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英語啟蒙期有哪些坑?

關于英語啟蒙應該從哪里開始這個問題,家長們眾說紛紜。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要想學好英語就得先學音標,就像孩子學寫漢字之前先學會認讀拼音一樣。有的家長認為,積累單詞才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只有有了一定量的單詞積累,才能連詞成句,連句成篇,因此給孩子買了一本又一本的單詞書。也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練就一口地道的發音才是學習英語的首要目標。那么,以上這些說法都正確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們在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時,容易掉進的那些坑以及我們該如何科學地避坑。

誤區一:英語啟蒙從音標開始

我國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是音標教學。這也是大部分家長自己的親身經歷。但是,音標的誕生和應用是有特定歷史和意義的,當時沒有音頻技術,連磁帶都是稀缺資源。于是音標這種視覺符號代替了聽覺符號,成了學習英語的工具。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音頻資料已經隨手可得,我們不再需要借助音標這種符號來“讀”英文了。

其實,當你把這個問題鏈接到孩子小時候學普通話的情景,答案就顯而易見了。孩子學會說普通話之前,先學會拼音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實際上,英語跟漢語還不太一樣,漢字是象形文字,表義不表音。而英語是拼音文字,自己就有音標的功能。70%以上的英文單詞其字母組合的發音有規律,如big、pig、tig、dig等,只要掌握了這些拼讀規律,以后再見到類似的單詞自然就能拼讀出來,這叫拼讀規律教學或自然拼讀法(phonics)。

通俗地講,自然拼讀就是“通過了解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一種英語語感”的方法。它研究的是符號—聲音之間的聯系和在理解詞語含義中的應用。在學習自然拼讀的過程中,孩子會了解每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發音,體會到字母和字母間的關系,認識單詞與音的對應關系,進而了解拼讀的變化,再進入見詞拼音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學習到如何進行拼讀和發音規則,有了拼讀能力,以后記憶單詞就容易多了。

誤區二:英語啟蒙從單詞開始

很多家長認為,要想學好英文就得先背單詞,這其實是一大誤區。我們周圍不乏有一些背過GRE詞匯、詞匯量在2萬以上的人,仍然無法用英語與人交流,這就違背了學習語言的初衷——交際性。因此,單詞背得多,并不意味著就能把英語學好。因為死背單詞,不會運用,不會用英語思維和表達,背再多單詞也沒用。而且,天天背單詞,會讓孩子感到英語學習機械、單調、乏味,甚至會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吳敏蘭老師在《輕松培養孩子的英語好感度》一書中寫過:

孩子從開始接觸英文、學習英文的時候,就已經在積累英文單詞了,只是很多家長關心的是什么時候開始讓孩子以拼寫(spelling)的方式背誦單詞。有些爸媽則是以孩子是否會拼出單詞來斷定英文學得好不好,或是在幫孩子復習英文時,隨口就要孩子把單詞拼出來,因為這是父母當年學英文的方式——死記硬背。

孩子在學習母語時,父母通過不斷地跟孩子說話,讓孩子習得足夠的語料。當孩子的生理機制發育到可以說話時,自然而然地就能脫口而出爸爸、媽媽這些詞匯。學習英語也是一樣,先從最常見的單詞開始積累。

這里提醒大家,盡量不要讓孩子把學會的英文單詞一味地和漢語中相應的單詞一一對應:家長說中文讓孩子說英文,或者家長說英文讓孩子說中文。因為,一個字或詞是什么意思,取決于語境或上下文,脫離了語境或上下文,就沒有具體的意思。

例如,當見到make這個詞時,不要讓孩子記“make(做)”,要盡量把單詞放在完整的句子中讓孩子理解。“Let's make our weekend plan.”讓孩子體會這句話中make是“制定”的意思。“You keep making the same mistakes.”這句話中,make與mistake搭配,就是“犯錯誤”的意思。如果只告訴孩子make是“做”的意思,那么,“做自己”是make yourself?“做作”又該如何翻譯呢?

所以,在英語啟蒙階段,不用刻意去讓孩子一個一個地背單詞。要讓孩子自己多聽,熟悉英語的韻律節奏,培養語音語感。這個階段,學習英語不在于聽懂每一個單詞。

記得心一四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次,心一媽媽在給心一念英文故事。念到一半,心一媽媽猶豫起來,自言自語道,“咦?這個詞……得查查字典……”心一問,“哪個詞?”心一媽媽念道,“riddle”。心一說,“謎語的意思,不用查了”。

由此可見,當大量的信息被輸入后,孩子在短語、句子、段落中可以辨別省略、連讀、弱讀等語音變化,識別出他們掌握的詞語,再聯系語境和上下文,整體感知單詞在句子中的意思。單詞的積累是一個量變的過程,不管什么語言,理解得越多才越覺得好玩,才會越有興趣和動力繼續學下去。

誤區三:英語啟蒙從精準要求開始

這里指的是從語法發音兩個方面嚴格要求。

1.當孩子表達英語的語法有錯時,該不該及時糾正呢?

“Me,daddy pick me up.”

“Mom,I'm boring.”

“Look,I have five car”

當你聽到孩子講上面的話時,是不是會脫口而出,“No,no,no!應該是balabala… 這個單復數的問題不是強調過很多遍了嗎?怎么還是記不?。俊?/p>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還處于語言啟蒙階段,對語言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就是在錯誤中不斷嘗試總結而來的。家長如果過于焦慮,糾正得太急、太頻繁,又或是常常批評、打擊孩子,結果可能是什么呢?

時間長了,不利于孩子保持思維的流暢不說,還妨礙他進行正常的交流。致使他說話磕磕巴巴甚至壓根就不愿開口了。回過頭想想,真是得不償失。你可能只抓住了孩子說錯的20%而忽略掉了講對的那80%。因此,要正確看待孩子在這個時期的表達錯誤,即便是母語國家的孩子,在幼兒園之前也是會經常犯語法錯誤的。

下面是一些英語為母語的孩子經常犯的語言錯誤,對照著看看,你家娃是不是也是“母語水平”呢?

“I goed fast!”

“I can't will go today.”

“Ha ha. I won you.”

“What are you eating it?”

“Mommy,you're a grown up. I'm a grown down.”

“Unless I will get a lollipop,if I won't will get dressed fast.”

那么,當孩子英語表達語法有錯時,該怎么做呢?

首先,保持一顆平常心。孩子的表達只要不影響整體的理解,就不必刻意糾正。

美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專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認為,口頭表達時,人們一般注意的是說話的內容而不是形式,沒有時間去考慮語法規則。

其次,對孩子勇于表達的行為予以肯定,在表揚的同時復述孩子的話,復述時將正確的說法不留痕跡地表達出來。譬如孩子說:“Look!There have so many car.”針對這里的錯誤,媽媽可以回答:“Great!There are so many cars!”你可以在這里加重或拖長你想要糾正部分的音,比如這里的are和cars的“s”。孩子在學習語言階段,往往會跟著重復。如此一來,正確的表達就印在他的腦子里了。所以說,有表達錯誤可以指出,但需在維護孩子表達熱情和積極性的基礎上有策略、藝術地指出。

2.應該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發音錯誤呢?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母語是英語的孩子在5歲時仍有一些音發不準并不奇怪,因為5歲以下的孩子發聲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完成。

5歲以下的孩子,發音上通常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發音方式錯誤;用一個好發的音代替一個難發的音;漏掉某個音節等。常見的有,dop it代替stop it,把shark說成shart等。家長先鼓勵孩子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至于發音上存在的問題,等他之后能夠比較自由地表達了,再逐漸糾正。

對于5歲以上的孩子,如果確實存在發音問題需要去糾正,但一定不可以操之過急。每一次糾正的次數不可以太過頻繁,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長們如果能夠采用一些輕松、好玩的方式給孩子糾正發音,就會錦上添花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喜歡得到肯定,獲得成就感。只有不斷得到肯定的孩子,才能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才能更有自信地說英語。

因此,英語啟蒙以樂趣為主。希望各位爸爸媽媽給孩子英語啟蒙的時候,不要賦予其過重的“學習意義”,削弱了英語啟蒙本身的趣味性。

在英語啟蒙時,以兒歌、童謠為切入點,逐步加入繪本、有聲書、動畫片和英語卡片這些多元化的資源。把它們當成孩子玩耍的新玩具,看作是促進親子關系、加強心靈溝通、增加孩子語言體驗的視聽素材。為孩子創建一個相對寬松的語言環境,做孩子英語學習的陪伴者,對孩子多一點兒信心,多一點兒寬容。讓孩子的英語啟蒙之旅更快樂、更輕松!

李杜老師有話說

一、不需要教音標

音標,是語音學研究的范疇,與普通英語學習者無關。幾十年前,音像資料不發達,學習音標很重要,否則就不了解發音。在多媒體時代,不知道一個單詞的發音,直接搜谷歌,豎著耳朵聽一遍,模仿幾遍就夠了。發音不準的人,只是五音不全而已,與音標無關。

我這里所說的音標,指的是語音學上這些令孩子生畏的符號:/?/ /?/ /?/ /i//?/ /e/ /?/。進行英語啟蒙時,沒有必要去學習它。孩子學習語音,以模仿為主,再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拼讀,自然而然就能上手了。

二、不需要翻譯

理想狀態下,如果啟蒙做得好,從小開始,不需要中英對照,直接用英文。對于中途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7、8歲以上),才需要翻譯,或者提供中英對照。

在英文動畫片里有很多生單詞,卻絲毫不影響孩子看得興高采烈。在給孩子讀繪本時,只要孩子不問,就不需要翻譯和解釋。如果孩子問及一個新單詞,盡量用英語解釋,沒法用英語解釋的,就做動作,或用圖畫出來。

三、不需要教單詞

中國人學英文,總喜歡從單詞入手。這種教法功利性太強,孩子短時間內可以記住很多單詞,卻對交流和興趣毫無益處,時間長了,過于枯燥,會讓孩子厭倦。心一的英語啟蒙直接由完整的動畫片和繪本起步。我從未用過單詞卡片,考心一蘋果怎么說之類。

在英語教學里,這叫top down。意思是由大到小,由面及點,即從篇章到句子,再到單詞。從完整的篇章著手,用故事情節提高孩子的興趣。

比如“蘋果”和“車”這兩個單詞,孩子在繪本和動畫片中的完整句子里直接就學會了,不需要單獨拿張單詞卡去教和考孩子。英語啟蒙最忌諱的是家長問蘋果怎么說?孩子說apple?;钌恼Z言,就這樣被分解成了枯燥的碎片。

其實,任何孩子在學習中文時,一定是先會說完整句子,之后在三四歲時開始用卡片認字。若讓一歲左右牙牙學語的孩子天天認漢字卡片,他不煩才怪。而大多數家長,就是這樣欲速不達。

從心一兩歲開始,我們一直堅持給她讀中英文故事。熟悉的故事多講幾遍,她就可以自己半猜半認單詞了。

值得一提的是漫畫書,因其文字和圖片對應得比繪本要緊湊,有助于孩子在聽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認字。

一般的繪本,文字與畫面分離,孩子在聽讀時,眼睛一般看著畫面。盡管我經常念到一半停下來,指著下一個單詞,心一一般也會猜出來。但心一不喜歡這樣打斷故事。

于是我開始讀漫畫,很多對話簡短,尤其是感嘆詞,就在一個小圈圈里。時間一久,心一便能認得很多單詞了。

四、不刻意強調語法

你見過哪個家長告訴三四歲的孩子,我吃飯,我是主語,吃是謂語,飯是賓語?沒有。那英語啟蒙干嗎教語法?把語法交給中小學老師。

心一小的時候,英語水平和英國同齡孩子相當,寫起英語來,語法錯誤比比皆是,但毫不影響表意。我會提示她的錯誤,但不要求她反復訓練。在學校里,老師糾正就行了。家長要做的是呵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些原版兒童作品,還特意采用孩子們常見的拼寫和語法錯誤,以親近讀者。比如,會用Bestest Friend等。

記得心一小時候幼兒園開放日那天,她興致勃勃地帶著我們參觀幼兒園,操練自己平時進行的活動。心一的老師見我們如此捧場,也是對心一青睞有加。Benny拿出一個地球儀,心一迅速找到中國,說,“Me home is China.”

她的老師Benny回頭看著我們得意地說,怎么樣,心一英文進步很大吧?我對心一的英語并不太滿意,正要糾正,不料心一指著自己說,“Me is Chinese.”指著Benny說,“You are English.”心一和小朋友的交流也會用稀奇古怪的語法,驕傲地介紹著自己,“Me is Xinyi,Me from China.”聽得我這英語老師臉上一陣陣發熱。

后來心一回到武漢,參加幼兒園的詩朗誦活動,我為她寫了一首英文詩,以小孩的口吻、盡可能地淺顯直白,題目是“What if I Was You(如果我是你)”。

按英語習慣,我覺得“what if I was you”讀得很順口。但以前學的語法告訴我,這種虛擬語氣得用“what if I were you”was還是were,多年沒研讀語法,我一時拿不準了。

問一位英國朋友,回答說,是該用was吧?單數呢,你沒錯???我撲哧笑了,英國人估計不知什么是虛擬語氣。幾乎所有在國內受過英語訓練的中國人都會斬釘截鐵地說,“肯定是were了,虛擬語氣嘛!以前英語考試里,典型的考點。”

為了得到正確答案,我又問了個美國人,看有沒有英美差異。那鐵塔般的美國漢子,慎重地想了半天,摸著丈二和尚的腦袋,說,“都可以吧?”

可見,其實哪怕是對于英國人和美國人來說,語法都是模棱兩可的,所以對于孩子的語法,我們可以善意地去提醒,但不需要太過糾結,更多地還是要去呵護孩子表達的欲望,千萬不要讓孩子因為反復練習語法而影響了對語言本身的興趣。

五、不需要訓練拼寫

在家里進行英語啟蒙,不需要教拼寫,把這部分內容留給學校的老師。對于老師而言,小學低年級階段不要苛求拼寫正確,孩子完全可以自然過渡到拼寫階段。先能認再拼寫,不求拼對,這樣孩子不會感到壓力。

小學低年級及以下的孩子,專注力、手指肌肉、手眼協調的神經都未發育完全,鏡像書寫時有發生,字母寫反順序非常正常。心一的單詞拼寫總是顛三倒四。不能以成人世界的“粗心”二字,評價這個階段孩子的拼寫錯誤。這叫“萌”,不叫“錯誤”。罰孩子抄十遍之類的懲罰,鞭子抽錯了地方。另一方面,讓幼童做機械地抄寫訓練,盡管短期會有明顯效果,但剝奪了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發展時間。有時間抄寫文字,不如讓孩子痛快地玩樂。

直到心一六歲的時候,我還堅持不教心一拼寫。那個時候心一寫英文用自然拼讀,雖然錯字連篇,但依然“得心應手”。

那個時候心一寫英文不知道單詞與單詞之間要留空,甚至有時橫豎錯落著寫,不依任何規則。例如,心一想要寫的是,“Sorry,we forgot to sing,but we will do it again tomorrow.”

心一把forgot寫成fgot。sing寫成sin。do寫成bu。心一的鏡像書寫問題依然存在,d和b在她眼里沒有區別。所以do,心一按發音拼成du。同樣,心一把again拼成ugann,tomorrow拼成tamuro。

還有一次,心一想寫的是,“Sorry I did not write a note to you yesterday. But I can write a note to you today.”

心一的did,寫成bib,還是和這個年齡的鏡像書寫有關。但我發現,她的時態非常正確。上一篇寫的forgot時態也對,頗感欣慰。

心一的write,寫成rairt。這樣的顛三倒四在心一寫的英文里非常常見。比如,心一的the總寫成hte,note寫成not,but寫成bet。而且心一大小寫間雜,yesterday寫成yesToday。

這些年來,我一直堅持給心一念故事,漸漸發現,其實有些句子,她已經能自己認了,只是不吭聲,等著我讀。于是我念著念著,突然停下來,心一居然能順著自己念出來。

之所以一直沒教她寫字,是不想破壞她的閱讀興趣。讀多了,自然就會寫了。而且還信心滿滿,提筆就寫,儼然書法家被人求字。

從三歲到六歲,心一聽了幾百本英文繪本,每一本都聽了很多次。目前,心一的英文聽說毫無障礙,也能自主閱讀簡單的文字。

問題唯獨出在寫字上,因為心一基本寫不了一句成形的話,全憑自然拼讀,亂寫一氣。心一班里有一些香港本地的孩子,這些孩子下足了功夫,大多在課余緊鑼密鼓地培優??吹竭@些孩子寫的英文,我心里直發怵。相反,英語為母語的孩子,反而拼寫很差。不過我教心一英文是以大量閱讀為基礎,先不強求拼寫,等到八九歲心智發育成熟,再做拼寫訓練的要求。當然了,現在跟著學校進行基本的拼寫,在家繼續念故事、讀故事就行了。

好在心一有個業余愛好,就是寫書,其實是畫書。心一“著述頗豐”,沒事就畫故事,有情節有人物,之后裝訂起來,一本繪本便大功告成。

順便說一下,心一畫畫全憑興趣,畫作是她表達思想的“文字”。小時候送她去過畫畫班。后來,心一覺得畫畫班不好玩,限制了她的思想,便拒絕去畫畫班,自己在家無師自通地畫。

心一的圖畫書雖然圖畫簡單,可情節豐富,說明她筆下的畫已經趕不上她思想的速度了。這是訴諸文字的好時機。

以前她畫完,便向媽媽一頁頁口述,媽媽用文字記錄下來。我以此為契機,鼓勵心一自己寫,我在一旁監督,以免她堅持不下來。心一放了九天秋假,拼寫便大有長進。

一開始,心一依然不愿意寫字。我只能想盡辦法,讓這一過程快樂一些。心一的書的封面,我會在右上角寫上Sunny的某某系列。

因為心一是Miss Contrary,喜歡逆反。于是我建議寫一本心一笨蛋系列。心一很滿意,興高采烈地開始寫了。

在心一寫的過程中,如果我覺得心一有進步,便返回到封面,把silly劃掉,改成smart系列。如果心一不認真寫,我就又改回到silly。心一寫的句子,so和but用得太多。我于是怒不可遏,翻回封面,劃掉smart,改成心一的So-But笨蛋書系列。

如果心一寫得前言不搭后語,我就改成nonsense系列。李心一今天寫的書,one又拼錯了。我忍無可忍,憤然改成心一的never-write-one-right笨蛋系列。心一b和d不分,我就改成never-tell-b-from-d笨蛋系列。

用這種方法改正心一的拼寫,心一很開心。同時有很多翻來翻去的插曲,不致太枯燥,支撐著她寫完。

所以對于英語啟蒙來說,早期不需要太過糾結拼寫的訓練,尤其是對于學齡前的孩子,而通過大量閱讀來培養寫作的方式也證明是可行的。如今快12歲的心一尤其喜歡參加長難詞的拼寫競賽,竟還經常得獎,可見其實很多事情我們不需要過早地焦慮,只需要講究方法,適當引導,然后靜待花開就好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温泉县| 横峰县| 武宣县| 酉阳| 清流县| 商丘市| 大荔县| 诏安县| 兴宁市| 哈巴河县| 天全县| 桃园县| 嘉定区| 阳西县| 拜城县| 托克托县| 景德镇市| 兰西县| 龙海市| 郎溪县| 孝昌县| 错那县| 南澳县| 西平县| 监利县| 怀仁县| 泗阳县| 绍兴县| 班戈县| 宁化县| 富蕴县| 通海县| 信阳市| 昭苏县| 禹城市| 翼城县| 磴口县| 宁乡县| 天镇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