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少昊玄王

帝嚳死后,其子契繼位,契即金天氏少昊。契以玄鳥為圖騰,故契又稱玄王。契不僅以鳥為圖騰,而且還以鳥為名,契又被稱為摯,摯又通作鷙,是一種鳥名。契甚至還是一名司鳥官。《逸周書·嘗麥解》記道:“乃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據說契立國時,天邊飛來五色金鳳,圍繞契盤旋鳴叫,周遭祥云繚繞,金碧輝煌,百鳥和鳴,百花吐芳。《歷代帝王年表》中記載:“少昊金天氏,初居江水,邑于窮桑,以金德王,都曲阜。鳳鳥至,以鳥紀官。樂曲《大淵》。在位八十四年崩。”其中的窮桑即是現在的山東曲阜東北之地。

契與鳥的淵源之深還表現在以鳥名官上。上古時期的文化絢爛多姿、奇幻璀璨,除了契以鳥紀官之外,伏羲以龍紀官,炎帝以火紀官,黃帝以云紀官,個個都是神奇莫測、波詭云譎。龍官、火官、云官將其屬分做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契也將其屬的二十四官均以五鳥、五鳩、五雉、九扈命名,并且以鳥為官的鳥名及職務也分屬得十分明確。

五鳥包括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由于鳳凰能知天時,因此鳳鳥氏任歷正之官。玄鳥即燕子,季節性十分分明,春分來,秋分去,因此玄鳥氏任司分之官。伯趙即伯老,習性特異,夏至的時候飛來啾啾鳴叫,冬至的時候悄無聲息地飛走,因此伯趙氏任司至之官。青鳥即鸧鴳,立春時飛鳴,立夏時偃息,因此青鳥氏任司啟之官。丹鳥即鷩雉,秋高氣爽時來,白雪皚皚時去,因此丹鳥氏任司閉之官。

五鳩為鳩民,有祝鳩氏、鴡鳩氏、鸤鳩氏、爽鳩氏、鶻鳩氏,分別任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司事之官。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為夷民。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由此可見,以鳥為圖騰的契對鳥是格外熟悉并且極其崇拜的。

契在執政后期,國勢日漸衰微。據《史記》記載:“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擾。”此期間,九黎氏族在契氏族每況愈下的局勢下趁機作亂,使契氏族原來的氏族法則遭到破壞,各種天災人禍也頻繁發生,百姓再也無法享受太平盛世的天倫之樂。這樣的亂世,為契所統治的歷史涂上了混亂的一筆,使契的光芒仿佛黯淡了許多。然而這樣的黯淡僅僅是恍惚一瞬間,當契把王位傳給后人時,他的后人立刻任命重做南正,將掌管天、神事務交給他;任命黎做火正,將掌管地、民事務交給他。以至于契末期所造成的混亂局面迅速得以恢復正常,天、地、神、民終于又各得其所了。而契并沒有因為他末期的統治無力而在后人心黯淡光彩,在他死后的千百年間,契好似天上的皎潔明月,始終被其后人頂禮膜拜。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傳承殷商族脈的契雖然最終也不免葬身于黃泉之下,但契所創下的千秋功業在歷史中卻永遠被后世所傳誦。

契死后,安葬在其生前所居之地,即現在的山東曲阜境內。曲阜東有防山,古名云陽山。防山有三座主峰,峰峰矗拔,其山形猶如一筆架靜靜端放。少昊陵就坐落在防山西面的高阜上。少昊陵有中國“金字塔”之譽,氣勢雄偉壯觀,陵墓呈正梭臺狀,全部由石料砌成,稱萬石山。在其陵頂部設有小廟一座,用以供奉少昊之像。此陵前有享殿三間,東廡三間,西廡三間。精巧的石欄逶迤環繞,一重重一行行,盡顯肅穆莊重之美。古老的松柏點綴其間,茂盛葳蕤,滿目蒼翠。寒涼時節,枝柯飛霜,翠色愈濃,蒼石古道,山風蕭蕭,似乎可見古人葛巾霜染,正意趣悠遠地行進在蜿蜒山路上。到了春暖時節,松蔭匝地,柏枝輕舒,百花盛開,百蝶穿花,淡淡的芬芳之氣隨著駘蕩的春風彌漫在天地之間。少昊安眠此處可謂是得天地之精美、四時之華彩。

少昊陵始建于北宋年間。當年,宋真宗趙恒途經魯國時,憶起圣跡,特下旨于此處修建少昊陵。春秋戰國時,郯國君主郯子曾經拜訪過魯國,而郯國(今山東郯城縣境)即為少昊后裔所建,《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除了郯國以外,少昊的后裔曾經建立過許多諸侯國,如秦、趙、梁等國。后來,秦國后裔秦王嬴政先后掃平六國,統一了中國。據《通志》記載:“秦氏,嬴姓,少昊之后也。”秦國為少昊之后,從秦襄公開始,奉祀先祖少昊的香火就一直興旺不衰,這一點在《史記·封禪書》中有著更為詳盡的記錄:“秦襄公攻(犬)戎救周,始列為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為主少昊之神,作西疇,祠白帝。”白帝即是少昊。

郯國作為少昊后裔之國,在一段時期內曾經十分繁華昌盛的。郯子在那次拜訪魯國時,受到了魯昭公的盛情禮待,特治豪宴與郯子,郯子席間向魯昭公講述了少昊鳥王國的緣由。那轉瞬即逝的講述被永久地載入了史冊,一樁偶然的過往也便成為了一段永恒的佳話。宋真宗大概有感于那段五彩繽紛的歷史,于是一念之下修建了少昊陵。而少昊之魂果然流芳千年,到了明清兩王朝,明廷與清廷還多次將此陵修葺。在陵前還有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所立的石牌坊,牌坊橫額上書刻三個大字“少昊陵”。

有關郯子講其先祖以鳥紀官之事,還有一個妙趣橫生的典故。這個典故與儒家文化的開創者孔子有關。傳說孔子當年聽說郯子為魯昭公講述了少昊之事,內心十分向往,孔子原本就對東夷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這時就更加抑制不住自己的向往之心,于是決定去拜訪郯子,向郯子學習古代的官制,后世傳為美談的孔子“問官于郯”就這樣流傳下來。孔子為博學之人,一生虛懷若谷、虛心求學,當年他拜訪郯子時只有二十八歲,更是彬彬有禮。求學郯子之后,孔子更加認為東夷文化值得深學廣研。后來,孔子懷才不遇,他治理天下的主張不被征戰不休的諸侯各國所欣賞,他憂憤不堪,決定居住到九夷之地去。

孔子認為九夷是禮儀之邦,九夷在《后漢書·東夷傳》中被這樣記錄道:“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現在的江蘇連云港是當年少昊東夷之國的東南境,也是孔子欲居的九夷之地。連云港境內的云臺山又被稱為郁洲山,深陷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中,此海在古時被稱作“東海”。《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說:“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即說的是云臺山。

云臺山有山峰百余座,山勢連綿,群峰爭秀,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鋪天蓋地之鳥從林中驚飛,騰空之羽遮天蔽日。當鳥群棲息時,其景象更是十分壯觀奇美,但見濃綠的樹葉間五彩斑斕、流光溢彩,美麗的鳥羽猶如華貴的柔緞遍布林間。林中時而空寂,無一聲鳴囀,時而鳴聲四起,仿佛珠玉墜落玉盤。如此神靈寶境、人鳥皆禮之地,難怪孔子向往之極。然而孔子只是徒勞思、空牽掛,他最終未能成行,因為他的弟子們不贊成他此行。尤其是子貢更是擔憂,害怕孔子一腔向往地去了,卻受到鄙陋無禮的接待。孔子力陳此行的理由,認為只要自己以德教之,就不會有鄙陋之舉了。但除了子路之外,還是無人贊同。孔子無奈之下只得打消了心頭的熱望。孔子雖然最終未能成行,但為了了卻心中之愿,他來到海邊,登上山頂去眺望海中的云臺山。云臺山青云出岫,白霧繚繞,一派人間仙境之景,然而孔子只能是望海興嘆了。至今,連云港新浦西南處還留有當年孔子登臨的“孔望山”,以及由明朝修建在山上的“問官臺”。

不論是少昊魂歸故里的防山,還是孔圣人一生向往的云臺山,無不都記載著東方玄鳥氏的千古傳奇。當年的高天后土之下,東方玄鳥氏攜帶著東方大海的波瀾神韻,以天命玄鳥的神姿步入厚重的歷史,延傳數代之后,其后裔秉承先祖之基終于開創出長達六百年的商王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鄂尔多斯市| 治多县| 宿松县| 江陵县| 望奎县| 庐江县| 江源县| 高阳县| 潮安县| 平邑县| 秦皇岛市| 大邑县| 黄浦区| 探索| 朝阳市| 图木舒克市| 泽普县| 稷山县| 任丘市| 日喀则市| 敦煌市| 合山市| 永城市| 莎车县| 通许县| 枣强县| 蓝山县| 长治市| 崇仁县| 陇川县| 衡水市| 沭阳县| 南充市| 呼图壁县| 谢通门县| 万载县| 万山特区| 乌拉特前旗| 清新县|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