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司馬超敗麻叔謀 伍云召刺何總兵
- 說唐全傳
- 佚名
- 5387字
- 2020-09-08 16:44:18
詩曰:
直性豪雄共一班,龍爭虎斗守當關。
皆因隋王根基淺,有害軍民涂炭間。
當下麻叔謀大聲高喝,司馬超聞言大怒,喝道:“放屁!”上前把刀劈面一砍,麻叔謀將槍架住道:“這狗頭好家伙!”將手中槍便刺,司馬超掄刀相迎。兩馬相交,槍刀并舉,大戰四十回合,不分勝負。槍來刀架,刀去槍迎,四條臂膊縱橫,八個馬蹄交錯,真正棋逢敵手。麻叔謀想道:“必須回馬一槍,方可勝他。”即把槍虛晃一晃,分開大刀,拖槍回馬而走。司馬超在后追來。叔謀在前,漸漸見他追近,叔謀勒住馬,將槍在手,回馬一槍。槍還未起,司馬超將刀在馬后劈將下來,叔謀將身一閃,跌下馬來。眾將搶上前去,救了叔謀。天色已晚,各自收兵。
叔謀回進營門,來見元帥。韓爺道:“將軍勝負若何?”叔謀道:“公爺,小將出去,與那賊將大戰四十回合。看他本事高強,意欲用回馬槍挑他,不料馬失前蹄,跌下馬來,敗走回營,來見公爺。望乞恕罪。”韓爺道:“勝敗兵家常事,何足為慮?但此關不破,此賊難擒,待本帥明日自去擒他便了。”眾將應道:“是。”司馬超亦回進關中,脫下盔甲,眾將賀道:“將軍真天神也,殺得這賊望風喪膽,明日必定成功。”司馬超大喜,一面申報元帥,一面吩咐軍士緊守關門。
次日,那韓爺埋鍋造飯,全身披掛,直抵關前討戰。那韓爺頭戴一頂鬧龍銀盔,身披一副魚鱗銀甲,外罩一件大紅袍,坐下一匹千里馬,年近七旬,須發蒼白,五綹長髯,威風凜凜,手執大刀,擺齊眾將,來到關下。探子報入關中,司馬超聞報道:“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趁勢殺上長安便了。”吩咐三軍齊出會戰。那司馬超頂盔貫甲,一馬當先,出來欠身施禮道:“老元帥,小將甲胄在身,不能全禮,馬上打拱了。”——看官,那司馬超昔日也在他麾下做過指揮,知他的本事。他十二歲打過老虎,十三歲出征,曾破番兵數十萬,南征北討,不知會過多少英雄,并無對手。后歸隋朝,封為國公,不亞于楊林。
那邊韓爺見司馬超馬上欠身,口稱老元帥,即忙答禮道:“將軍少禮,本帥有句直言,不知將軍肯容納否?”司馬超道:“老將軍有何金言,末將自當洗耳。”韓爺擁馬向前,眾將隨列于后,便道:“將軍,本帥奉旨征南,大兵六十萬,戰將千員,后隊天保將軍宇文成都,不日就到。將軍退回關中,與云召商議,早早打點。不然,打破南陽,玉石俱焚,悔之晚矣。”韓爺心中只不過要云召逃走,不好明言,故此暗暗點省。司馬超是個莽夫,哪里聽得出這話?又且昨日勝了二將,今又欺其年老,即大喝道:“不必多言,看刀罷!”當頭一刀劈來,韓爺大怒道:“這狗頭,如此無禮!”忙把刀架住,叮當一響,司馬超道:“老匹夫好家伙!”那司馬超哪里是韓擒虎的對手,戰上有七八個回合,馬有十四五個照面,被韓爺架開司馬超的刀,照頭一刀砍下。可憐司馬超為主忠心,不能成功,竟死于韓爺之手。眾將見主將已死,大喊一聲,四散而逃。韓爺乘勢搶關,關內無主,開關投降。韓爺兵馬入關,點明戶口,盤算錢糧,養馬三日,方才起兵,直抵南陽,離城十里,安營下寨不表。
再說那探子飛馬報進南陽,到了轅門,中軍傳稟,伍爺吩咐轅門起鼓。眾將披掛,傳點開門,三聲炮響,伍爺升堂。探子告進道:“大老爺在上,探子叩頭。”伍爺道:“起來講。”“啊呀,大老爺不好了!隋朝拜韓擒虎為元帥,帶領雄兵六十萬,戰將千員,攻打麒麟關。那總兵司馬爺出兵交戰,初陣斬了隋朝一員大將,次后又殺敗了麻叔謀,司馬爺得勝回關。次日,韓元帥點兵,親自與司馬爺大戰,不料被韓元帥殺了。那軍士趁勢攻破麒麟關,直抵南陽來了,大老爺須打點迎敵。”伍爺聽報微笑道:“自古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那里人雖多,有何懼哉!”吩咐賞他銀牌,一面再去打聽。“謝爺賞。”那探子出了轅門,上馬而走。伍爺吩咐眾將整頓盔甲,操演兵馬,整備交戰,眾將齊聲應道:“得令!”外面報進:“催糧將軍焦方繳令。”伍爺吩咐令他進來。焦方下馬,走進轅門,上堂參見:“主帥在上,末將參見。”伍爺道:“將軍鞍馬勞頓,免禮罷。”焦方道:“末將奉主帥將令,往新野縣催運糧米十萬斛,今在城外渭河里面。”伍爺道:“將軍路上辛苦,且回營安歇,再候本帥將令罷。”焦方道:“多謝主帥。”出了轅門,上馬回營不表。
再說韓爺升帳,大小將官參見已畢,吩咐:“哪一位將軍前去擒拿反賊?”閃過汜水關總兵何倫道:“元帥,待小將去擒來。”韓爺道:“那反臣武藝出眾,本事高強,你須小心前去。”何倫道:“元帥放心,末將去,如拿不來伍云召,誓不回營!”即提斧上馬,帶了眾將,抵關討戰,大叫:“城上的報與反賊知道,早早出城,下馬受縛!”軍士報至府中,說道:“關下隋將討戰。”伍爺聽了道:“待本帥自出城去,殺那來將。”即提槍上馬,帶領三軍,擺開陣勢,大叫道:“來將何名,敢來犯界!”那何倫向前大叫道:“反賊,你不認得我征南大將軍麾下、汜水關總兵何倫么?你速速下馬受縛,免污我的宣花斧。”伍爺大喝道:“唗!你乃無名小將,敢來說這狂言,速速換你韓擒虎出來會戰,不然,先把你這匹夫碎尸萬段!”何倫大怒,走馬上前,舉起宣花斧,劈面砍來。伍爺把槍一架,叮當一響,何倫雙手蘇麻,虎口震開,復一槍結果了性命。眾將上前,圍住了伍爺。那伍爺一桿槍,神出鬼沒,一連幾槍,又挑死了隋朝十多員將官,眾皆敗走。伍爺又趁勢殺上,把三軍亂砍,殺得血流成河,尸積如山。伍爺大勝,吩咐打得勝鼓回營。
那隋朝敗兵,報進營門:“啟爺,不好了!何將軍被伍云召一槍刺死,又挑死十多員大將,又把三軍砍死數萬。”韓爺聞報,大吃一驚,連忙出營計點軍士,折了兵卒二萬,馬三千匹,盔甲不計其數。韓爺大怒,吩咐:“明日本帥自己親自臨陣,斬此匹夫,與何將軍報仇。你們將士須小心管守柵門,防賊暗算。”眾將齊聲答應道:“是!”
次日,韓爺升帳,點齊大小三軍。閃出先鋒麻叔謀,上前打拱道:“公爺在上,小將參見。”韓爺道:“將軍少禮。”叔謀道:“公爺,今日待小將前去,擒拿反賊,解上朝廷,速平南陽。”韓爺道:“既如此,將軍須要小心在意。”叔謀說聲得令,回到營中,點齊眾將,吩咐三軍道:“今日出陣,非比往常,你們十二員猛將,帶領二千人馬,埋伏在長平岡左右。”又命四員心腹勇將:“你們帶領二千人馬,離城三里埋伏,若本帥擒拿反賊,你們殺入城中,捉住家小,奪取城池。若反臣勝了,你們后面殺上,不得違令。”眾將應聲道:“是!”各領兵馬,前去埋伏。我且慢表。
單講麻叔謀對四員護從猛將道:“你四位將軍乃本先鋒親信之將,要曉得那反賊英雄蓋世,勇冠三軍。昨日何爺被他殺了,又折了許多人馬,今日我元帥要親自臨陣。俺為先鋒,焉敢退避,故此討下差來,與那反賊交戰。四位將軍俱要緊隨著我,我若勝了,把反賊挑下馬來,你們可速速去擒,搶他的袍甲盔馬槍劍,這幾件都是寶貝,我后來自要受用的,不可遺失一件。若我殺敗了,你們速上前擋住,盡力死戰,同心竭力。若拿得反賊,功勞是一樣的。”四人應聲道:“得令!”
那麻叔謀頂盔貫甲,手執長槍,身坐高馬,那四員大將也是頂盔貫甲,各執器械,身坐高馬,帶了四萬人馬,齊出營門,來到陣前,吩咐軍士前去討戰。軍士奉了將令,來到城下,大叫道:“城上的狗頭!快報你反賊知道,今日我先鋒自己出來,叫你反賊出來受縛,免我先鋒動手。”城上軍士聽得道:“這狗頭出言無狀,待俺射他一箭。”呼的一聲,正中講話軍士的咽喉,那軍士跌下馬來。有軍士報與元帥道:“啟爺,隋將麻叔謀帶領眾將在關下討戰。”伍爺道:“殺不盡的狗頭,今日也來索死。”吩咐伍保帶馬。伍爺手執長槍,腰掛青虹劍,帶了軍士,上馬出關。焦方上前稟道:“元帥,那隋兵昨日大敗而去,又折了許多兵馬,今日復來討戰,恐必有計,元帥須要提防。”伍爺道:“量此鼠輩何足懼哉,吾今日必當擒之!”
來到戰場,那麻叔謀提槍上前,四員猛將隨列于后。伍爺單槍匹馬而出,高聲大罵道:“殺不盡的狗頭,擅興無名之師,犯我南陽,速速下馬受死,免累三軍遭難。若不依言,照爺爺的家伙罷!”劈面一槍。叔謀大怒,舉槍便迎。兩馬相交,雙槍并舉,三四個回合,叔謀氣力不加,大叫道:“好家伙,眾將上前抵敵!”虛刺一槍,大敗而走。伍爺后面追來,四將上前擋住,伍爺獨戰四將,并無懼怯。不上一二回合,二將中槍落馬而死,那二將見勢頭不好,正待要走,被伍爺拔出青虹劍,連頭帶肩切于馬下。
隋兵大敗而走,云召追至長平岡。只聽一聲炮響,閃出埋伏的四員大將,領了二千人馬,攔住去路。后面那四員大將,聽得炮響喊聲,連忙領了大兵,往后面殺來。伍爺急領兵回時,韓元帥又差二員大將:一員是陳州總兵吳烈,生得豹頭紅臉,手執大刀,身騎駿馬;那一員是曹州參將王明,生得鐵面胡須,手使大刀,身騎高馬。各帶軍馬五千,四面圍往。那伍爺兵少,圍在垓心,不能解救,東沖西突。隋兵愈加眾多,伍爺手執長槍,殺上前面。四將來迎,伍爺大喊一聲,徑沖四將。那四將抵敵不住,伍爺把青虹劍亂砍,折了三將,一將往前逃走,被伍爺一箭射死,前軍四散逃生。伍爺執劍從后追來,兩肋下伏兵齊起,吳烈、王明各手執大刀,大叫道:“反賊不得無禮!俺吳爺、王爺在此。”伍爺并不答應,挺槍便刺。吳烈縱馬舞刀來迎,不上三合,吳烈抵敵不住。王明見吳烈戰云召不下,拍馬掄刀,前來雙戰。伍爺全無懼怯,在中央獨戰二將,不上五六回合,吳烈中槍落馬,王明要走,被伍爺也是一槍結果了性命。軍士亂逃,被伍爺把青虹劍亂砍,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后面四將見隋兵大敗,欲待要走,又無退路,只得拍馬向前,拼命殺上。那伍爺殺得性起,把青虹劍亂砍,不消半個時辰,四將都喪在沙場。可憐麻叔謀帳下有十二員將官,俱喪于伍爺之手,只逃走了麻叔謀。
那麻叔謀虧了四將擋住,雜入小軍中逃脫,盔袍盡落,衣甲全無,急急然如喪家之犬,忙忙然如漏網之魚。逃到營中,敗軍報進:“啟元帥,先鋒大敗回來了。”韓爺道:“喚進來。”麻叔謀走到中軍,來見韓爺,大叫:“公爺,不好了!”韓爺抬頭一看,見叔謀盔甲全無,衣衫不整,垂著頭,拐著腳,好似落湯雞一般,忙問道:“先鋒為什么這般光景?”叔謀道:“主帥在上,小將奉令出兵,點齊將官十二員分頭迎敵,不料這反賊勇猛異常,小將與他交戰不上三合,幾乎喪其頭顱,幸虧四將擋住,我雜入小軍中逃脫,不然不得見公爺了。”韓爺大怒道:“我又差二員總兵前來接應,怎么不與反賊死戰,私下逃回?前日在麒麟關,被司馬超殺敗,本帥念你初次。今又喪師誤國,軍法難逃了。左右,與我綁去砍了!”叔謀大叫道:“求帥爺饒命。”韓爺喝道:“斬訖報來。”左右不由分說,把叔謀綁出營門。叔謀大哭道:“眾將快來救我,必當犬馬相報。”閃過軍中參謀包生,上前稟道:“公爺,未破南陽,先斬大將,于軍不利。不如暫恕先鋒,待破了南陽,與反賊一并解上朝廷,候旨定奪。”韓爺道:“參謀之言有理。”即吩咐道:“看參謀分上,死罪免了,活罪難免,發軍政司重打四十,后營管馬。”左右答應,把綁放了,解往軍政司去發落不表。
再說韓爺升堂,只見那敗兵報進道:“啟元帥爺,不好了!南陽兵來得兇勇,伍老爺槍劍非常,撞著槍就死,惹著劍就亡。那麻爺手下十二員大將,盡被伍爺殺了,大小三軍十分中去了九分半。”韓爺道:“總兵吳爺、參將王爺怎么樣了?”敗兵道:“都被伍爺梨花槍挑死了。”“如今伍云召在那里?”敗兵道:“伍爺還在那里殺人。”韓爺道:“這反賊如此無禮,取我的衣甲、頭盔過來,待本帥自去擒他。”那韓爺頭戴鳳翅銀盔,身穿鎖子黃金甲,外罩團花紅錦袍,腳穿粉底戰靴,坐下千里馬,手執大綽刀,帶了三軍,齊出營來不表。
再說那伍爺,南陽三十里廝殺,遠者槍刺,近者劍砍,殺死隋將二十余員,其余士卒不計其數。后史官有詩贊伍云召:
血染銀袍透甲紅,隋將莫敢與交鋒。
當今多少英雄將,盡喪南陽戰澤中。
當下殺出長平岡,只見探子報道:“韓元帥大兵到了。”伍爺吩咐扎營以待。只見韓爺出馬,當先大叫道:“請伍云召出來,老夫有話相商。”軍士報進,伍爺提槍出陣,只見韓爺身騎高馬,眾將隨列兩旁,乃馬上欠身道:“老伯,小侄甲胄在身,不能全禮,馬上打拱了,望老伯恕罪。”韓爺連忙答禮道:“賢侄少禮,老夫有一言相告,不知賢侄可容納否?”伍爺道:“老伯有何見教,小侄自當洗耳恭聽。”韓爺道:“賢侄,你父與汝世食隋祿,官居極品,乃不思報效,叛逆稱王,自立旗號,稱為忠孝王。你口讀詩書,不知忠孝之義,可發一笑。又稱與爺報仇,你仇在那里?自古道:‘君要臣死,不死非為忠;父要子亡,不亡非為孝。’老夫奉命征討,你又抗拒天兵,殺害朝廷大將,罪孽重大。今我大兵六十萬,戰將一千員,你南陽一郡之地,濟得甚事?不如倒戈歸降,待老夫回奏朝廷,赦汝之罪,封汝為王,你意下如何?”伍爺道:“老伯,我父親世代忠良,赤心為國,官居仆射,并無過犯,老伯盡知。不料楊廣弒父篡位,納娘為后,欺兄圖嫂,古今罕有。我父親忠良不昧,直言極諫,那楊廣反把我父親殺了,又將我一門三百余口盡行斬首,可憐只存小侄。那楊廣又聽信奸臣,煩老伯興兵前來拿我。小侄本該引頸受刑,奈君父之仇,不共戴天。老伯請速回兵,退歸長安,待小侄不日興師,殺進長安,除卻昏君,殺卻奸逆,復立東宮,以安天下。復立東宮謂之忠,除卻昏君以報父仇謂之孝,豈不為忠孝兩全?老伯請自詳察。”韓爺聽了,大怒道:“反賊,我好意叫你去邪歸正,你卻有許多支吾。也罷,照爺爺的家伙罷!”舉起大刀,照頭砍去。伍爺架住刀道:“啊呀,老伯父,念小侄有大仇在身,還求憐恤。”正是: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