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有效預習,是成績進步的起點
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常掛在嘴邊的詞就是“預習”和“復習”。這兩個詞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真正掌握了正確預習和復習方法的同學,卻并不在多數。
對于預習,一些同學甚至認為沒有任何必要和附加值,他們覺得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完成作業就足夠了,完全不必提前了解上課內容。還有的同學即使知道預習有用,卻因為偷懶而從不付諸行動,也就無法獲得預習帶來的各種益處。
求學至今,我見過成百上千個學霸尖子生,雖然每個人風格各異,但大家的一個共通之處,便是養成了扎實的預習習慣,一些人甚至還有“預習強迫癥”——我本人也如此。所謂“預習強迫癥”,指的是如果在第二天上課前不翻翻書,提前為接下來的學習預熱,就會覺得這一天沒過完,心中不踏實。
且恕我基于自己的觀察,做個粗淺的結論:能否科學、高效地預習,經常是尖子生與中等生拉開差距的重要原因。
《禮記·中庸》中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庇矛F在的話解釋就是:任何事如果事先有所準備,就容易成功;而如果沒有準備,則容易失敗。讀書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想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更充分地吸納課堂所學,就需要事先(課前)“有所準備”,做好預習。
下面,我來和各位詳細分享自己在中學和大學階段最常用到的預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