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笑談心靈的平靜和幸福(1)
- 小幽默大智慧大全集(超值金版)
- 龍飛
- 4683字
- 2014-03-14 16:32:37
卷首引言。
今天你很快樂,因為老板給你長薪水了。過了一段時間, 你又不快樂了,因為你又要求加薪水,而老板沒同意。
快樂是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后,新鮮刺激持續的一段暫時性過程, 要靠不斷的重復刺激來維持。
“我真幸福,有你陪伴度過一生”。
幸福是你對已經擁有的現狀很滿足的狀態。
快樂相對幸福短暫,但快樂比幸福容易得到。 即使你的家庭不幸福,也可在外面享受到快樂。盡管你不太愿意回家,但還是要回,因為家比外面安全, 安全感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幸福有一種安定、責任和長久的感覺,快樂與安定和責任無關,盡管有的快樂也很長久。
享受幸福的人,往往并不滿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被誘惑而尋求刺激。為得到短暫的快樂,而破壞已擁有的幸福。當人們沒得到或已失去幸福后,會期望、懷念一種天長地久的幸福,但幸福和快樂不同,用金錢買不到。當你得到你想要的時候, 要珍惜你的擁有, 如果貪心得到更多而不珍惜擁有, 就會失去而痛苦。珍惜幸福是一種智慧,快樂的尋求只需小聰明就夠了。
幸福給人一種博大、無限、長久、深遠的感覺,象大海和天空。快樂則是一種具體、短暫、刺激的動感,更象大海里唱歌的波浪和天空上跳舞的云朵。
“坐在鋼琴前行嗎”。
一天,在某地的劇院里舉辦魯賓斯坦獨奏音樂會。
音樂會開始前,魯賓斯坦站在音樂廳的大廳里,看著一大批觀眾涌進來聽他的音樂演奏。包廂的服務人員不認識他就是演奏家,還以為他是個買不到票的觀眾,就關切地提醒他說:“真對不起,先生,今天已沒有位置了。
魯賓斯坦溫和地說:“那我坐在鋼琴前行嗎?”
大智慧:真正有素養的人絕對不會和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計較,因為他們明白:這些人更需要別人的尊重。
避雷針與嬰兒。
避雷針的發明者、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1706-1790年)正在邀請人們參觀他的新發明。其中一個闊太太問:“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蘭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嬰兒又有什么用呢?”
大智慧: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把眼睛老是盯在那些當時就能夠發揮作用或產生效用的東西。能量越大的東西,一開始看起來越是“無用”的。
巨人與侏儒。
曾長期擔任倫敦威斯敏斯特公學校長的理查德·巴斯比(1606-1695年),有一個裝滿智慧的大腦,可惜的是他個子太矮小。一次,他走進一家咖啡館。人很多,也很擠。正當他往里擠時,忽聽后面有人叫道:“喂,‘巨人’,可以把我帶到座位上去嗎?”原來說這話的是身材高大的從男爵,此人以膚淺、放蕩出名。
“呵,‘侏儒’,當然可以。”巴斯比應聲答道。
那位從男爵忙上前解釋說:“請原諒,我不是在取笑你的身材,我是指你的才智。”
“我也不是指你的身材。”巴斯比回答說。
大智慧:在人身上,有很多東西是不可改變的,比如你的出身、你的身高、你的相貌等等。但是,有很多東西又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你的學識、你的品質、你的習慣等等。你關注哪些方面,決定著你的品位和檔次。
來不及考慮。
愛迪生75歲時仍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呢?”愛迪生裝出一副十分為難的樣子,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來得及考慮呢!”
大智慧:有的人活著,每天都在思考著各種大問題,吃、穿、住、行等問題從來就沒有進入他們的視野。可以說,對個人問題和物質問題投入精力越少的人,越是純粹的人,因為他們距離動物性越來越遠。
模仿。
一次,好萊塢為電影表演藝術家查理·卓別林舉行生日宴會。宴會結束前,卓別林用抒情高音演唱了一首意大利歌劇插曲。在座的一位朋友驚嘆不已:“查理,我們相處多年,也不知道你唱得這么好啊!”卓別林回答:“我根本不會唱歌。這只不過是在模仿劇中人恩瑞柯·卡如索罷了!”
大智慧:中國古代有個成語叫做“虛懷若谷”,意思是說,人的胸懷就想山谷那樣空蕩蕩,不留任何名利概念。不執不著,不但造詣上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境界上業渾然與天地一體。幽默大家卓別林在渾然不知的狀態中已經成了一個很優秀的歌手,如果它刻意去追求呢?我想可能是另外一種景象。
陪同。
1962年,肯尼迪一家訪問法國。杰奎琳(肯尼迪夫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法國人民和戴高樂總統對她頗有好感。在巴黎的最后一天,肯尼迪在夏樂宮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對記者們說:“我覺得向在座的各位作一下自我介紹并無不當之處。本人是陪同杰奎琳·肯尼迪到巴黎來的男士,為此,我感到很榮幸。”
大智慧:你是否也曾因為失去了風光的機會而大感不悅?你是否也曾因為被自己得妻子搶了風頭而醋味大發?看看總統肯尼迪吧!老子說:“不以為大,而終能成其大” 肯尼迪的大度和幽默最終成就了自身永久的魅力。
我就沒說話。
一座古廟住著三個和尚:一老兩小。
一天,三個和尚坐著年景。按佛門規定:念經要閉目,只許默念經文,不許說話,以示虔誠。有個和尚實在悶得不行了,便偷偷睜開眼。
突然看天陰了,不由自主地說:“噢,要下雨了!”另一個小和尚推他一把:“不許說話。”這時,老和尚哈哈大笑,得意地說“還是你們的道行淺呀!看,我就沒說話。”
大智慧: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家庭的不幸卻各各不同。想來最高的境界應該只有一種吧,所以就難怪有如此之多的無境界之境界。
學習的動力。
被稱為“幾何學之父”的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約公元前330-前275年)對他的學生們循循善誘,不厭其煩;然而,當孩子對學習產生動搖時,他也會用辛辣的諷刺來鞭撻他們。一天,歐幾里德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幾何第一定理,講著講著,他發現一個學生在底下坐不住,一會兒和旁邊的學生說說話,一會兒又在桌下做小動作。歐幾里德有意停頓了一下,用目光示意這位學生注意聽講,沒想到這位學生卻突然站了起來,問道:“請問先生,學習幾何究竟有什么實際好處?”歐幾里德聽罷,沉默了一會,轉身吩咐一旁的傭人:“拿一點兒錢來給這位先生,看來,沒有錢他是不肯學習的。”
大智慧:真正的學習和鉆研是沒有功利的。只有在再沒有任何功利的心態下,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學到真正的東西,也只有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會有學習的持久動力。
園丁的故事。
一個美國女子到巴黎游覽。有一天她看到有個老頭在一所別墅花園里澆水,那勤懇認真的姿態,使這位美國人很有好感。她想,法國人真是頭等的園丁,在美國百里也難挑一,現在既然邂逅,為什么不帶一個回國去呢?于是她就走到那位老頭跟前,問他愿不愿意赴美國去做她的園丁,她可以給他很高的工資,還可以負擔他的旅費。又把美國瞎吹了一陣,仿佛那兒遍地是黃金,外國人去了都可以發財。“夫人,”老頭兒回答說,“真是不巧得很,我還有另外一個職務在身,一時離不開巴黎。”你統統辭掉吧。好在我會給你補償的。你除了園丁,還兼營什么副業?是養雞嗎?”“不是,”老頭說,“我希望他們下次不要再選我,我就好來接受你給的差事。”“選你做什么呀?”“選我做總統。”“你是……”“我就是安理和總統。”
大智慧:境界最高的人是那些既能出世,又能入世,境界向上,眼睛向下的人。這些人可以在繁瑣的事務中游刃有余,但永遠不會被繁瑣的事務所羈絆。
終生只能單身。
德國杰出的自然學家亞歷山大·洪堡德在喀山拜訪俄國非歐幾何學的創建者羅巴切夫斯基時,他問數學家:“為什么您只研究數學呢?據說您對礦物學造詣很深,您對植物學也很精通。”
“是的,我很喜歡植物學,”羅巴切夫斯基回答說,“將來等我結了婚,我一定搞一個溫室……”
“那您就趕快結婚吧。”
“可是恰恰與愿望相反,植物學和礦物學的業余愛好使我終生只能是單身漢了。”
大智慧: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不知從何時起,愛情和婚姻成了我們人類生活的“必需品”, 也不知道愛情和婚姻浪費和束縛了多少人類的智力資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婚姻和愛情使很多人失去了滿可以讓他享樂終生的“業余愛好”。
萬能的復信。
弗蘭西斯·克里克,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他成名后,每天有大量的人來訪和來信,使他應該不暇,無法工作。后來,他終于想出了一個方法,設計印制了一種“萬能的復信”,信上說:“克里克博士對來函表示感謝,但十分遺憾,他不能應您的盛情邀請而給您簽名;赴宴作講演;參加會議;贈送像片;充當證人;擔任主席;為您治病;為您的事業效勞;充當編輯;接受采訪;閱讀您的文稿;寫一本書;發表廣播講話;作一次報告;接受名譽地位;
在電視中露面……”對方的來信提出什么要求,他就在相應的地方作記號答復。很快,他就從難于應付的困境中解放出來了。
大智慧:一個獻身于某一事業的人對隨之而來的名利金錢根本毫無興趣。
難以入睡。
一位汽車司機把車停在路邊,以便打個盹。當他躺在坐椅上時,有人問時間,他看看表說:“快到8點了。”他剛入睡,敲窗聲又響了起來:“先生,您知道時間嗎?”他只得再次看表,告訴他:8點半了。敲窗人太多,他根本無法睡好,于是寫了個小條子貼在車窗上:“我不知道時間!”太瞌睡了,司機再次躺下。但幾分鐘后,一位過路人又敲起了窗戶:“喂,先生,現在是9點差一刻!”
大智慧:越是我們不希望的結果,越是容易發生。也許別人帶給你的麻煩正是出自他對你的關心而已。既無惡意,何必放在心里。
職業。
“您為什么選擇了這樣一個危險的職業呢?”有人問獵捕大象者。
“是很遺憾,”獵人回答,“說來話長,那時正年輕,來到非洲想研究蝴蝶。可到野外的第一天,就把眼睛給弄丟了……”
大智慧:職業和事業是不一樣的。眼力的不同決定人選擇不同的職業:有的人把職業當成事業,有的人把職業當成了職業。
重大損失。
前幾天,帶著兒子回老家,兒子在他爺爺家發現了許多壹分硬幣,在我們家這種錢早已被我“化零為整”了,所以兒子見了壹分硬幣感覺很新鮮。我對兒子說:“你喜歡就拿幾個吧。”兒子拿了三個,我對兒子說:“好好保存著,等你當了爺爺,這三分錢說不定就值三千元呢!”
回來的路上,兒子在車上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一個勁兒摸口袋,然后一聲驚呼:“爸爸,我的那三千元錢不見了!”接著,滿車的人都用驚異的眼光望著我兒子。
大智慧:當我們真正丟失了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往往總是把它定價為它將來可能的最大的價值,以此來讓自己更痛心。其實,丟掉的也許在若干年后不值分文。
如此湊巧。
父親每天晚飯后坐在沙發上看報紙,四歲的小鈴很迷惑地問:“爸爸,好奇怪,為什么每天發生的新聞都剛好填滿一張報紙呢?”
大智慧:我們的心靈不也是一張白紙嗎-面對多如牛毛的信息和紛擾,是不是也應該有所甄選,凈化心靈-因為簡單就是寧靜!
水蜜桃。
有一天,五歲的小惠望著姑姑的臉說:“姑姑,你的臉好像水蜜 桃喲!”姑姑高興地抱著她左親右親,并問:“是怎么象的?”小侄女天真地回答:“上面都有細細的毛。”
大智慧:童言無忌,最是開心-當我們羨慕孩子們的無憂無慮的時候,是否也該為自己的心靈刷刷新,讓它透明一點,就像孩子們那天真無邪的水靈的大眼睛!
還活著。
襁褓中睡熟的小寶寶,有時靜得出奇,我就趕緊用手去探探是否仍有呼吸,先生因此笑我“神經質”。
夜里睡覺時,先生鼾聲大作,我無法入睡,氣煞人也!只好擰他 一把。“唉喲!”只聽他笑道:“打鼾有啥不好?讓你知道我還活著啊!”
大智慧: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極端,但是,如果我們把心靈也推向了緊張和敏感的極致-是不是活得太累,甚至神經兮兮呢?放松一點吧!
糊涂教授。
“教授,聽說尊夫人生了雙胞胎。是男的,還是女的?”
“讓我想想看。好象一個是女的,另一個是男的。不過又好象是正好相反。”
大智慧:板橋先生有云:難得糊涂。這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智慧和境界。但是反過來,化簡為繁-或許我們只能無奈的糊涂一笑了吧?
怨氣難消。
法官望著被告說:“我是不是曾經見過你,你好像有些眼熟。”
被告滿懷希望地說:“是的!法官,您忘啦?二一年前,是我介紹尊夫人跟您認識的。”
法官咬牙切齒地說:“判你二十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