下屬勸告,必敗無疑。魏豹就這樣迷迷糊糊地當上了大將,自我感覺良好,竟不推辭,點校三軍,調配諸將,催動人馬,開赴彭城。楚都彭城守兵很少,又無險可守,劉邦不費吹灰之力,進入彭城,自以為立下不世大功,暗笑韓信、張良等人見識短淺。

劉邦進入彭城,看到楚宮宏麗,自個兒走進后宮,收寶物,取美女,朝飲醇酒,夜擁嬌娃,享受人間溫柔之情。各路將士,上行下效,日日逍遙,好不快活。彭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傳到城陽,項羽暴跳如雷,留下龍且、鐘離昧率兵攻齊,自帶3萬精兵,由魯地出胡陵,到蕭縣,直抵彭城以西。《資治通鑒》綜合《史記》等書所載,作了如下描敘: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死者十余萬人。漢卒皆走南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會大風從西北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劉邦這一仗,真是兵敗如山崩,狼狽不堪,如果不是那一陣神風,劉邦可能死于亂軍之中也未可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刮開了楚軍鐵桶一般的重圍,劉邦居然能夠在慌亂之中策馬前行,逃出重圍。大風稍停,項羽重整兵馬,但是劉邦卻不知去向。范增忙勸項羽務必趁此機會擒拿劉邦,否則將來恐怕難有如此機會。項羽立即命丁公、雍齒率領3000騎兵,務必星夜追趕。二人得令,帶兵向東南大道追趕劉邦。劉邦在彭城戰敗,被雍齒追趕甚緊,正好一路大軍到來,打著“興劉破楚大將軍韓信”和“司徒張良”的大旗,雍齒知道難以取勝,領軍逃遁而去。這支部隊是張良、陳平收羅的3萬漢兵殘卒,打著韓信旗號,一路找尋而來,不想在此處遇著劉邦。張良、陳平大喜。漢王說:“二位再三勸我今年不可興兵,寡人失聽,果然喪師失家,實在羞愧不已。如今又得先生收兵相救,深恨魏豹匹夫智疏才淺,喪我五十六萬大軍,后悔不及。”張良勸解說:“大王不要再后悔。此處不可安營,如果楚兵追來,何以御敵?不如急赴滎陽,暫時屯住人馬,再整軍威,仍以韓信為帥,以雪彭城之恥!”劉邦此時自然言聽計從,催兵往滎陽而去。滎陽守將韓日休,聽說漢兵到來,即開城迎接劉邦入城。數日之間,樊噲、周勃、王陵等一干將領,各帶不等人馬,相繼來到滎陽。只有魏豹到了今日方知自己是個什么角色,驚恐慚愧交加,徑自回平陽去了。丁公、雍齒回奏項王,備言追趕詳情。項羽無所謂,可是范增追悔不已,對項羽說:“劉邦雖敗,尚未與韓信遇敵。昨日用兵之人仍是魏豹,劉邦誤用言過其實之人,所以遭此失敗。若遇韓信用兵,大王切不可輕敵!”項王笑道:“韓信在楚,其能不過如此。亞父何必贊揚至此?韓信如果真有大才,昨日也跟著劉邦一起進彭城,哪里又有睢水如此之敗呢?亞父不必過慮!”范增似乎覺得項羽分析得有道理,無言而退。其實,了解雙方情況的人,都覺得項羽的理由不充分。由于劉邦急躁冒進,輕用烏合之眾、訓練無素之軍,破壞了韓信、張良的總體部署,延緩了戰爭的進程。這一仗,項羽3萬人破劉邦56萬人,抓獲了劉老太公和呂雉,已經歸附的諸侯又紛紛反漢降楚,劉邦的這一重大失誤,造成多么慘痛的后果。所以,我們不得不說,項羽與劉邦單個相比,項羽遠勝劉邦,但是劉邦的用人謀略卻遠遠超過項羽。彭城一戰,實際上是劉邦急于求成而冒險的表現。這次失敗,時機不成熟,軍紀很渙散,而且正值項羽勢力強盛。結果是直接導致以漢為核心的反楚聯盟的土崩瓦解,延緩了統一戰爭的進程,劉老太公也被項羽抓去做了人質。劉邦無可奈何,不得不退守滎陽,劉、項相爭進入了相持階段。

魏豹反水

劉邦敗后,諸侯紛紛順風倒,背漢附楚去了,其中就包括劉邦攻打彭城時的三軍主帥魏豹。彭城慘敗之后,通過張良的調度,韓信利用車戰打敗了項羽。楚、漢雙方罷兵,項羽清點軍馬,損失慘重,忙向范增問計。范增說:“如今新敗,不可用兵。劉邦在彭城用魏豹為大將,后者喪師辱軍,時刻害怕劉邦治罪。如今劉邦返回關中,魏豹告假回歸河南。魏豹一定意欲再次糾合人馬,謀求獨立。大王差遣一位能言善辯之士,只需數句言語,必然鼓動其心,反漢之心必定。魏豹反漢必然附楚,而只有韓信才能抵敵魏豹,韓信攻打魏豹,那時大王乘虛奔襲滎陽,何愁大事不成?”項羽聽說,忙問:“差何人前往?”項伯說:“我跟一個相命先生許負交往不錯,此人正在河南,與魏豹深交,魏豹每遇大事,都要叫此人看相行事,言聽計從。我寫一封書,差人送給許負,只需一言半語,大事必成。”范增在一旁稱善,項羽于是囑項伯行事。許負接到項伯專人送來的信件,盡知詳情,認為項羽勢大,項伯情重,即往魏豹府中拜見。魏豹此時也正想禮請許負為他相面,忙叫請入。魏豹說:“我正要派人相請先生,看看近日氣色如何?”魏豹準備反漢自立,所以準備請許負為他作一決斷。許負一聽,正好就湯下面,忙說:“大王未曾用過酒食,正好看看貴氣。”魏豹忙說:“有請。”魏豹近來兵敗,勞頓,許負看來,一無良兆,只得玩弄相命先生巧嘴說:“大王貴相,紅光滿面,喜氣重重,百日之內,大王心想事成,大功立成,豈止王爵之尊,九五之位可正。”一句話,正好說在魏豹心坎之上。許負進而說:“愿望王后尊面,看看后宮之氣。”魏豹忙叫喚出。許負一見,伏地便拜:“娘娘貴不可言!他日當母儀天下,下臣絕不敢謬言。”魏豹暗喜,心想:“我有九五之尊,夫人怎不母儀天下!”許負走后,魏豹起兵反漢。大夫周叔勸他“切切不可”。魏豹說:“漢王劉邦前日用我為大將,不想大敗,被他羞辱一場,奪去帥印。而今韓信為帥,大敗項羽。劉邦整天當著諸將罵我,早晚必然加害,今日不反,更待何日?”周叔說:“千萬不可。漢王寬厚,天下歸心。韓信用兵如神,項王尚且不能抵敵,大王兵微將寡,怎能與漢兵為敵?專心跟著漢王,不失魏王之位,不可欲心太甚!”魏豹說:“天命所歸,何在弱強!許負之相法,不是你等可知!”周叔說:“先論人事,再說天理,人定勝天。輕信相士胡言亂語,倉促興兵,亡在旦夕,大王切不可為!”魏豹大怒,斥退周叔,命柏直為大將,馮敬為騎將,項它為步將,封鎖黃河渡口臨晉

關,阻止漢軍,上表復降項羽。劉邦聽說魏豹已反,笑著說:“匹夫反叛,能成什么大事!”就要興兵征討。酈食其說:“大王兵馬久動未息,如又興師征討,唯恐師勞力竭。我與魏豹交好,愿前去以理勸他,如果他不回心轉意,大王再興兵討伐不遲。”劉邦高興地說:“如果先生憑三寸之舌說服魏豹來降,可是萬金之力,千城之功。”酈食其來到河北直接去見魏豹。魏豹說:“故友遠道而來,要為劉邦當說客嗎?”酈食其說:“我不顧路途勞頓,不是為我自己打算,實在是念及故人之情,特來陳說利害,可從則從,不可從則已,大王何必疑為說客呢?”魏豹笑著說:“請先生說吧!”酈食其說:“人不能首鼠兩端,腳踏兩只船。多疑之人常是敗家,反復無常之人往往自取其辱。如果大王昨日降漢是對的,那么今日投楚就錯了;如果大王今日降楚是對的,那么昨日投漢就錯了。是非顛倒,反復無常,豈不自遭其禍。況且當今天下大勢,不識時務者,認為楚強;能明天之大勢者,必然會知道漢王當興,楚王當敗。漢王寬仁而項王暴戾,漢王明智而楚王愚蠻,不用細說,已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大王歸漢,實為上計,而今復歸楚王,實在是反復不定。以我之見,不如罷兵息戰,一心一意依附漢王,大王可以永保富貴!”魏豹說:“漢王謾罵無禮,辱人太甚。我既然已經動念,沒有再生反復之理。大丈夫頂天立地,豈肯久居人下?蘇秦、張儀再生,我的心也不能改變!”酈食其知他已經鬼迷心竅,非言辭可動,十分惋惜,告別回報漢王。劉邦問:“魏豹主將是誰?”酈食其答:“柏直!”劉邦說:“此人乳臭未干,黃口小兒,怎能比我大將韓信!騎將是誰?”“馮敬,秦將馮無擇之子。”“此人雖有賢名,但是缺乏智謀不能敵我灌嬰。步將是誰?”“項它。”“不能抵擋我的曹參,我可以高枕無憂了。”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率兵攻打魏豹。韓信得令,詢問酈食其說:“魏豹沒有任用周叔為大將嗎?”酈食其回答說:“是柏直。”韓信說:“只不過是小子!”遂率師進兵。韓信率領漢兵來到臨晉津(今陜西大荔東朝邑舊縣城東黃河西岸),看見魏兵早已到來,只得傳命兵將安營,與魏豹隔河相拒。韓信密令灌嬰:“魏豹憑借黃河天險,不設舟橋,不用船只,我軍也一時難以打造這些器械。你帶著能工巧匠伐木打造木罌,此物渡河最方便。”灌嬰領命,監督工匠加緊打造,不久就造出了數千個木罌。韓信又令灌嬰砍伐木材,將木罌縛在木材上制成木罌筏子。韓信一面加緊制造各種渡河器械,一面親自帶領士卒在黃河邊上練習渡河,做出強渡的樣子。魏豹、柏直看到漢軍聚集對岸操練演習,加倍小心,四處抽調兵將防守。一日傍晚,韓信查驗渡河器械完畢,命令灌嬰率兵數千,搖旗吶喊,登船佯攻,準備渡河。他和曹參統領大軍,搬運木罌,星夜趕到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將木罌放于黃河中,每個木罌可載兩三個士兵,用木作槳,向對岸劃去。木罌筏子則運載車馬輜重,往對岸渡去。大隊人馬渡過黃河,居然沒有碰上一個魏國之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桥区| 新疆| 扎囊县| 黔江区| 加查县| 灵武市| 京山县| 民丰县| 津市市| 道真| 凉城县| 锦屏县| 莱芜市| 甘南县| 天祝| 新竹市| 邻水| 仁化县| 逊克县| 平凉市| 余姚市| 大关县| 门头沟区| 永登县| 富锦市| 威海市| 和平区| 唐海县| 平定县| 安新县| 新密市| 金阳县| 新竹县| 格尔木市| 玉屏| 自贡市| 呼图壁县| 乡宁县| 大城县| 商城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