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失落的印紋(1)
- 天外來客:外星人與UFO大全集(超值金版)
- 阿凡德
- 5728字
- 2014-03-13 18:04:33
外星人留給人類的神秘圖案。
中國古代的《河圖》《洛書》,為什么說它們能夠反映出整個宇宙的運動規律?它們是天外來客對地球人類的饋贈品嗎?杜立巴石碟上類似象形文字的符號是什么?蒙頂山麒麟武士圖案是外星人留下的腳板印嗎?古印度巖畫中為什么會有身穿類似宇航服的人形生物?羊骨上的神秘圖案是參照什么人種繪制而成?為什么除了南、北美洲、非洲海岸線外,甚至連南極洲的輪廓都絲毫不差地描繪在了里斯地圖中?令人匪夷所思的麥田怪圈,是外星高級智慧生命繪出的藝術作品嗎?耶穌在宇宙飛船里的古畫像,是否間接說明耶穌是地外出身,是某外星文明派到地球上來的,或者說耶穌是一名參與人們生活的外星宇航員?
種種目前用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圖案,讓人們越來越相信。外星智能生物曾在地球上出現過,并且其智慧可能已被我們人類部分地傳承了下來。
《河圖》《洛書》中蘊藏著宇宙奧秘。
在中國易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即“龍馬背負河圖出于黃河,神龜背負洛書出于洛河”。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河圖》《洛書》中蘊藏著宇宙演化創生的過程。
大家知道,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地心說”“日心說”后,現在認識到銀河系、河外星系也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圍繞著一定的中心旋轉。“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原始的宇宙物質爆炸后形成了宇宙中心,這個中心點相當于星系的中心和太陽系的太陽,科學家稱之為“奇點”。爆炸后,宇宙物質被強烈的爆炸推力拋射到四面八方,在旋轉力的作用下,宇宙物質就朝著原來的旋轉方向繼續旋轉下去。
由上可知,圍繞中心旋轉運動,是宇宙創生時一切物質固有的普遍規律。
接下來,我們便運用這個規律來認識《河圖》《洛書》的科學內涵。
從《河圖》《洛書》中,我們非常直觀地看到,《河圖》《洛書》外圈數理都以“5”為中心,“5”又以“0”為中心而形成了萬物圍繞中心的結構。將《河圖》與《洛書》結合起來看,一幅圍繞中心“5”,“5”又圍繞中心“0”旋轉的《河圖》《洛書》圖即刻在眼前旋轉起來。這不就是一幅活靈活現的宇宙旋轉運動模型嗎?
《河圖》《洛書》中心的“0”,即是被科學家們稱之為宇宙大爆炸中心的“奇點”,位居“四正”“四維”圍繞“奇點”旋轉的一、二、三、四、六、七、八、九8個數理,不就代表著原始宇宙大爆炸后被拋向四面八方的宇宙物質嗎?
不就是《洛書》中的“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的八個卦嗎?這才是真正原始意義的“先天八卦數”,而我們平時所說的先天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不過是一個八卦生成的序數而已。原來宇宙四面八方的這8個數便化生出萬事萬物。
綜上所述,《河圖》《洛書》反映的難道不是宇宙演化創生的過程嗎?那么,《河圖》《洛書》中心“5”這個非同凡響的數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在中國古代……人們早已注意到了星辰對地球的影響,他們找到了北極天中”歲差“很微小的北極星這個中心,憑肉眼觀察到北極星所在的小熊星座有5顆星在一起,旁邊還有4顆輔星,于是北極星就成為萬星拱朝的北極天的中心,古人據此定下了《河圖》這個中心5。這個中心5的定位,其意義是超時空的(李洲著《易學綜述》,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年)。”
《飛碟探索》2001年第6期發表邵瑞琦先生《無限宇宙,其形幾何》的文章,文中說:“用現代大型地面天文望遠鏡和衛星上載的哈勃望遠鏡觀測,不難發現太空中任何一部分區域,距離非常遙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我們稱之為河外星系。”
也就是說,在地球上觀測到的天象與宇宙中任何星球上觀測到的天象是一樣的,也即在地球上觀測到的北極天中心五顆星所組成的小熊星座,在別的星球上也能看到。所以,這五顆星組成的星座即是宇宙的中心數“5”。中心“5”中4個白圈。又代表北斗七星斗柄繞北極星旋轉所形成的東、南、西、北和春、夏、秋、冬這4個方位時令。“5”減4、3、2、1,便得1、2、3、4這4個數,“5”加1、2、3、4,便得6、7、8、9這4個數。宇宙以“5”為中心,形成了對稱平衡和諧的1-4、6-9等八個天地自然之數,加上中心數“5”,天地之數共9個。《河圖》原本應沒有“10”數,“10”是后來加上去的,意在達到包括“5”在內的天地陰陽之數的對稱。這雖不合《河圖》的本意,但也符合整個天地之數的平衡對稱,故可成立。
《河圖》中一、六代表北方水,二、七代表南方火,三、八代表東方木,四、九代表西方金,五居中央代表土。《河圖》《洛書》又共同反映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金、木,水、火、土又代表了太陽系五大行星。在《河圖》《洛書》中,一陽由北方而生,由西向東周而復始地左旋,反映的是北斗七星斗柄的運行規律;一陰由南方而生,由西向東周而復始地右旋,反映的是行星的運行規律。太陽系是“宇宙”的一個縮影,所以《河圖》《洛書》反映的也是整個宇宙的運動規律。如此深邃的理論顯然不能簡單地用“原始人結繩計數”這樣的話來解釋。難怪有學者站在外星高級文明的角度加以推測。
《河圖》《洛書》是外星人的饋贈品嗎?
成書于西周早期的《易經》被譽為“天下第一千古奇書”,其核心內容為八卦。八卦是誰創作的呢?八卦又是根據什么創作的呢?易學界千年以來莫衷一是。到了宋代陳摶將《河圖》《洛書》傳于世,智慧的古代先哲旋即從《河圖》《洛書》中捕捉到了八卦的身影,于是八卦起源于《河圖》《洛書》之說占據了易壇的主導地位。
問題隨之而來,《河圖》《洛書》又是誰創作的呢?根據目前的科學技術和考古資料,要作定論還為時過早。有學者推測,《河圖》《洛書》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絕對是比地球文明程度高得多的星球文明的產物,是比地球人類智能高級得多的外星人所作,并饋贈給了地球中國人,絕不是“結繩記事”的原始人所能夠創造出來的。
眾所周知,伏羲是中國傳說中原始部落的首領,而《系辭》又說八卦為伏羲所作。從時間推算,則八卦當產生于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初期。八卦又依《河圖》《洛書》而作,那么《河圖》《洛書》應產生于更遠古的時期。當時人類智力水平和生產力都十分低下,你能想象出先民們住在用木柱支架用泥草涂沫的房屋里,吃著千辛萬苦采集而來的野果和捕獲的獵物或少量的農產品,半饑半飽地一邊用繩子打結計數,一邊又像高智慧生命一樣研究宇宙的創生及其運動規律,進而作出《河圖》《洛書》嗎?
中國古代有“天子乘龍”的傳說。本來“龍”是根本不存在的,古人為什么相信天上有龍?《說文》上說:“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之長,龍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這種能發光、能變暗、大小可變化,能上天下海的“龍”不正是飛碟的化身嗎?如果古人沒見過這種飛行器怎么會產生龍的概念呢?
早在原始社會,龜已作為鯀氏族部落的圖騰被加以崇拜。《大戴禮》云:
“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大雒書》亦云:“靈龜者,玄文五色,神靈之精也,上隆法天,下地法地。能見存亡,明于兇吉。王者不偏黨,尊耆老則出。”同樣,這種能上天入地,能預見生死存亡,明了天災地禍的神龜不正是外星人乘坐的碟形飛行器的形象寫照嗎?
不過,可能有人會說,古人崇拜龜是因為龜的壽命比一般動物長。可是,即便古人想象力再豐富,又怎么想到這種動作遲頓的龜能“上天入淵”且能“預測風云”呢?
因此,關于《河圖》《洛書》的傳說,有人這樣設想:在五六千年前外星人將《河圖》《洛書》的圖案分別畫在雪茄形和碟形的飛行器上,在人口相對集中的黃河和洛河出現,居住在沿河兩岸的人們看到這種繪有圖案能活動的飛行器必然當做龍馬和神龜,由此導出了“天生神物,圣人則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從此奠定了東方文明的基石。
這些設想雖然很生動,但畢竟還未能經過科學加以論證,所以只是人們的對外星人作用于地球上的文明的一種“猜測”,如果把這種“猜測”證明為“事實”,則尚需時日。
1938年,由齊福泰領導的一支考古探險隊來到中國青藏高原東北端的巴顏喀拉山脈。這條山脈基本與世隔絕。他們考察了一系列相互連通的山洞,在山洞中發現了形狀奇特的遺骸和數百個神秘石碟,被稱做杜立巴石碟。石碟上面的神秘文字,有人推測來自外星生命。
經測量,石碟的直徑為9英寸,每塊在其中心蝕刻著一個圓周,并蝕刻出一個螺旋凹槽。從中心延伸到邊沿,凹槽上面布滿類似象形文字的符號。看上去其有1萬年至1、2萬年的歷史。這些螺旋凹槽旋轉起來,就像小型象形文字在講述著來自遙遠世界的太空船緊急降落在該山脈上的離奇故事。據說,當時考古隊還在石壁上發現太陽、星星以及其他天體的圖畫。
后來,杜立巴石碟被當做文物歸類保存起來。大約20年后,一位名Ⅱq楚聞明的中國教授(將在后文中進一步介紹)對破譯石碟上的象形文字產生了興趣。
僅用了很短的時間,這位教授就成功解讀了這些外星文字。在石碟里駕駛這種類似UFO飛行器的智能生命自稱為“杜立巴”(Dropa),他們后代的尸體可能仍保存在洞穴中。
杜立巴石碟還具有某些特殊的光電特質。20世紀60年代末,這一現象引起了蘇聯科學家的研究興趣。據說在檢驗了這些石碟的成分后,蘇聯的科學家對杜立巴石碟的整體圖案進行了研究。有些石碟的直徑是30厘米,有些石碟的圓周是30厘米,中間有一個手指大小的洞。有一條螺旋的凹槽從中心延伸到邊緣。于是,科學家們將石碟放置在一個可旋轉的裝置,試圖播放它們。
突然,檢驗設備發出劇烈的震動。據說這是因為石碟曾經被放置在很強的磁場里所致。
所以,UFO研究者認為,石碟是信號裝置。對此,有人懷疑說,石碟是不是相當于中國古代用的玉璧呢?要知道,從商周到秦漢,幾乎所有的玉璧,都保持著相同的形狀,也就是杜立巴石碟的樣式:圓盤形狀,中間有一個孔。更何況,中國古代的玉璧有放在墓穴里的習俗,人們認為它們可以免除一些魔鬼的侵擾和災害。
再有,那個破譯外星象形文字的說法,也很值得懷疑。如果確有其事,那么這位破譯者,就是一個語言天才。一般來說,在對相關語言完全陌生的情況下,很難翻譯出來的。
杜立巴石碟上的神秘圖案,是否為外星人留給地球的印紋?目前,仍然是一個謎。
蒙頂山麒麟武士圖案之謎。
地球北緯30度附近,許多令人驚嘆的自然和文明之謎不約而同匯聚于此: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遠古瑪雅文明遺址,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島,等等。而在中國北緯30度附近,同樣也有一些令人不解的謎團,比較有名的有成都三星堆金沙遺址、千年花山謎窟、神農架……
四川雅安的蒙頂山,位于北緯30006-。一天,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的研究員謝強在瀏覽衛星地圖軟體“GOOGLE地圖”時發現,蒙頂山呈現著一幅奇特的巨大圖案,左邊是一只轉頭回望的麒麟,右邊是一個頭戴羽毛的武士。整個圖案方圓幾十平方千米,栩栩如生,令學者越看越感到震撼、驚奇。當地人給蒙頂山上左麒麟右武士的神秘圖案取了個名字叫做“天仙蹤跡”,并猜測它“多半是外星人留下的腳板印”。
仔細觀察后會發現,地形顯現的。
麒麟模樣與網絡上流傳的“麒麟”照片造型特征,簡直傳神地相象!差別是地形顯現的麒麟是俯地而臥,而且比民間麒麟形象少些乖頑感,形象威而猛,頭上犄角更為旺盛高聳,張口回望似在吼嘯,麒麟右前腳曲收向內,左前腳伸出。麒麟背上有脊刺般的東西一直連貫到尾巴。一個頭頂羽冠的武士背靠麒麟后身而坐,右手肘抬起側依麒麟大腿上方,右前臂曲收胸側前,可見手背和下垂手指,左前臂自然放于腰腹前被大腿擋住部分,下身略為側坐姿,兩腿分開,兩小腿側曲向麒麟身后,羽冠人頭右轉側向麒麟體前方向,眼微閉程小息狀,神態安詳。
地形顯現的麒麟與羽冠人關系良好,相互信任。羽冠人神態安詳自然,俯地的與倚靠的關系,一動一靜,一威一祥,一個動的吼嘯,一個靜的回應,壓抑中躁動的張揚與冥想中表現的內斂相互比襯。如此鮮明又惟妙惟肖,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據謝強講述,在大約9000米至10000米的高度就能夠比較清楚地看見人形輪廓,這個高度差不多就是飛機飛行的高度;而如果高度達到20000-30000米,人形輪廓以及“麒麟坐騎”圖案的細節就更加清晰了。“從空中看下去,這幅圖案就像是羅馬武士的上半身,有手、鼻子、眼睛、帽子,還有一個冠,武士身下還有一個看上去像麒麟的動物。而最引入注目的應該是這些一條條好像是人物卷曲頭發的東西和人形的五官。”
這一巨幅圖案究竟是人工開鑿的,還是外星文明的產物?會不會和北緯300的一系列謎團有著密切聯系?又能否從地質學上找到合理解釋呢?
猜測一:可能并非真實存在。
蒙頂山位于雅安市境內的名山縣城的西北側,距成都110千米。駕車從成雅高速出發,僅1個小時就能到達蒙頂山山腳。最初,謝強懷疑是自己產生了幻覺,蒙頂山背面的人臉圖像其實并不存在;進一步他又提出可能是衛星地圖的某種誤差所致等原因。但事實是,后來經過人們的實地考察,發現蒙頂山背上確實是存在一個酷似人臉的圖像。
猜測二:可能是人工開掘的。
圖形人工開掘的設想很快被否定了。因為這個圖形面積有幾十平方千米,就算人工開鑿的話,誰又能夠進行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呢?顯然太不現實。
猜測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產物。
既然真實存在,卻又不是人工開鑿,那會不會是當地人所說的外星文明的產物呢?謝強表示,如此巨幅的圖案形成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如果排開自然形成和人造工程這兩個角度,那唯一可以作解釋的就是非人類意圖的因素。他還大膽提出:“這有可能是太空船的標志物,外太空人為了以后返回而有意留下的標記。”但這一切都僅僅只是設想,在現場卻找不出絲毫關于外星文明產物的佐證。
目前,對于這巨幅奇圖的真正形成原因,不同的人仍然有著不同的說法,有不少人還是選擇相信宇宙間可能真的有股神秘的力量。
貴州開陽的“畫馬崖”巖畫群。
“畫馬崖”是一組古巖畫群,位于貴州省開陽縣高寨鄉,以赭紅色顏料繪制于懸崖上。上面不僅有太陽星象、姿態各異的馬、作舞蹈狀的人物及魚、龍、虎等動物,還有一些怪異神秘的圖形符號。由于類似于馬的圖案較多,所以被當地人稱為“畫馬崖”。這些神奇圖案的身世,至今仍是一個謎。
畫馬崖巖畫群共有200多個圖案,是貴州省已發現的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巖畫群。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經歷大自然成千上萬年之久的打磨,巖畫依然光鮮如初。這個赭紅色顏料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