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略雄心:西域兩千年
- 張安福
- 1220字
- 2020-09-11 10:50:02
二一
張雄
與麴氏高昌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找回西域昨日輝煌”陳列中,張雄干尸陳列于該館的干尸展廳。隔著玻璃展柜,可見張雄的胸膛飽滿,面帶剛毅;兩腿略成“O”形,這是戎馬生涯中長期騎射所留下的痕跡,在今天一些少數民族的騎手身上仍然存在。而張雄的故事,則要從1973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第206號墓中,發現了《唐故偽高昌左衛大將軍張君夫人永安太郡君張氏墓志銘》說起,這則墓志名義上是夫人的墓志,其實記述的是其丈夫張雄的生平事跡,展現了張雄戎馬倥傯的一生。

新疆博物館藏張雄干尸

唐永昌元年(689年)張雄夫人麴氏墓志銘
張雄(583—633年),字太歡,祖籍河南南陽,世居高昌,出生在高昌王國一個貴族家庭。祖父張務,曾任左衛將軍、綰曹郎中(總理政務)。父親張端,曾任建義將軍、綰曹郎中。他的姑母是高昌王麴伯雅的王妃,麴伯雅之后的高昌王麴文泰,是張雄的姑表兄弟。生長在這樣一個權貴世家,張雄的身份自然與眾不同,志文中稱贊他“天資孝友,神假聰明”,他卻“不以地望高人”,“不以才優傲物”,“白面知兵,神機俊爽”,是文武雙全的將才。
張雄生活在高昌王國后期,當時隋重新統一了中原大地。609年,麴伯雅曾與西域27國國王使臣前往甘肅張掖朝拜隋煬帝,又到首都長安生活了四年,還娶隋朝華容公主為妻。回來后麴伯雅嘗試在高昌進行社會改革,但是遭到反對,反對者進而發動政變,麴伯雅率眾逃奔西突厥,張雄也在其中。六年之后(618年)唐朝建立,張雄率部反擊,平定了高昌政變,麴伯雅返國重登王位,以張雄居功至偉,任命他掌管高昌國的軍政大權。
麴伯雅身后繼位的麴文泰,一反父親所為,與唐朝對抗。他與西突厥聯合壟斷絲綢之路上的商業貿易,引起西域各國的強烈不滿。唐太宗李世民派人責問他,他竟然說:“鷹飛于天,雉竄于蒿,貓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豈不快耶!”公開表明與唐朝分道揚鑣、各行其是。他以為唐朝沒有遠征高昌的實力,企圖憑借大漠流沙割據一方。張雄深明大義,具有政治遠見,百般勸說麴文泰不要倒行逆施,但是得不到采納,還失去了信任,遂郁郁死去,年僅五十歲。張雄之妻晚于張雄多年去世,其墓葬明器制作由其子主持,風格深受中原文化影響,此時隨葬品豐富,表明在唐西州時期,高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遠非麴氏高昌時期所能相比。

雪后的高昌故城(攝于2013年)
640年,唐太宗下詔以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大軍討伐高昌。唐軍先駐扎哈密,隨軍的將作大匠姜行本與能工巧匠們,在松樹塘利用天山中的松木,制造出一批攻城器械。此時高昌城人心浮動,流傳著一首民謠:“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滅。”麴文泰自知事態嚴重,在驚恐中竟一病死去,繼位的兒子麴智盛在唐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宣布投降。唐朝在此設置西州,又設安西都護府(后遷龜茲)。
這時距張雄去世已有七年了。
張雄的兩個兒子張懷寂與張定和,長大后都在唐朝供職。張定和早逝,而張懷寂則參與了唐朝平定吐蕃騷亂,并與王孝杰將軍一起收復安西四鎮,為唐朝的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