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關系(4)

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一切,切忌熱心包辦和冷淡蔑視。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就支持他們去做。孩子缺乏經驗和技術,有時失敗了,或者有什么失誤,這是正常現象。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父母應多進行安慰和鼓勵,幫助他們找出原因,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護。

4.對孩子寬嚴相濟

要做孩子的朋友,既對孩子嚴格要求,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隨時給孩子引導和指引;又把孩子作為平等的伙伴,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尊重孩子的一切;還要給孩子確實到位的幫助,讓孩子心里踏實,心理安全,健康長大。

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對孩子表示信任,而要表現在行動上,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的父母,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因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績上不去,屢遭挫折,心理壓抑,心情煩躁,他們多么希望父母說幾句鼓勵的話,以減輕心里的負擔。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此時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邊一遍遍嘮叨此事,即使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招來的卻是孩子對父母的反感,而且因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進取的勇氣,甚至厭學。

總之,父母應該同孩子們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關系。因為孩子們不僅需要在生活上能撫養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年齡大、閱歷廣,愿意傾聽,奇-書∧網能夠給予自己忠告和幫助的“忘年交”。

如果父母還沒有和孩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朋友關系,雙方不妨現在就坐到一起,開誠布公、推心置腹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把彼此的想法告訴對方,這樣才會更好地消除隔閡,化解代溝。其實父母慢慢地就能體會到,同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非常有趣,也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請記住:父母應該是孩子最信賴的好朋友。

⊙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理解孩子的心

〖場景再現〗

在一個悶熱的下午,李心潔渾身是汗地騎著自行車在人流車流中艱難地行進。女兒坐在李心潔的車后,向她講著在班里與同學鬧別扭的事,勞累疲憊、心里正煩的她毫無反應地聽著。

漸漸地,女兒的聲音弱了下來。突然,她小聲說:“媽媽,我差點兒忘了,老師讓買一盒橡皮泥。”李心潔不耐煩地說:“早干嘛去了,剛才路過文具店為什么不說!”誰知當她極不情愿地帶著孩子返回文具店時,女兒竟然氣鼓鼓地自己跳下車,恨恨地說:“不買了,回家!”說完,頭也不回地徑直往家走。

一進家門,李心潔就沖到女兒面前質問她為什么這么不聽話。女兒眼淚汪汪地望著她說:“媽媽,你知道嗎,我們小孩兒也很可憐!”李心潔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擊。女兒的小臉通紅,哽咽著:“媽媽,你們父母心煩的時候,可以我們發火;我們心煩的時候,找誰發火呢?你知不知道,我們有時也很難受……”孩子的話使李心潔的內心長時間無法平靜下來。

“我們也很可憐”,這句話使李心潔猛醒,她知道,自己粗暴的態度已經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望子成龍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親情溝通、繁重的學習壓力……他們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溝通。許多父母常常忽視了這一點,而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只看重每次考試的分數,卻不知道這樣做會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所以,許多的孩子便變得不愿和父母說話。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么不會和父母產生代溝,又怎么不會心生隔膜呢?

從這以后,李心潔就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塊空間,讓她去容納孩子的喜怒哀樂。她知道不僅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孩子,更應該悉心去體味孩子那一顆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從此,她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密切,代溝這堵墻在她們的身上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深度詮釋】

我們曾經也是孩子,也曾因為父母拒絕了我們的正當要求,因為一次誤解而遭斥責……這種傷害往往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痕,有時甚至會伴隨我們一生。今天,做了母親的我,卻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和煩惱而把不良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全然不顧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承受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要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實意圖。而許多父母老是在那里自以為是地評價,孩子的話就總是被打斷,使他根本無法完整地表達一件事。更何況,父母的評價總是站在一個成人的立場上,有些評價對孩子來說也許不太適合。

父母應該做的應該是:認真聽完孩子的話。這不僅是在對孩子進行平等做人、平等對待別人、平等對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是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作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換位思考,對孩子的訴說才會認真聽下去,才能產生交流中的互動。否則,沒等孩子說完兩句話,就不耐煩了,那就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學會傾聽、樂于傾聽,并善于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領會孩子的思想意圖,分享孩子的快樂,真誠地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體貼去化解孩子的煩惱,營造出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環境;也才能贏得與孩子的真誠友誼。

因此,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忽視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唯有如此,父母們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才能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親密關系,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性格。

親子關系品質的加強要依賴傾聽,除了建立親密關系外,還能提供良好的素材,孩子在人生旅途中會發展成什么樣與父母親有很大的關系,父母可以深刻影響孩子的身影,但父母親很難去決定孩子這一生會走的方向,影響層面何在?在于父母們提供了什么素材與對待他的方式。所以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有兩種目的:一方面讓孩子發展健康性格;另一方面幫助孩子發展“人生腳本”。

有人說,教育就是不斷消除誤解的過程。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父母們都應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話語,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

父母們都想保護孩子,以免他們失望、受挫或與別人發生沖突,但父母不能將他們永遠地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理解并處理不愉快經歷的感受。通過與父母共同分擔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將會減少傷害和壓力,同時也逐漸增強了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在面對挑戰和日常生活中的失意時,他將會作出較好的選擇。

【專家支招】

怎樣才能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不妨作為父母們的參考。

1.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為表現,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孩子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話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的關注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愿意分離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孩子開口向父母講話時,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對孩子的感受進行確認

在仔細聽取孩子的訴說并觀察其面部表情后,對他的感受進行猜測并試著確認。如果第一次的猜測不正確,再試一次。講話時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靜,且語速要緩慢。當猜測不正確時,應鼓勵孩子幫助父母糾正。

只有在幫助孩子確認其感受之后,父母才能給他提供忠告、建議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情境。如果父母先給予這些幫助,那將會妨礙孩子努力去表達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總之,只有當父母真正理解孩子的表達時,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

〖場景再現〗

一位上班族媽媽,每天不得不很早地離開家,她的小寶貝們很少能對我說“再見”。為了能讓孩子們知道她有多么的愛他們,每天早上離家前,她先悄悄地進入他們的房間,給他們每人臉上一個深深的吻,到孩子們起床時,會從鏡子里看見媽媽留下的鮮紅的吻,知道媽媽是愛他們的,并向他們說“再見”。

每逢周末,這位媽媽會把準備好的午餐放在一個野餐籃里,帶著她的舉行一次美妙的活動。一整天,她和孩子們一起散步、放風箏、玩球。她的寶貝們知道,這是一周中最特殊的時間。

【深度詮釋】

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更有調查表明:如果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真高興,你是我的寶貝!”等,以及經常擁抱、撫摸和親吻孩子,會慢慢地給孩子以自信。孩子們長大后注定要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親子行為溫暖的人更能對付社會環境的壓力,并避免那些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有人說:美國是孩子的天堂。那么就讓我們看看美國的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孩子。

一位美國爸爸如是說:

我會常常用又大又暖的毯子裹著女兒,帶她到庭園里,讓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們一起觀賞月亮和星星,這對我們倆來說是最美好的時候。

我給我的每一個孩子都保存了一本他們四到九歲的日記。我讓他們知道,我是多么地愛他們。沒有這些記錄,他們的一些重要瞬間、美妙時刻將很容易被遺忘,也靠著這日記,他們成長中的趣事、思想乃至“惡作劇”都能如實地記錄下來。

記得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的父親常雙手握住我的手,目光凝視著我,然后握我的手三次,好像對我說:“我愛你。”現在我也用同樣的方式,試著握住我女兒的手,女兒會用雙手回握我,我非常激動。

【專家支招】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連母雞都會的。”大家都知道,“母愛”是無私的、是奉獻,但在這兒,“無私奉獻”并不是“崇高”的代名詞,因為“母愛”只是任何動物都具備的一種本能,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人有意識,因此,人在愛自己的孩子時頭腦一定要有清醒意識,要有原則地、理智地去愛。但是,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卻不知道怎樣合理地去愛孩子,甚至造成了以下幾種不正確的教養態度。

1.溺愛型

這類家長很愛孩子,但這種愛缺乏理智和分寸,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包括無理的要求。久而久之,父母的權威就喪失殆盡,教育便無從談起。這種教養形態下的孩子自然是任性、自私和懶惰的。在幼兒園中,他們是很難與同伴相處融洽的,對于老師的教育也是難以接受的。

2.放任型

這種類型的家庭無論孩子想做什么一點也不關心,也不責備,讓子女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放任兒童自行發展,對孩子的家教幾乎為零,對子女的行為沒有明確的或沒有什么要求,對他們的獎懲往往是隨心所欲的。或者,這類父母本來就以自我為中心,業余時間大多花在自身的娛樂或工作上。

3.專橫型

與以上兩種方式截然相反的是,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意見和愿望不容易表達,正當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常常受到父母的斥責和禁止,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尊重,缺少參加社會交往的機會。家長和孩子之間缺少溝通。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易形成畏懼、利己、缺乏安全感、對人不能寬容等特點。在與同伴的交往中,也不多用語言去跟別人商量、交流,而多用的是一些粗暴的行為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搶玩具、搶椅子等。

4.不一致型

這一類型的家長對待子女的態度,依父母當時的情況而異,有時非常嚴厲,有時非常溺愛;或是父母雙方或家庭成員之間一方非常嚴厲,另一方非常溺愛,對子女的態度不一致。這一類型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意識的,但方法多變、配合不好,以致教育效果不理想,也容易引起各種矛盾,對幼兒的成長形成許多不利的因素。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有意識地愛孩子是培養孩子安全感和勇氣的最重要的方法。當孩子被無條件地愛著的時候,他的自信心會大增,在他的心靈中會感受到自我價值的產生。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要求孩子做出相應的行為或取得相應的成績,然后再給予孩子與之相適應的愛,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成了“生意”關系。這種有條件的愛,極大地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還需要做出相應的動作,父母才能愛自己。孩子在意識深層感覺的是屈辱,是人格的貶損,是自尊心的傷害。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遺棄與遺忘。對孩子來說,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穩定、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這樣,人才能勇敢地冒險,不怕艱苦。這種愛的需要是人類的最基本的需要。

⊙每天給孩子多一分關注

〖場景再現〗

一天,一個中學校長氣沖沖地對班主任說:“我去上廁所,回到校長室,正好看到這個女孩在翻我的抽屜,手里有兩枚一元硬幣。”

班主任聽后倒抽一口冷氣,氣急敗壞地說:“昨天你私進美術室拿走四罐橡皮泥的事,還沒有解決呢,今天居然……”班主任像泄氣的皮球坐在凳子上,打量面前這個膽大妄為的女生:亂糟糟的頭發,臟兮兮的衣服,光從外表就是一個不惹人喜愛的孩子。

“你去校長室拿了多少錢?”

“就兩元。”

“做什么用?”

“買鉛筆。”

“為什么不問家長要?”

“他們不給,說我亂花錢,他們只喜歡弟弟。”最后那句話充滿委屈。

放學后,班主任去了女孩家做家訪。

女孩所謂的“家”只是一個汽車庫,悶熱、潮濕,屋里亂七八糟堆滿了生活必需品和勞動必需品。

與女孩的父母的交談中班主任得知:女孩從小在農村長大,祖輩也甚為嬌寵,為了上學才來大城市與父母一起生活,家中還有一個弟弟,父母在車站靠幫人拉行李運東西謀生,每日起早貪黑、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姐弟的生活,即使有空閑,也僅對家中的男孩關注多一些。于是經常看到女孩臟兮兮的衣著、亂糟糟的頭發,同學的疏遠也就難免了。女孩小時候也是被祖輩寵愛著長大的,如今在家中在學校都備受冷落,幼小的心靈就這樣迷路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承德县| 平邑县| 喀喇| 敦化市| 安陆市| 固始县| 杨浦区| 武宁县| 招远市| 万年县| 岱山县| 五峰| 堆龙德庆县| 民和| 正定县| 阿拉善盟| 武川县| 宣武区| 勐海县| 休宁县| 西乡县| 尼勒克县| 社旗县| 永宁县| 焦作市| 怀仁县| 贞丰县| 孟村| 梓潼县| 临潭县| 上高县| 宜兰县| 仙居县| 建始县| 碌曲县| 达拉特旗| 电白县| 高清| 玉田县|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