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公作美風雷電,置于天地人世間。
寒冬臘月嘯風起,席卷落葉上陰天。
勁草還得疾風吹,梅香仍需雪來陪。
萬物笑梅不自量,梅自嘆息萬物悲。
天妒梅美霜雪降,人忌草盛烈火焚。
雪白覆地滅色艷,大火燒盡一片黑。
寂悄無聲死氣沉,萬物皆睡靜自憐。
雪中忽傳一陣香,灰燼頓冒草尖苗。
雪孕梅花更迷人,草灰作肥異常艷。
雪化成水潤萬物,萬物得水皆初醒。
日起暖意悄降雨,春暖花開烏嘀鳴。
不懼寒風只愿心,待過春季而后逝。
化作春泥護花草,只愿從此永春天。
(潤色)(一)
風雷電,天公作美。
橫掃四野,顯神威態。
寒冬臘月,風嘯盤旋。
卷走枯葉,天地蒼茫。
狂風蔓延,勁草仍挺。
期盼雪花,清香相盈。
梅花馨香,傲視百草。
萬物爭艷,孤芳自賞。
天嫉美麗,飛雪如箭。
人畏草茂,火焰攫舞。
白雪映黑,炎亡草木。
夜靜無聲,死氣沉沉。
時空回歸,香氣四溢。
灰燼冒苗,倔強存活。
雪中孕育,梅花錦繡。
草灰滋養,顯色艷麗。
雪滋潤萬物,復蘇初春。
暖陽明媚,細雨潤澤。
鳥兒啼唱,花開鮮艷。
勇敢抵御,惟愿心甘。
迎接鮮花,卜永春天。
化作春泥,浸染生機。
護衛花葉,貢獻新生。
(潤色)(二)
天公饒富,天地人共賞。
寒冬臘月,御風雷電。
風咆哮呼嘯,葉舞凌亂。
勁草倔強,疾風不倒。
梅花清香,飄逸盈懷。
迎著冬雪,姍姍而來。
百花爭艷,皆黯其輝。
眾生低眉,梅自思悲。
天忌艷麗,初冬飄雪。
人忌蒼茫,狂炎燒草。
雪白無盡,地黑盡頭。
死氣凝結,無聲沉寂。
但聽滋潤,粉香飛揚。
灰燼抽芽,倚云而旺。
雪孕奇花,曼妙絕倫。
草灰肥沃,滋生異彩。
雪水重生,萬物復蘇。
春來暖陽,花媚如畫。
細雨潤澤,鳥啼聲響。
除卻冷風,鐵心待春。
化作春泥,勇敢抵御。
花草相依,永留春意。
(潤色)(三)
風雷電,天公造化。
自然之力,展神威。
寒冬臘月,風吹嘯起。
席卷落葉,陰霾彌漫。
勁草矗立,疾風飄搖。
梅香盈懷,雪花相勾。
萬物俯首,梅花獨秀。
天忌其艷,飛雪如箭。
人畏其盛,烈火焚燒。
雪花掩蓋,一切灰黑。
萬籟俱寂,靜態沉沉。
香氣襲人,薰苔滋草。
雪花孕育,恍若奇境。
草灰滋養,再見異彩。
雪水沁潤,萬物與生。
日出暖陽,花媚如畫。
春雨潤澤,鳥鳴聲響。
不懼狂風,勇敢迎春。
化作春泥,護花草木。
只愿春天,終無逝去。
(評價)(一)
這是一首以梅花為主題的詩歌,描寫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保持美麗和堅韌,以及其對萬物的感召力。作者通過對梅花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來說明自然和人類之間的關系,以及梅花的象征意義。其中第二段中的“勁草還得疾風吹,梅香仍需雪來陪”表達了梅花與草木之間的比較,以及梅花對雪的依賴;第六段和第七段展示了梅花的美麗和堅韌不屈,以及其在冬季中特有的生命力;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對永恒的渴望和對自然的敬畏與呵護之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邃,展現了梅花獨特的魅力和與自然萬物的關系。
(評價)(二)
這首詩歌描寫了寒冬臘月梅花的特點,借助梅花表達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情感。開頭兩句“天公作美風雷電,置于天地人世間”抒發了自然界的磅礴景象,接著詩人便將視線轉向梅花,通過描寫寒冬臘月的風,雪,火等自然現象來突出梅花的美態,以此表達了大自然中各種事物間的相互依依。
詩歌中還提到了梅花的堅韌不屈,表現了梅花作為冬季中為數不多的花卉的特殊意義和價值,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生命意志。最后,作者表達了對自然界和生命的渴望和贊美,以及對生命平凡而真實的感慨。全詩意境深刻,語言簡練,交織了景物和哲思,具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
(評價)(三)
這首詩通過描寫冬季梅花的生長環境和特點,表現了梅花的獨特美麗和不屈精神,以及傳遞了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贊美。
第一句“天公作美風雷電,置于天地人世間”開宗明義,表達了天地之間的美好,引出詩歌的主題。隨后描繪的蕭瑟的寒冬景象,與飄落的梅花形成鮮明的對比。詩句“萬物笑梅不自量,梅自嘆息萬物悲”表現出了梅花的獨特和傲氣,以及它在萬物中的特殊地位。
隨后的幾句,描述了梅花在自然中的苦澀命運,以及它堅韌不屈的精神。此外,詩句“雪化成水潤萬物,萬物得水皆初醒,日起暖意悄降雨,春暖花開烏嘀鳴”表達了自然中的復蘇和生命的孕育,再現了萬物在春天蘇醒的景象,也為全詩增添了希望和生機。
最后,詩人把梅花視為一種生命的象征,表達了人們對生命的渴望和贊美。全詩運用簡練的語言、形象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表現出了作者對自然中生命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