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游民”與“大飛象”

無論是職業軍人還是民間幻想家都在痛苦地思索著打破僵局的戰爭手段。但令人頗感詫異的是,最有效的戰場突破工具卻并非出自陸軍軍人之手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里,與最早享受工業革命技術成果的海軍不同,技術對陸軍的沖擊不那么具有戲劇性。但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卻是一個分水嶺。在開戰短短兩個月后,很多職業軍人就意識到這場戰爭的不同之處——戰場上機槍大量使用,塹壕縱橫,鐵絲網密布,碉堡林立,使得防御工事變得異常堅固,步兵密集隊形與騎兵的沖鋒陷陣不再是戰無不勝的保證,交戰雙方往往難以突破對方的防線,誰要進攻,誰就會遭到慘重的損失。戴著白手套、修飾得漂漂亮亮的軍官走在他們部隊前面十幾米處,士兵們則穿著與軍官們不相上下的醒目褲子和上衣,伴隨他們的是團旗和軍樂隊,以使敵人膽戰心驚,但這種進攻在德軍機槍和火炮面前無不以血流成河、丟盔棄甲而告終。數百萬大軍就這樣僵持在縱橫千里、互相交錯的泥濘塹壕中。顯然,以彈倉式步槍和機關槍為基礎的大規模戰爭,并不能當作政治工具來使用,最多也只是一種無利可圖的工具。無論在哪里,都不能躲避子彈的威脅,也不能對一個建設良好的塹壕體系進行決定性的突破。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職業軍人還是民間幻想家都在痛苦地思索著打破僵局的戰爭手段。但令人頗感詫異的是,最有效的戰場突破工具卻并非出自陸軍軍人之手。
開戰之初的1914年8月,作為英國唯一的官方戰地記者,皇家工程兵軍官歐內斯特·斯文頓(Ernest Swinton,1864~1951)少校向英帝國防御會議秘書莫里斯·漢基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建議參照柯爾特公司制造的履帶式拖拉機制造一種有裝甲、帶武器、能越野的戰車,并附上了一個草圖。這份備忘錄隨即被漢基在國會內閣成員中散發出去。盡管備忘錄本身被陸軍大臣基欽納否決了,但在時任英國第一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那富于想象力的大腦中激起一陣狂濤。事實上,著名科幻作家威爾斯(H.G. Wells)在1904年出版過一篇短篇小說,書名就是《陸地裝甲艦(Land Ironclads)》,而涉獵廣泛的溫斯頓·丘吉爾恰好是這部小說的讀者,再加上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曾在比利時西部參加了一些戰斗,使用了一些裝甲汽車,效果不錯。但令人遺憾的是裝甲汽車無法離開道路,而斯文頓的建議恰好彌補了這種缺陷(皇家海軍航空隊除了在天上有飛機、飛艇,在地上也成立了英國第一個,也是當時英國唯一的機械化部隊——裝甲汽車中隊。他們使用的是勞斯萊斯裝甲汽車(Rolls-Royce Armoured Cars))。于是1915年2月,在多管閑事的嫌疑下,溫斯頓·丘吉爾在海軍部秘密設立了一個“創制陸地戰艦委員會”。這些海軍軍人憑借直覺相信,只有像海上戰艦那樣,將強大的火力、堅固的裝甲防護和良好的機動性集于一身的陸地機器,才能打破地面戰場被塹壕、機槍和鐵絲網凝固住的尷尬局面(丘吉爾的更深層用意是以其特有的充沛精力鼓勵由皇家海軍給陸地戰艦配備人員,促使海軍對陸戰施加一些影響)。于是陸地戰艦委員會在斯溫頓少校和機械化的積極倡導者克勞姆普頓上校的幫助下,以當時的輪式裝甲車和履帶式拖拉機為基礎制定出設計方案,著手將陸地戰艦由紙面上的空想變成現實……這項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的計劃最終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坦克。

對于步兵們向由鐵絲網、塹壕與機槍結合的敵人防線實施進攻時的慘狀,一位英國軍官這樣寫道:“每當步兵前進,整個戰場就立即完全被彈片所覆蓋,倒霉的士兵像野兔般被打翻。他們都很勇敢,不斷冒著可怕的炮火沖鋒前進,但毫無用處。沒有一人能在向他們集中射擊的炮火中活下來。軍官們都是杰出的。他們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約20碼處,就像閱兵行進那樣從容,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見一個能前進50碼以上而不被打翻的?!?/p>
不過,盡管坦克這種陸地戰艦的橫空出世對陸軍而言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恩賜,但作為由皇家海軍主導研制的一種地面戰爭機器,坦克在誕生初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海軍烙印。在皇家海軍軍官們的腦海中,他們將按照一支海軍艦隊的標準打造陸上艦隊,而既然是艦隊,那就要主次分明,主力艦、次等主力艦(戰列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乃至輔助艦要一應俱全。也正因為如此,當1915年8月,在皇家海軍航空兵維爾森中尉的協助下,克勞姆普頓上校以英國“佩德雷爾”履帶式拖拉機和美國“布勞克”拖拉機為基礎設計出了“小游民”。但在陸地戰艦委員會眼中,這不過是一個相當于輕型巡洋艦的小角色——真正的主角還沒上場呢。事實上,英國皇家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具有創意與最能接受新奇事物的軍隊組織,“小游民”的出現不過是“大艦隊”計劃的一部分,而整個計劃的核心則是陸地艦隊的“無畏艦”——陸地戰艦委員會為之起了一個頗有想象力的名字——“大飛象”。

被稱為“崔斯頓機器”的“小游民”初始樣車(車體是用鍋爐板釘在角鐵架上組裝而成,安裝在履帶式行動裝置上。為了使車輛保持平衡,在車體后部轉向軸上裝一對導向輪。全部武器都在車內。發動機安裝在車內后部,動力通過離合器傳遞到位于駕駛員座位之后的兩級變速箱、蝸桿和差速器上,傳動鏈再把動力從差速器軸的兩端傳回中平衡軸的齒圈上,在履帶架內的另一條傳動鏈再把動力傳遞到后輪軸的主動輪上。兩名駕駛員坐在車體前部一條橫貫車寬的長凳上。右側的駕駛員能通過油門踏板和中心變速桿控制發動機,并能利用方向盤進行平穩的轉向。急轉彎時,左側的駕駛員以制動器制動差速器的軸端,從而剎住某一條履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