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城市大洗牌
  • 黃漢城 史哲 林小琬
  • 4561字
  • 2020-09-09 14:33:39

政績考核篇:GDP“注水”催生數據統計新革命

黃漢城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自2017年1月份遼寧首度承認數據注水之后,2018年1月,北方又有兩個地區自曝家丑。

據新華社消息,2018年1月3日,內蒙古披露該區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有四成造假,需要減去2900億元;相應的,2016年地方GDP也要砍掉一大塊。

8天后,天津市濱海新區跳出來說,濱海新區2016年GDP也沒有此前公布的10000億那么多,實際數大概只有6654億元,縮水約1/3。

多年來,不少地方GDP注水早已是“傳說”中的秘密。它就像皇帝的新衣,人們都懷疑它有問題,但真正能揭穿它的、最權威的還是當事人自己。2018年新年伊始就出來這些個重磅“真心話”,還真讓人不太適應。

其實,這反映出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殘酷真相:在中國GDP總量飆升至80萬億元的關口上,我們的地方政府缺錢,實在缺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遏制住地方的造假沖動,中央的政績考核指揮棒正在悄悄發生偏移。從2019年開始,各省市區的GDP將不再是地方說了算,大家都要在國家統計局的領導下進行核算。游戲的規則變了。

泡沫到底有多嚴重?

每年,各省區市都會自行公布GDP數據,國家統計局隨后也會在各地上報的數據基礎上,發布全國GDP數據。我們來看一下兩者之間的偏差:

2012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國5.76萬億元,憑空造出了一個廣東,當時廣東的經濟規模全國第一。2015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國4.6萬億元,憑空多出了一個浙江,當時浙江的經濟規模全國第四;2016年各省GDP之和又超出全國2.7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上海,當時上海的經濟體量全國排名第十一。

圖1-5 各省GDP之和總是超出全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各地統計公報

這種天量級別的“差額”,過去官方基本不會把它歸結為“泡沫”,而是說誤差的出現既有技術上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因素。

從技術上看,國家和地方統計局的計算方法雖然基本一致,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大企業跨地經營,設立了眾多分公司和子公司,這些下屬機構的業務眼花繚亂,到底是屬于“在地業務”還是“不在地業務”,有時候兩個地方的口徑不一,難免會重復計算。

從人為因素上看,是“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個別地方官員具有注水的行為動機。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們還有這種操縱的“能力”。熟悉體制運行的人知道,地方數據造假的手段無非是兩種。

第一是空轉。比如,一筆財政資金入庫后,設置一個虛假的項目,把錢支出去,最后又重新入庫回到原始位置上,來來回回都是同一筆資金,但是收入和支出都疊加了好幾次,數據一下子就變漂亮了。這里頭的手段有很多,想象力再豐富的編劇也寫不出來。

第二是虛增。早前財政部曾公開披露遼寧數據造假手法,在2011至2014年那段“輝煌”的歲月里,遼寧通過虛構應稅事項和納稅依據,虛增了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收收入。而且地方相當聰明,一般會拿來虛增的稅種都是全口徑歸地方的稅種,而不是國稅,這樣就不用掏出真金白銀上繳給中央。

當然,地方政府數據造假,也是需要付出實實在在的代價:“吹牛要上稅”,在系統內憑空出現的財政收入,按照分稅制的財政收支體系,有一部分需要交給中央和省里,上繳變多了;數據高報,會影響中央對地方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決策,導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減小,收入變少了。

不過,從理論上講,只要地方財政充裕,這個游戲可以無限運作下去。我們來看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地方的可支配財力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其大頭是稅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大頭是土地出讓金;最后是各種各樣的舉債,包括城投債、非標融資與委托貸款等。

前幾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地方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就算中央轉移支付變少了,只要臉上好看,也能撐得住。要是錢不夠花了,多賣幾塊地就是了。既能用房地產生意拉動GDP,還能充盈國庫,一石二鳥。

萬一前邊兩招都不靈了,不是還能舉債嗎?今天是以這個城投公司的名義去貸款,明天是那個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到銀行融資,通過各種明里暗里的債務,還怕那些缺口填不上?

這三個環節可謂環環相扣,只要有一個拎得住,整個大盤就不會掉鏈子。在過去那種高歌猛進的時代里,地方政府注水GDP的“能力”高得很。

期待各地自動擠出水分,難度無異于讓一個開慣豪車的富二代扔下奔馳騎摩拜。口碑變差了不說,還可能搭上自己的仕途。但是,有一句老話怎么說來著?假的終究是假的。

造血能力下滑

進入經濟新常態以后,整個大環境都在發生著變化,很多地方都開始為錢袋子頭疼了。家中無糧,自然很難打腫臉充胖子。

地方造血能力下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方面。中國的經濟走勢換擋中低速,跨入“L形”通道的一橫,地方財政收入增速碰上了緩速帶。以前大手大腳花錢沒問題,現在就成了毛病,得改。

通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看出31個省市自治區的“泳姿”。

表1-9 31個省市區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按決算數值統計)

數據來源:各地財政決算報告

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包括內蒙古、天津在內的很多地方,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高位俯沖,從兩位數降到了個位數,有些還從正增長變成了負增長。

眾所周知,一般預算收入是衡量地方政府財政實力的核心指標。增速下滑,意味著地方自我造血能力不如從前。此外,各地有很多花錢項目是十足剛性的,比如說公共服務方面,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支出只能變多不能變少。由此造成的財政窟窿,難免令人擔憂。

2017年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稱,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樣本省份的財政自給率[2]整體下降,2015年還有54.1%,到2017年前三季度只剩下50.8%,而地方保工資、保民生、保運轉等剛性支出的比重明顯上升,“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經十分尖銳”。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除了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北京、福建幾個地方,很多省區市存在著財政缺口,需要由沿海富裕省份來“支援”。從2014年到2016年,有25個省區市存在財政缺口,總金額從31927億元上升到48134億元,增幅為51%。

這就是今天中國財政運轉的現實。2017年12月閉幕的十九大,首次沒有提GDP翻番的目標,其實也釋放出了一個信號,中央對于地方經濟狀況已有了心理準備。

在土地出讓收入方面,過去,地方政府是國有土地一級市場的絕對壟斷者,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如今房地產行業被中央翻入了2.0時代。自2016年開始,全國房地產迎來史上最嚴調控,兩年時間里,110余城市(鎮)出臺了260多次調控政策,樓市正式邁入“五限”時代。

中央定調房住不炒,大力發展租賃市場,未來還將深入推行共有產權房、租售同權等長效機制,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受嚴格的限價政策影響,2017年下半年就有261宗土地流拍。

此外,在去杠桿的大基調下,中央收緊流動性,停止大水灌溉,過往那種投資驅動的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地方無法再瘋狂“吃雞”。

我們以內蒙古為例。從2013年開始,內蒙古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直線下沖,2016年的出讓收入僅為176.8億元,不及2013年的1/2。房地產投資開發額同樣下滑嚴重。

內蒙古的土地財政亮起了大紅燈。放眼全國,這并不是孤例,類似的地方很多。

圖1-6 內蒙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情況

數據來源:內蒙古財政廳、統計局

圖1-7 內蒙古房地產投資開發額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地方債務方面,中央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力度不斷加碼,地方融資渠道要么縮緊,要么受限。2017年12月財政部再次放出狠話說,對于地方政府性債務“誰家的孩子誰抱”,中央堅決不救助,地方政府要趁早打消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金融機構也不要產生政府會兜底的幻覺。

言下之意,過往那種設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剝離天價不良資產,或者債轉股的小后門都可能要堵上了。廣東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的歷史還記不記得?海南發展銀行的教訓還記不記得?你們再不聽話,以后就是那種下場。在地方政府債務已是中國最大灰犀牛的共識下,各地想要拿到發債指標,無不是求爺爺告奶奶的。

這三個大板斧砍下來,對債務累累的地方來說,簡直就是砍瓜切菜。無法量入為出,財政一緊張,地方政府就只好主動擠泡沫了。

新規則呼之欲出

除了地方錢袋子的體積外,改變最大的,其實還要算是游戲規則。

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組第28次會議通過《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以后對于統計數據造假的干部,要“一票否決”。

2017年6月,深改組第36次會議通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除了統計機構,領導也要追究違法責任。以后再造假,就不是下級官員背鍋那么簡單了。

2017年10月國家統計局宣布,從2019年開始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改革后,GDP數值不再是地方說了算,各省區市統計局將在國家統計局的領導下從嚴審核核算,以確保地區生產總值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

中央的步伐越來越緊。尤其是核算改革這招,簡直是壓在地方頭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對于地方政府來說,越是死拖到最后一刻,造假的數據就會離真相越遠,造成崩塌性的局面。這種爆炸式的沖擊,有幾個人受得了?

留給各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算完經濟和政治這兩本賬,一些地方就只能先跳了出來。畢竟早割肉,早止血。現在就承認,說不定以后挨的板子還可以少一點,輕一點。

過去,針對地方數據造假問題,中央也曾試圖用三個指標來判斷地方經濟運行情況:工業用電量、銀行發放的貸款數額和鐵路貨運量。英國《經濟學人》將這個指數的計算公式總結為:工業用電量增速×40%+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35%+鐵路貨運量增速×25%。

對于中央的決策來說,這確實是一種參考指標。但眼下中國傳統工業的主導地位正在不斷減弱,尤其是在第三產業發達的地區,互聯網經濟興起,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這個指標在衡量中國經濟產出時已經沒那么準確了。

因此,比起地方主動擠水,對于當下中國更迫切、更關鍵的,是要早日拿出一套更為先進、更為科學的統計體系。

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1月12日中央召開了一次全國統計工作會議。在這個可能會改寫中國的會議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披露,中央正在加快構建新時代現代化統計調查體系:

今年(2018年)將精心組織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工作,按時發布2017年各地區綠色發展指數。改進完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統計指標統計及相關制度,探索計算工業發展質量指數,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創發展等統計指標體系研究。

今年進一步健全“三新”統計調查體系[3],抓緊修訂“三新”統計標準,研究建立反映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的統計制度,改進完善“三新”增加值核算方法,改進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計算辦法,認真做好營商環境調查和試評價工作。

要扎實做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準備工作,完善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實施方案,為正式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奠定基礎。認真開展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切實做好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實施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核算方法改革。

此外,還將完善研發經費投入統計制度,改進資金流量表編制工作,正式建立幸福產業統計監測制度,繼續開展文化、體育、旅游等派生產業增加值核算。

寧吉喆的發言當中,包含了綠色GDP評價體系、地方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幸福產業統計監測制度好幾個關鍵詞。

這無疑是一場重要的變革。未來中國若能形成一套測量民生指數、宜居指數、幸福指數的綠色指標體系,我們的政績考核指揮棒,肯定會推動經濟更加高質量發展。而新一輪的城市競爭,才能走上一條良性循環的健康道路。

在區域格局大變動的背景下,是時候改變以往的游戲規則了。就讓那種以GDP論英雄的時代,成為過去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伽师县| 沙洋县| 滨海县| 彩票| 集安市| 化州市| 隆安县| 大名县| 瑞安市| 临澧县| 太仓市| 确山县| 饶平县| 澄城县| 彭山县| 凭祥市| 宿州市| 桃江县| 明溪县| 兴宁市| 澎湖县| 五寨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宿松县| 宜黄县| 呼伦贝尔市| 沅陵县| 巫溪县| 工布江达县| 霞浦县| 手机| 如东县| 辽阳市| 额敏县| 香港| 湘乡市| 黄石市| 安龙县| 莱芜市| 四川省|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