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這么吃,長得高,變聰明
- (日)細川桃 宇野薫
- 825字
- 2020-09-11 18:33:32
吃法檔案07 別小瞧了“腸道細菌”的免疫力!
腸道中聚集了人體60%的免疫細胞
嬰兒在出生前,腸道中沒有任何細菌。當他從產道出來,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細菌從他的口腔進入,一直抵達腸道,從此寄居在腸道中,名曰“腸道細菌”。我們都知道,腸道細菌的數量在3歲左右就基本定型。很多家長在孩子尚小的時候,總會尤其注重除菌、抗菌。但是最近的研究開始倡導孩子最好到各種不同場所去接觸不同的人、動物與物品,盡可能增加體內的菌群種類與數量,這樣才會有益腸道環境的健康。
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糞便移植”這個詞,這是一種治病方法。治療法是把經過處理的健康人的糞便液,灌到罹患癌癥等疑難雜癥的病人腸道內,通過對患者腸道菌群的生態進行調整,從而治療疾病的方法。
腸道內包含“益生菌”“有害菌”,還有一種叫“條件致病菌”的墻頭草型細菌。假如益生菌在腸道中占優勢,那條件致病菌就比較乖,發揮有益身體的功能,但如果有害菌占主導,那它就會和有害菌聯手給身體制造麻煩,要小心哦!
人體大約60%的免疫細胞都聚集在腸道中,所以說,腸道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優化腸道環境不僅能使排便通暢,還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病等各種疾病,還能避免成為易胖體質,是一把決定健康的金鑰匙。
通過飲食調整腸道環境
調整腸道環境,最主要的方式是調整飲食。
腸道內的細菌群瞬息萬變,差不多每三天更新一次。因此,增加腸道益生菌的飲食方法,需要每天堅持才有意義。發酵食品含有乳酸菌等對機體有益的微生物,推薦每天吃一次。碳水化合物(糖類和膳食纖維)能促進益生菌的生長,所以我們也要注意,不能不吃主食。
我們都知道,便秘的時候要多攝入膳食纖維,其實膳食纖維也分兩種。小孩的便秘大多屬于“直腸性便秘”,這時候如果吃了富含刺激腸道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糙米、谷類、胡蘿卜、菌菇、香蕉等),反而可能會加重便秘。而“水溶性膳食纖維”(納豆、海藻、魔芋)能增加大便的水分,使其變軟。請針對性攝入,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對腸道環境有利的食物VS不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