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1)

⊙尊重孩子,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

〖場景再現〗

有一位母親當過三十多年老師,卻犯了一個后悔莫及的錯誤。一天,她發現兒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煩悶地走來走去,非常替孩子著急。

她隱隱知道,上高中的兒子在談戀愛,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禱:兒子啊兒子,你可有點出息,別為這么點兒事想不開!

一會兒,兒子出門了,媽媽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設法撬開了兒子的抽屜,取出了兒子的日記。可是,當她翻開日記時,手卻像被燙了一樣——原來兒子在日記中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媽媽,我料定您會來偷看我的日記,我瞧不起您!我有煩惱是自己的事,您不必管我,我能挺過這一關!”

這位母親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還是應該尊重孩子啊。”

【深度詮釋】

孩子是什么?孩子不是玩具、附屬品、動物、機器……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人”。所以孩子也有天賦人權,但在我們這個民族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孩子的諸多權利卻常常被忽視。我們常常以那種君臣的心態面對孩子,父母、老師是皇帝,孩子是臣民,成人永遠沒有錯,孩子卻總是錯得離譜。孩子在成長的生命里,只是被保護、被限制、被約束、被處罰,可他們該有的應該被尊重的權利卻很少被提及。孩子常常被父母用于滿足自己未曾圓滿的夢,于是他們沒有自己的理想,有的只是大人的期待。

尊重孩子,是因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且被認為是一個權利主體。他(她)不是父母的附屬物,他們的人格尊嚴受國際、國家和地方各種法律法規的保護。所以父母應該尊重孩子,上面這位母親認為孩子能力提高了,才意識到要尊重孩子,其實是不正確的。從法律角度講,無論孩子是否有這種“能力”,他們都應該受到尊重。

從另一角度說,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并可能學會尊重別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條件。由于孩子年幼,自尊意識處于稚嫩狀態,特別容易受到傷害,所以更應當給予保護。可以說,是否尊重孩子,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值得父母們予以特別的重視。

新一代的父母們對民主的意識有足夠的認識,無論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在對待社會及工作問題上,人們常常能自動地應用民主概念。但在家庭中,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卻時常暴露出潛在的家長意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成年人認為孩子們年幼無知、體力缺乏、毫無經驗,完全在自己的保護傘下,并對他們負有完全的責任,因而也就有了權力來指揮他們。于是表現為獨斷專行、主觀片面,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去體味孩子的感覺。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位置便有了傾斜,過分看重了自己的權利而忽略了孩子們的權利。每一個孩子都是有主動性的個體,因而也就有了權利。即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也不能忽視他的權利,隨意調遣。

【專家支招】

尊重孩子,按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說,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以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這些權利一概受到法律的保護,當然還包括兒童的隱私權(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就是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孩子其實應該有很多被尊重的權利,但卻常常被忽視。

1.平等權

孩子是世界和平的象征,在孩子的世界里沒有國界、階級、種族、職業、性別、偏見等,但成人世界的不平等觀很快會感染孩子。所以老師應該傳授孩子真正的平等權,一種不以成績、不以長相、不以家中財富作指標的平等。人生本來就有智愚之分,也有興趣與品位不同之別,這些差異足以左右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但那不代表孩子的全部。跑不快的孩子也可以享受與人競逐的快意;圖畫畫不好的孩子,依然可以彩繪出他心中的天地。但是老師的否定與拒絕會是一個重要的變量。惟有平等的待遇,孩子才不至于在挫折中流失掉學習、生活的樂趣。平等地看待每個孩子,孩子方能學會平等地看待自己。

2.分享權

孩子有權把在學習中所看見的、所聽見的、所想的一切“報告”給成人,包括宇宙的變化、天地的迷惑、世界的困境,這叫分享。孩子是很善于與他人分享的,只要你給他這份權利。反而是我們成人把這項有趣的法寶早早地遺忘殆盡。而分享應該是雙向的,家長快樂的事也可以和孩子說一說。別說這只是個人的想法,孩子從不這樣認為,他們以能分享家長的心事為榮,只要你給他們機會,孩子會很樂于聆聽。

3.體驗權

體驗是孩子汲取智慧的泉源,體驗是促進兒童心智發展的花園。但我們的父母、老師卻常常會不由自主地阻撓孩子體驗世界。在自覺不自覺中我們剝奪了孩子與日月星辰、山川泥土肌膚相親之權,也剝奪了孩子感知生命的權利。所以盡管今天的孩子帶著很多的知識來到學校,他們帶來了對身邊和遙遠世界的廣闊的視覺認識,帶來了大量的圖像、事實和幻想,然而今天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卻越來越遠離自然界。可是老師、家長應該明白,沒有親身體會,難以建構自己的一套智慧邏輯。所以,讓我們把體驗權還給孩子,告訴他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4.探索權

人究竟是如何長大的?是“探索”。人總是在各式各樣的探索中找出自己的定位。然而父母的擔憂、禁忌,卻是妨礙孩子探索的最大的元兇,孩子的探索或許會因此而停止。所以孩子說我想知道魚睡覺閉不閉眼睛,家里的灰塵為什么特別多,蜜蜂是如何采蜜、筑巢、做蜂蜜的,茶是怎么種、怎么采、怎么做的……,父母不要給予太多的限制,也不要說這與我們的學習毫無關系。探索是頑皮的,父母應該給以容忍。探索是危險的,父母應該給予安全。太多的限制只會毀滅孩子的智慧,會妨礙他們成長為真正的人。

5.獨立權

獨立的孩子比較有主見、喜歡爭論、不聽使喚、常常特立獨行,既有的成規不一定能應用在他們身上,他們不喜歡受到束縛,更不想聽從天命、墨守成規,如果孩子時時響起與家長不合拍的不和諧之音,必然會令人頭疼。所以父母寧愿提供枷鎖,也不愿讓孩子放手一搏。所以,給孩子獨立權,讓孩子自己演自己,允許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宣布思想獨立、人格獨立、個性獨立、興趣獨立、品位獨立、說話獨立(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欣賞角度獨立,這需要極大的雅量與容忍,容許孩子有自己的聲音,容許孩子可能犯錯誤,容許孩子跌跌撞撞。孩子其實不怕跌倒,怕跌倒的是成人,孩子是用跌倒的方式認識這個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需要成本,跌倒就是該付出的成本之一。

孩子還有很多的權利,如生氣權、快樂權、運動權、被鼓勵權等等。說以人為本,那么首先從承認孩子也是“人”開始,真正從人性出發尊重孩子一切的天賦人權,尊重意味著孩子有權決定自己的事物,在尊重環境里成長的孩子才有機會慢慢浸染人文色彩。

也許,您看了這些權利會坐不住了,這么點兒的孩子有這么多權利,誰還管教得了?其實,一個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比一個不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更好教育,因為所有兒童權利都在教孩子做人,

⊙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場景再現〗

小華從小就非常喜歡小動物,而且非常熱衷于研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初中時常常因為觀察小動物而弄得渾身是泥。父母對此非常生氣,覺得他不務正業,于是就想方設法阻止他去外面玩。父母希望他學鋼琴,以便將來中考時加分。

開始,他總是趁著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園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一次,他把一個黑色的蜘蛛帶回家后,父母大發雷霆,訓斥他不應該把這么臟的東西帶回家。爸爸還一腳踩死了蜘蛛,媽媽竟然摔爛了他積累了好幾年的裝著各種標本的“百寶箱”。那一刻,小華愣住了,回到自己的房間默默坐了一個下午。

從那以后,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變得沉默寡言,父母為此非常發愁,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智力有問題。

而小華的生物老師說:“小華這孩子特別聰明,如果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生物學家。”

【深度詮釋】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犯像小華父母這樣的錯誤。像小華父母這樣干涉孩子的興趣,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危害。

一是父母對孩子興趣的過分干涉會使孩子對自己的愛好產生片面的認識,認為自己沒有眼光、沒有本事,從而否定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變得沒有自信。

二是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聽孩子的解釋,不從孩子愛好出發去了解孩子真正喜歡和感興趣的,這樣做既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還會使孩子覺得父母不能理解、尊重他,而產生逆反心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就會學得更輕松、更快樂。他們也非常愿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不知疲倦。如果不去考慮孩子的愛好興趣,而是強加給孩子父母認為應該學的東西,會使孩子失去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

三是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強加給他們一些學習任務,就會使他們產生抗拒心理。有些孩子本來對音樂不感興趣,被家長“逼迫”著每天練琴,結果琴技總是沒有提高,于是恨鐵不成鋼的家長開始斥責甚至打罵孩子,用“你怎么這么笨”等詞語責罵刺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開始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則變得自卑并產生自閉傾向。

父母對于這一點要認識明確。遺憾的是,有的父母仍然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多不愿承認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有獨特的興趣與愛好。曾經發生過這么一件事:有個父母強迫坐不住的孩子彈琴,以致孩子只得砸斷自己的手指以示反抗。像這樣不顧孩子的抗議,父母像催命一樣催促著孩子去學自己不喜歡學的東西,都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愛好的表現,其后果可想而知。

【專家支招】

有的父母也想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卻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么,作為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做法:

1.善于發現,為孩子創造條件

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試著引導孩子多在興趣方面下工夫,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機會,創造條件,讓孩子無憂無慮地在自己喜愛的天地里暢游。這樣會激發孩子的最大潛能,從而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

那么,父母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呢?這就首先需要父母養成仔細觀察孩子的習慣,孩子反反復復做的事情往往就是他們感興趣的;其次,父母應該站在一個平等的立場上與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問問孩子喜歡做什么,或許父母從孩子天真的回答里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其實,父母應該從小發現、鼓勵和培養孩子有一種或幾種愛好。這樣會使孩子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和期待,對人的一生都是有積極作用的。在孩子選擇興趣愛好時,固然需要父母的引導,但絕不可以代替孩子。

2.尊重孩子的喜愛和興趣

在今天多彩多姿的生活里,人的個性和興趣得到較充分的發展。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即使孩子的這種興趣愛好可能與父母的期望有差距,但只要是正當的嗜好,就應該尊重孩子。因為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他的創造力和潛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他的專注、認真、持之以恒的習慣和意志品質也可以得到鍛煉,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3.培養孩子興趣,切記不可盲目跟風

現代父母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掌握多種技能,能夠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但是很多時候父母并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而是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有時甚至跟風,看到現在流行什么就讓孩子學習什么。

孩子就這樣在父母的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被動接受,孩子的興趣愛好得不到滿足,孩子的特長得不到發揮,導致孩子厭學并把這種情緒發泄到其他學科,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

當然,父母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也不能聽之任之,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如果孩子因為沉浸在某個興趣愛好中,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父母還是應該給一定的干預,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兩者之間的關系,合理安排時間,但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切不可簡單地制止。

⊙讓孩子自主選擇朋友

〖場景再現〗

一位女孩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母很怪,他們對我的朋友總是特別敏感。

如果我想和女同學交朋友,需要經過他們的“資格審查”。學習不好的不能交,講話太多的不能交,打扮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靈活的不能交。如果我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談。你瞧,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我還能有朋友嗎?一次歷史考試結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班上的兩位男生同路,誰知吃晚飯的時候媽媽卻問我:“和你同路的那兩個戴眼鏡的人是誰?你在左邊,他們兩個在右邊?”我真受不了媽媽這種詢問的態度,但我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在他們眼里,我已經是個心里有秘密的半大不小的人了。

還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的路上碰見兩個同年級的男生,大家平時都挺熟的。那天,他們說想到我家去聊聊,順便認一下門。我答應了。雖然我知道父母將會怎樣為難我,可我還是帶他們到我家了。路上我跟他們說,要他們對我父母說他們是我的同學,是來找我借書的。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希望又被父母罵,不希望弄得不愉快。到了我家,還好,父母還算給我留面子,沒有當時把他們趕走。但是,爸爸不時地到我的小屋里來看看,其實他是來監視我們的。那兩個同學也覺得很別扭,沒坐一會兒就走了。

我把他們送出門,剛回到家,爸爸就鐵青著臉問我:“他們是干什么的?”我說是我的同學。他又問:“跟你是一個班的嗎?”我說不是。爸爸又說:“那你怎么把他們招引來了?”我當時就忍無可忍,什么叫“招引”啊?爸爸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來挖苦我?那一天,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上床睡覺的。

【深度詮釋】

父母們可以想一想,在您的家里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也許,您的家庭中沒有這種“比較過分的事件”,但您是否給孩子的成長提供過一些與伙伴交往的機會?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沒有兄弟姐妹,他們需要與伙伴們的交往,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專家支招】

對于孩子如何選擇朋友的問題,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

1.父母有必要建議孩子選擇朋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钟山县| 莲花县| 南和县| 昔阳县| 涞水县| 乐亭县| 达孜县| 德格县| 乃东县| 陕西省| 个旧市| 皮山县| 西藏| 遵化市| 托里县| 察哈| 板桥市| 灌阳县| 厦门市| 峡江县| 黔东| 广平县| 安远县| 江山市| 响水县| 贡嘎县| 万荣县| 江川县| 同江市| 广昌县| 清新县| 文山县| 阜新| 大安市| 洪湖市| 喜德县| 阿克陶县| 汨罗市| 达州市|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