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那狐的故事
- (法)季羅夫人
- 714字
- 2020-09-11 15:02:02
御前會議
狐貍故事里,數御前會議,堂哉皇哉,場面最大。在風日晴和的日子,獅王諾博爾與獅后菲婭爾相并臨朝。寶座旁,有武將夷桑干、重臣狗熊勃朗、祭司綿羊裴羚等。兩旁列班的,有麋鹿畢希邁、山獾格靈貝、刺猬挨篦奈、野兔窟挖兒等一眾細民百姓。國王仁民愛物,天下還算太平。只有列那狐不安分,愛惹是生非,制造混亂。聚訟紛紜,得由獅王來秉公裁定,于是派干將去傳召案犯。而狐貍竟敢抗旨不遵,對前來的欽差,也不手軟。罪上加罪,最后判處絞刑。說實在,列那狐對獅王也只有表面的尊敬,暗地里自恃聰明,不忘玩弄手段。等死到臨頭,忽說他藏有重寶,獅王覺得茲事體大,便告訴狐貍:原先判決,并非鐵案、無可改變。廷審一節,意含嘲諷:君王臨下,擅作威福;司法不公,濫用職權。又,剃度受洗做修士能有好供奉,做壞事受追捕逃到修道院可以避難,犯了殺身之罪遠行朝圣就能得到贖免,分明是把矛頭指向了教會和教士。
眾所周知,真實的動物界,禽獸之間,相生相克,從來沒有百獸聚首、量罪定刑之舉。這里所寫的動物世界,實際是在按人間社會照貓畫虎。前半部,寫狐貍故事和狐狼之爭,戲謔成分居多,喜劇性粲然可感;后半部,寫狐貍廷審和御駕親征,社會內容增加,諷刺性躍然紙上。前半部與后半部之間,動物慢慢脫離動物性,越來越像社會中的人了。動物故事,逐步演變為動物寓言。
列那狐故事,原文很長,八音節詩句達三萬行之多這樣浩繁的篇幅,寫到莊園、狩獵、砍伐、干酪制作等,對法國中世紀的世態百象有較多反映,對當時社會狀況也不無譏諷。像列那狐那樣不事生產,靠謀劃算計,坑蒙拐騙,在江湖上居然吃得開,本身就寓有一種深刻的社會批判。所以,這部動物故事集,對王權、教會、不法之徒的影射,彌補了當時主流作品所忽略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