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世界傳奇坦克
  • 鄧濤
  • 2491字
  • 2020-09-18 18:16:14

2.2 憧憬與隔閡——難產的“旗艦”

正像作戰武器發生變化一樣,戰爭的特點也發生了變化,這是不變的事實。但在戰術上不可忽視的是,武器是因為文明的變化而變化的,武器的變化不是孤立形成的

自設計工作展開時,陸地戰艦委員會對“大飛象”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旗艦”。與人們想象中不同,“大飛象”與“小游民”從一開始就是兩個并行項目,而且這種行事風格也符合皇家海軍的一貫做派。畢竟要打造一支陸上艦隊,皇家海軍積累了幾百年的經驗正好可以大派用場——技術或許不夠成熟,但艦隊的結構卻已經了然于胸,沒有必要再走彎路,一支艦隊從建設伊始就要大小艦只配套齊全。不過,承擔主力艦職責的“大飛象”在尺寸和噸位上都與“小游民”相差懸殊,技術難度也自然成比例攀升,這使得“大飛象”遭遇了痛苦的“難產”。

陸地艦隊思路的終極想法自然是陸地“無畏艦”

要知道,作為一艘陸地上的“無畏艦”,“大飛象”在陸地戰艦委員會的心目中必須是堅甲與利炮的完美結合——裝甲鋼板至少要有2.54cm厚,不但能夠抵擋步、機槍彈的密集射擊,防止炮彈破片對乘員的殺傷,甚至還要能夠直接抵御德軍77mm以下口徑速射火炮的直接打擊;而在擁有如此重盔厚甲的同時,主炮口徑不應低于12.7cm,以確保能夠摧毀堅固的永備火力點,并在與敵方前沿輕型炮兵的對射中占據上風。陸地戰艦委員會的核心人物之一,服務于帝國防御會議(Committee of Imperial Defense, CID)的皇家海軍上校莫里斯·漢克(Maurice Hankey,1877~1963)對這個構想非常贊賞,而“陸地戰艦”概念最早的倡導者歐內斯特·斯文頓(此時已晉升為上校)更是宣稱,只有具備如此性能的陸上裝甲戰艦才真正能夠在炮兵的配合下通過壕溝障礙向敵人縱深實施突破,并因此對“小游民”在試驗中的表現大加指責(1915年9月11日,被稱為“崔斯頓機器”的“小游民”初始樣車在陸地戰艦委員會面前進行了公開展示,可惜由于研發時間過短,很多主次系統都尚未發展成熟,機械結構以及系統整合都未能經受住嚴格的環境考驗,暴露出許多的功能不足以及嚴重的機構缺陷——不但無法跨越大多數的德軍壕溝,薄薄的低碳鍋爐鋼板更是令人憂心忡忡)。1915年12月26日,歐內斯特·斯文頓上校在提交至陸地戰艦委員會的報告中,干脆明確指出用于地面的“主力艦”必須能夠抵擋德軍77mm野戰炮的直接轟擊。然而,職業軍人們所憧憬的陸地“無畏艦”在工程師們看來卻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噩夢。

事實上,在1915年和1916年那些狂風暴雨式的年月里,盡管工程師與職業軍人們對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到來達成了一致,但在具體的技術問題上兩者的分歧卻依舊難以調和。自古以來一直進行的技術人員軍事化,以及自18世紀以來軍事人員所受的越來越深入的技術教育,并沒有消除這種隔閡,兩種人員分別服從兩種不同的權威:應用科學的權威和非技術性的軍事等級制度的權威。技術人員通常不怎么熟悉根據指示所應滿足的具體軍事需求。對于這類指示,技術人員往往只采取一種形式上服從的態度:他們很了解軍事需要的短暫性,因為他們看到每隔幾年就要出現新理論和新“戰略”,而他們自己取得成果卻要經歷幾十年。而且,技術人員也很少會真正全心全意地尊重上級所制定的那些軍事需要,因為在他們眼里,上級對客觀可能性缺乏全面的了解。這種矛盾集中到陸地戰艦的研發領域就顯得十分尖銳了。

最終制造出來的“小游民”樣車取消了車頂旋轉炮塔,以改善爬坡和越壕能力,此外其車體底盤行動部分與“崔斯頓機器”也有所不同

一方面,軍人們總是試圖保護自己免受敵人及其使用的武器的殺傷,但這卻必須與他們對機動性的需求保持一種平衡。在古代,隨著長弓的發展,防護就需要加強,鎧甲越來越重,結果使他們喪失了機動性。這以后,為提高生存能力要求減輕重量和提高機動性而產生的矛盾始終困擾著為軍人提供作戰裝備的技術人員(或是工匠)。而在戰斗車輛裝甲防護性問題上,類似問題并沒有因為機械化動力的出現得到緩解——軍人們希望作為陸上艦隊的“旗艦”,這種計劃中的重型裝甲突破機器,要有均衡的周向防護性,這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其中的原因在于當時還沒有研制出專門用以攻擊裝甲車輛的武器。陸地上的戰場形勢也不完全等同于海洋,因此它們必然會受到從輕到重、各種各樣的武器從各種方向、各種角度實施的攻擊。然而陸地戰艦是戰爭過程中倉促推出的應急產物,如果要滿足這種理想化的防護性能,如何提供適當的發動機就成了一大難題:航空發動機供應嚴重不足,而民用車輛工業卻又不能為坦克提供發動機。“小游民”樣車的發動機來自敵國技術便是這種窘境的最好寫照(“小游民”所搭載的福斯特-戴姆勒6缸105馬力汽油馬力,實際上是參與陸地戰艦研發小組的民間廠商英國福斯特公司所引進的德國戴姆勒馬力技術)。

另一方面,即便技術人員雄心勃勃地造出了這樣理想中的陸地“無畏艦”,他們也會痛苦地發現,這種巨大的戰爭機器將只有有限的直接軍事價值,而副作用卻在高級別的職業軍人眼中不可接受。事實上,這中間不僅存在著一種因無知而產生的障礙,而且存在著一種因目的截然不同而產生的障礙。對技術人員來說,數量本身沒有什么價值,他們追求的唯一目標是質量最佳、性能最好的武器。這樣的戰爭機器很難利用現成的零件進行裝配,而如果所采用的零件不能在由省工的生產線連接起來的高效率的專用機器、工具、裝配架上大批量地廉價生產,那么這種戰爭機器在購置、維修及使用等方面可以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重要屬性就已經喪失,追求大規模生產的經濟效益就會落空。而這一切所引起的最終效應,自然就是在某些情況下會把數量削減到不符合戰爭實際需要的水平。但對軍事官僚機構來說,為了保持數量,它常常不得不犧牲一種武器可能達到的最佳質量——部隊數量減少意味著組織基礎的動搖。也正因為如此,在職業軍人與技術人員不斷的討價還價中,“大飛象”項目非但沒像“小游民”那樣迅速從紙面走上試驗場,反而在繪圖板上幾易其稿。

要使敵人的步槍和機關槍通通失效,以解除他們的武裝。要這樣做,就得有一個很大的防盾用以擋住身體,當進攻者移動時,可以由此得到保護。因為這個防盾太沉重了,不便攜帶,便被裝在一個能自動移動的車上,而這車也必須是裝甲車。又因為這種車要離開公路,穿越戰場塹壕,所以也要用履帶替換車輪。這三項要求便促成了坦克的發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麻阳| 蓝田县| 册亨县| 仁寿县| 张掖市| 平谷区| 平乡县| 米泉市| 莎车县| 塔城市| 梓潼县| 禹州市| 鸡西市| 温宿县| 恩平市| 商都县| 达尔| 株洲市| 全椒县| 湾仔区| 普陀区| 琼海市| 浮梁县| 会宁县| 浙江省| 大荔县| 莎车县| 垣曲县| 通城县| 久治县| 江永县| 丰都县| 轮台县| 高雄县| 巩留县| 观塘区| 固阳县| 北安市| 长宁区|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