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
- 張仲民
- 3286字
- 2020-09-11 10:49:02
二、青年會的先導作用
除了天主教會外,當時極力反對孔教入憲法的還有創辦于19世紀末年的中國基督教青年會,由此這也牽涉到以下要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關于基督教青年會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關系。其實,陳獨秀也好,胡適也好,《新青年》也好,他們倡導的新文化運動為什么能在青年中產生影響?這跟之前基督教青年會提倡的道德教育和打下的讀者基礎有很大關系。當時中國全國基督教青年會自我標榜為“鑄造國民之工廠”,對于知識分子尤具誘惑力,會員總數有六萬余人,〔15〕成員“強半為學界中人”——主要是學生,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眾多積極分子均是基督教青年會會員,因青年會在許多學校均建有支部,直接吸收學生會員,像當時的北京大學即是如此,有許多學生按照省籍分別加入了各省的青年會。〔16〕
青年會上海總會辦有兩個雜志——一個是《青年》月刊、一個是《進步》月刊,兩刊均頗有名氣,發行量廣,影響也很大,相當于基督教青年會的機關刊物。舊官僚惲毓鼎即曾訂購有《進步》雜志及《東方雜志》,“一歲所費不過五元,而月得各一冊閱之,大可知所未知,以解勞悶”。〔17〕而根據青年會的自述,1912年創刊的《進步》雜志共出版64期,“每回出版或四五千冊,或二三千冊,約其總數在二十萬冊以上”。〔18〕1917年3月,這兩個雜志被合并為《青年進步》月刊繼續出版,在第1期中,北洋政府要員如黎元洪、王正廷、徐謙等皆曾為該刊撰寫祝詞,嘉許其以德、智、體三育并進的辦會宗旨,以及在培養青年人才方面和為中國的“進步”事業方面所作的巨大貢獻。〔19〕青年會上??倳瞧诖鳛槿珖嗄陼畽C關報的《青年進步》發行后,“雄雞一聲天下白”。〔20〕
相較之下,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志》,名字同基督教青年會辦的《青年》相仿,當不無模仿攀附之意,饒是如此,其影響力仍然有限。后來正是由于青年會的抗議,陳獨秀才不得不將《青年雜志》更名為《新青年》。〔21〕
為后世看重的新文化運動中的所謂主流論述,包括民主、科學、道德及其派生論述體育、講求衛生、推行注音字母、反對纏足與早婚等,在《青年進步》及其前身刊物和其他基督教刊物中均常有出現。當然,這些教會刊物關注此類論題的主要意圖是借此傳教和吸引青年人的注意力。后來參加新文化運動的很多青年中堅,像惲代英、舒新城、余家菊等,皆是基督教青年會會員。惲代英曾不斷參加青年會的活動,并訂閱《青年》《進步》《青年進步》等雜志。惲代英還經常給青年會的這幾個雜志投稿,被錄用后他覺得這是很大的榮幸,不僅可以拿到一些稿費和免費贈送的雜志、圖書券,還有機會參與青年會的活動。而舒新城則受當時長沙基督教青年會負責人美國牧師饒伯師(Roberts)的幫助和影響尤多:“他那種治事鍥而不舍的精神,與待人的誠懇態度……我對他有種不可言喻的崇敬。”〔22〕
除了發行刊物,基督教青年會每年夏天還會在廬山定期舉辦夏令營活動,借以吸引來自全國的優秀青年參加——惲代英和舒新城等人就是在一起參加1917年8月的廬山夏令營時認識的。不愿意加入基督教會的惲代英特意于日記中記錄了自己參加是次夏令營的感受以及對基督教的評價:“連日聚會頗有受益。彼輩雖宗教徒,終不失為善人,嘉言懿行,頗多可觀感者。然謂耶教為惟一之真理,吾固不信,此中人亦不能自圓其說。”〔23〕稍后,惲代英又在現場的“定志會”上表示:“身心均受夏令會之益,凡非基督徒應互相勉勵以勝過基督徒?!?a href="#wz_01_0024">〔24〕
此外,基督教青年會還出版有大量新學書籍,舒新城即曾自謂其文字功夫深受謝廬隱(即謝洪賚)的《致今世少年書》影響,而謝氏此書系其發表在《青年》月刊上的“幾篇通訊”匯集而成,由基督教青年會于1917年出版,“其中論及的大概為求學處己、待人的諸方面,均系針對青年而發”。〔25〕舒新城這里表示因為謝的文章“本流利可讀,而他又為教會中人,因而對于他更加崇拜,對于《青年》月刊看得特別仔細,對于基督教也發生好感”。〔26〕不過,舒新城最終并未加入基督教,成為基督徒。
與之相關的,是毛澤東(署名“二十八畫生”)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27〕該文的獨特價值與象征意義為不少后世研究者極力強調。實際上,該文可能是毛澤東受到基督教青年會倡導的德智體三育并進影響的產物,因為在毛澤東致黎錦熙的信中,曾把所謂中國古之“三達德”——智仁勇并舉,并將之同德智體聯系起來發揮:“今之教育學者以為可配德智體之三言,誠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體也,非勇無以為用。且觀自來不永壽者,未必其數之本短也,或亦其身體之弱然爾?!泵珴蓶|認為,個人的德智無論多高,“一旦身不存”,德智將會隨之而滅。他又援引古人“衛生”觀念,勸誡“德智美矣”的黎錦熙重視體育,“宜勤加運動之功”。緊接著毛又以自己經驗來現身說法,向黎錦熙證明講究體育的好處,其中還征引了三個外國名人講求體育健身的例子:“弟身亦不強,近以運動之故,受益頗多。聞之至弱之人,可以進于至強。東西大體育家,若羅斯福,若孫棠,若嘉納,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強之效?!?a href="#wz_01_0028">〔28〕毛澤東這時不但勸黎錦熙注重體育鍛煉,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在湖南一師期間,非常重視鍛煉身體,積極進行各種體育活動,以此來鍛煉自己的意志。〔29〕
當時《青年》《進步》《青年進步》雜志上倡導體育的論述非常之多。早前青年會更曾在上海發起舉辦運動會,還籌備創辦中國第一次運動會,“首創”“以西方之體育方法,教授華童”,附設有健身房,其余如“華人之第一游泳池、中國第一商業夜?!币彩乔嗄陼撧k的,“中國全國演說會及衛生會俱由青年會發起”。〔30〕青年會也設立了體育部,“以提倡全國青年體育及運動事宜”。〔31〕尤注重針對學生成員展開體育工作,要其“注重個人健康,矯正體格上之習慣,竭力提倡體育”。〔32〕天津青年會還特設有體育專門高等練習班。
除了青年會外,教會學校也非常重視體育,流風所及,北京大學所辦的預科也受到影響,“那時候預科中受了教會學校的影響,完全偏重英語及體育兩方面;其他科學比較的落后……”為此曾引起校長蔡元培的不滿,下決心要改變北大預科這種受到教會學校影響偏重體育及英語的特色。〔33〕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蔡元培不重視這兩門課程,而是他還要發展兩門之外的高等學術研究。
這時還有專門的英文Physical Culture(《體育》)雜志在發行,其他一些中國人自辦的雜志如《教育雜志》《婦女雜志》等也有談及體育的論述。像惲代英就受到青年會與上述雜志中刊載的體育論述的影響,自己購閱這些雜志之外,還專門通過伊文思書館去訂購Physical Culture,間或去寫作談體育的文章如《學校體育之研究》在《青年進步》雜志上發表等,〔34〕并且身體力行去實踐有關的理念,“近來體育太不講究,殊屬非是”。〔35〕
后來湖南黃醒等人也受到時人倡導體育論述的影響,聯合湖南教育界的新派青年,于1918年底在長沙創辦了一個名叫《體育周報》的雜志,宣傳倡導體育事業。〔36〕該雜志在當時頗有影響,蔡元培曾親自為之撰寫周年祝詞,進行表彰和祝賀:
近日得讀黃醒先生之《體育周報》,乃舉各種工作,而說明其裨益體育之條件;以體育專家而注意及此,其必能為體育界開一新紀元,可無疑也。故值《周報》有周年紀念之舉,而敬致歡喜贊嘆之忱。〔37〕
如果我們回到歷史的脈絡里,較為全面地了解當時的情況,或更容易定位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一文的語境、價值與意義。
以上案例,很大程度上可管窺基督教青年會對當時青年群體或隱或顯的影響力,如時論對基督教青年會上??倳脑u價:“前后二十年,德、智、體三部事業于以大備,會員已達三千人,聲譽所播,各界稱揚,其漸移默化之力足以影響全滬,亦可為進步之速矣。”〔38〕無怪乎英美煙公司在為該會募捐所刊登的廣告中聲稱:“青年會為青年人得受良好(教育)唯一之機關,所以有青年會即有好青年,青年與國體有絕大之關系。凡青年人欲強盛國家,不可不使青年會發達……”〔39〕到了1920年初,青年會計劃在天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慶祝在中國立會二十五周年,北洋政府知曉此事后試圖敦促英美領事阻止此會的召開,因其認為“青年會之人物多抱危險思想”,“所宣傳之思想大不利于現政府”。〔40〕可惜的是,青年會對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介入和影響情況,目前仍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