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皇室王公

爵位制度的演變

努爾哈赤似乎是于1598年初次使用貝勒頭銜的,當時他把這個頭銜封賞給了長子褚英。貝勒是女真部族首領的頭銜。他還使用了另一個頭銜——臺吉,這是蒙古貴族的頭銜。后來,為紀念自己登上后金的可汗之位(1616年),努爾哈赤封賞諸子,把其中四個兒子封為和碩貝勒。和碩貝勒的地位高于其他只被封為貝勒的兒子們。王公爵位的制度化發生于皇太極時期,他在宣布建立清王朝不久之后,為宗室確立了九級爵位制度。(64)爵位制度于1748年定型,當時末三級爵位被細分為九級,使爵位達到十八級。

1748年以后,清朝的宗室被分為十八級(參閱附錄二中的具體銜名)。一級王爵為和碩親王,年俸銀萬兩,米五千擔;最低一級的王公年俸銀一百一十兩,米五十五擔。(65)只有親王和郡王有稱號(與頭銜一起使用),此外,也只有他們能在死后自動得到謚號。(66)王公爵位也有所謂的“八分”從中區隔。七級和七級以下的爵位不能享受六級以上爵位擁有的八項特權:佩紫色紐扣,戴三眼花翎,在朝服上繡龍,在府第大門上掛紅矛,在馬衣上綴纓穗,用紫色馬韁,用一個仆人專門端茶倒水,就座時用特制的毯子。(67)

1644年以后,皇室關于宗室的各項規定是與征服活動帶來的新形勢相適應的。皇帝成功地發動了對最有權勢的皇親——八旗旗主——的斗爭,把他們置于中央權威之下(參閱本書第三章)。為了永久保持滿族的鮮明特性,皇帝們對征服時期的英雄們大加頌揚,降旨“永遠”保護他們的子孫后代。出于同樣的原因,以前對漢人皇位“嫡長子繼承制”的強調,讓位于愛新覺羅貴族應體現滿族文化和價值觀的理念。最后,為了減輕供養大量皇親所造成的財政負擔,皇帝大幅度削減了擁有高級爵位的王公數量和他們的俸祿。為了部分地補償他們的俸祿損失,愛新覺羅和其他旗人一樣,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爭取功名,并出任文職官員。關于愛新覺羅宗親演變成為層級繁多的社會團體的情況,將在下文進行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个旧市| 英吉沙县| 黔东| 肥东县| 偃师市| 荆州市| 常宁市| 安庆市| 永安市| 闽清县| 安平县| 喀喇| 雷波县| 安塞县| 凭祥市| 石狮市| 乌鲁木齐县| 新昌县| 赤峰市| 广宗县| 普定县| 恩施市| 五家渠市| 合江县| 万盛区| 蛟河市| 织金县| 松江区| 鄂州市| 尼勒克县| 大田县| 贺州市| 博客| 凤台县| 县级市| 长白| 方山县| 龙江县| 信丰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