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失落的印紋(2)
- 天外來客:外星人與UFO大全集(超值金版)
- 阿凡德
- 5364字
- 2014-03-13 18:04:33
畫馬崖中的巖畫,類似于現代繪畫中的速寫風格,線條異常抽象卻惟妙惟肖。專家考察發現,古人在描繪人頭部時常用圓或橢圓形,而畫馬崖中的人頭線條呈不規則的圓隆狀。這種人是不是地球人呢?
與此同時,畫馬崖巖畫中那些反復出現的大圓點、小圓點、小斜點和怪異神秘的圖形符號,至今讓很多前來考察的專家學者都無法解釋其中的含義,只是猜測它們或許是一種語言。按照中國古代文字的演化進程來看,這些圓點似乎不是中國文字的雛形,難道這些神秘的圖形符號真是外星人的語言?如果是,外星人又想通過這些“語言”傳達什么信息呢?
據說,在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數十處巖畫中就有描述“外星人走出飛碟的圖案”。或許,外星人真的光顧過開陽縣。
2003年,文物工作者在畫馬崖附近又發現兩處古文化遺址,一處為巖畫,另一處為洞葬。新發現的崖畫除有畫馬崖常見的太陽、馬、人及一些神秘符號外,還有不少新奇的地方。左半部有一個奇特的巨人樣。圖案,高約1米,寬約0、6米,其左側還有一個胸透圖像似的神秘圖案,高約0、7米,寬0、4米,不僅內容和尺寸在貴州均屬首次發現,而且在全國已發現的同類巖畫中也不多見。此外,還有一個騎虎的神秘物圖案、一個桃心圖案和一個山羊圖案,在畫馬崖地區也屬首次發現。而該處巖畫中也同樣反復出現了許多大圓點、小圓點、小斜點等圖案,這讓原本沒有頭緒的畫馬崖更增添了許多神秘感。
難道外星人真的在用他們這種獨特的“語言”向地球人展示著自己的才能和文化嗎?那么他們來到地球想干什么?這個千古謎團什么時候能真相大白呢?
畫馬崖地勢險要,上為懸崖絕壁,下為陡坡及森林。能夠將如此多豐富的圖案繪制到“絕地”非常人可及。現代人即使在很多工具的幫助下,都難以完成如此難度的工作,更不用說身處遙遠時代的古人。千萬年前,究竟是誰采用什么樣的技術在這樣的環境下達成這樣的效果呢?神秘的畫馬崖,一切依然是個謎。
廣東羅定古巖畫的神秘圖案。
2010年12月,在廣東羅定市境內粵桂交界處附近的一塊巨石上發現一處罕見巖畫。巖畫中最多的是圓圈中間加一個點的星座圖案,其中看得清晰的約有12個,大約構成一條線狀;動物圖案有一個,是馬的造型,專家說這匹馬很像新疆巖畫馬的畫法。特別令人驚奇的是,還有一幅清晰的人像圖案:頭部似戴有“頭盔”,頂部畫有三根線條,兩根分向左右,中間一根似天線,頂端有一小球。面部眼睛、鼻子依稀可辨,額部畫一個圈。
陳大遠曾是羅定市博物館館長,對羅定歷史文化有著相當認識。他說,此巖畫既沒有文字記載,又沒有參照物,而且雕刻手法原始古樸,加上內容反映原始祭祀場面,所以推測其為史前巖畫。另外,該巖畫的線條雕鑿痕跡不深,有專家欲用紙將巖畫拓印下來,但鑿痕太淺無法拓印,“估計巖畫是用石器等鈍器工具鑿刻,因此推測巖畫是石器時代創作。”
巖畫上的奇怪頭像究竟描繪什么人物?陳大遠有兩種猜想:一是描繪“羽人”;二是描繪外星來客。他說,巖畫人像的頭部左右似插有兩根羽毛,就其形象可稱為“羽人”,在羅定出土文物中較少發現類似圖畫,倒是羅定博物館珍藏的銅人首柱形器的頭像與巖畫的“羽人”非常相似。據此推測,“羽人”很可能是古代百越土著當“王”的人物,古人將其作為一個神的化身。至于“巖畫人像描繪外星來客”則是陳大遠的大膽猜想。
此外,還有專家猜測,巖畫上的“天線”圖像可能是古代勞動人民確定時間和南方方位的定時定位器。“這可能是當今發現遠古最早的‘定南針’。”廣州五羊天象館常務副館長韓東山考察巖畫后發表看法。他認為,從天象學角度來看,發現巖畫之處具有天文坐標意義,是頗佳的觀測天象點。
經過測算,韓東山解釋說,巖畫石位于陽谷之中,陽石斜面朝東向陽,正中刻有日月圖案,接下來是子午水坑,坑底對角線與子午線吻合,立夏那天的太陽會在午時開始正射在太陽圖標中心點;立冬那晚的月亮會正射月圖案中心點。正交子午時的日月之光將會垂照在小水坑上,正好可以像鏡子一樣反映日月。“這天象巨石是遠古三苗百越人用于確定標準時間和南位的定時、定位、定歷法的巨型石器,亦即漢書所說的交趾于南乃萬世基址,的同義。”
遠古的紋飾:寧夏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雖然處于西北塞上、大漠邊緣,卻是一座綿延幾百里,雄渾奇偉、峻峭萬壑的山脈。有學者通過對《山海經》的研究,考證出賀蘭山即為《山海經》所記述之不周山,寧夏地域就是上古之時的后稷之國。這里風景怡人,山泉四季不竭,更有有遠古的紋飾-賀蘭山巖畫。近些年來,賀蘭山因賀蘭巖畫而聞名遐邇。
賀蘭山巖畫的創作年代距今5000-4000年,應定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相當于仰韶一龍山文化年代。在那些記載氏族公社生活的巖畫(大多刻槽深達1、5厘米,刻在硬度為6的長石石英砂巖上)上,有兩幅奇特的人形像頗受關注。
一幅地處賀蘭口溝北渡槽以西380米處,頭像由“丫”字形分成三部分,但沒有眼睛、鼻子和嘴(且末羊肩胛骨人形頭像也由“丫”字形分為三部分),有所區別的是該頭像一對突出物在頭像正上方,好似電視天線一般。
另一幅地處賀蘭口北側第6號地點,離地面1、9米,面迎西南方向,高20厘米,寬16厘米,磨刻法制作。該人形頭部很大、身子較小,且頭部與身體之間亦無脖頸,奇怪之處在于它的頭部沒有五官,只是一個中間帶孔的密閉圓罩,很像現代宇航員的宇航服頭盔。
最令人驚嘆的是賀蘭山南端、寧夏沖溝東的一幅巖畫。畫面左上方有兩個旋轉的飛碟,飛碟開口處,一個身穿“宇航服”的人正飄然而下,地面上的動物和人群在驚恐地跑散。這可能是外星人在賀蘭山一帶出現時的生動寫照。
羊骨上的神秘人形圖案。
扎滾魯克古墓群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車爾臣河西約10千米的堆積階地上,該墓區時代為戰國至東晉時期,居民是富有歐羅巴人種特征的且末人,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自1985年以來,對該墓地進行過3次發掘,共發掘墓葬169座。其中發掘出一件初步鑒定為戰國至漢代的彩繪人形紋羊肩胛骨,令世人矚目。
該文物長11、4厘米,寬7、1厘來,保存完整,上繪有一土紅色獨特人形圖案,圖案上方兩側各有一個人工鉆孔。人形圖案頭部很大,身子較小,臉部只有眼睛沒有鼻子和嘴,頭部右側有一對突出飾物。頭部與身體之間沒有明顯的脖頸。顯然,這并非且末人所具備的外貌特征。既然羊骨上的神秘圖案原型不是且末人,那么,它又是參照什么人種繪制而成的呢?
從整體來看,該人形圖案自頭部至身體似乎被什么東西束縛著,并且包裹嚴密,只露出眼睛,如果不是因勢就形,或是想象所為,那么該圖所參照的原型應是頭腦較發達、下肢較弱的一種人。令人困惑的是,時人在羊肩胛骨上畫這樣一個古怪人形究竟是用來作什么用的呢?是古人掛在脖頸上的護身符或作祈禱的崇拜物嗎?目前,這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無獨有偶,1959年,在浙江省海寧的馬家濱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陶片文物。該文物與且末出土的羊肩胛骨人形圖紋在頭部外形方面非常相似。據專家估計,它距今已有6500年的歷史。陶片上人頭像亦為桃形,且頭部右側亦有一飾物,需要指出的是,頭像亦被什么東西籠罩著,在臉部外圈存在若干層套狀物。這一頭像所表現的一切,很難使人想象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史前時代的人會是這樣奇特的裝束。
藝術來源于生活。古代繪畫作為藝術的一部分,具有古代藝術的形象性和真實性的特征。如此想來,上述神奇的圖紋是否在給人們講述一個真實而奇異的故事呢?
神秘的皮爾·里斯地圖。
通過對歷史上一些古老地圖的研究,一些西方科學家得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他們越來越相信,外星智能生物不僅曾在地球上出現過,并且其智慧可能已被我們人類部分地傳承了下來。外星智能生物可能來過地球的最明顯印紋就是一些古老而神秘的地圖。人類先輩不可能繪出這些地圖,那么,這些神秘的地圖最初到底出自誰手?
在神秘的地圖中,最為有名的要算皮爾·里斯地圖了。它是由16世紀奧斯曼一土耳其帝國海軍上將、制圖專家皮爾·里斯收藏的。
在這張地圖上,可以看到用土耳其語密密麻麻注釋著的美洲新大陸的地形,其板塊一直延伸到了拉丁美洲的最南端。令人詫異的是,除了南、北美洲、非洲海岸線外,甚至連南極洲的輪廓都絲毫不差地描繪在了里斯地圖中。可是南極山脈6000年來一直被冰雪覆蓋著,人類直到1952年才憑借回聲儀的幫助將其測繪出來,里斯地圖的最早繪制者又是如何知道冰雪下的南極山脈形狀的呢?一個最大的可能是,除非有關南極的地圖是在南極洲冰封之前-即6000年前繪制出來的!
古地圖研究者馮·丹尼肯對此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祖先不可能繪出這樣精確的高空投影地圖,因此,只有外星智能生物,或某個已經消失的地球高級文明,才能解釋這幅神秘地圖的起源。
另一幅著名的神秘地圖名叫弗蘭科·羅賽利地圖,如今它被保存在英國格林威治國家海洋博物館里。這幅地圖有28厘米長、15厘米寬,它出自15世紀一位著名的意大利佛羅倫薩制圖師之手,繪圖法在當時仍是一門新興的實驗性藝術。
令人驚奇的是,羅賽利地圖對南極洲也具有非常精確的描繪,在羅賽利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羅斯海和威爾克斯地的形狀。人們不禁要問,這幅地圖大約繪于1508年,那個時候南極洲壓根兒還未被人類發現。確切地說過了好幾個世紀后,直到1818年南極洲才被歐洲人發現。那么,南極地形怎么會突然出現在一張16世紀初的意大利地圖上?
和里斯地圖一樣,羅賽利地圖同樣運用了高空測量技術。雖然地圖上也有一些錯誤,但這些錯誤都發生在更北部的緯度附近。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繪錯的地區對15世紀的人們來說反倒已經沒有了任何神秘之處。很顯然,羅賽利地圖也是一份古老原作的復制品而已。
其他類似的神秘古地圖還包括1531年的奧朗蒂斯·芬紐斯地圖,這幅地圖上競繪出了被1、6千米厚的冰層覆蓋的南極河流。1559年繪制的哈德吉·阿曼德地圖,這幅地圖上競清楚地繪出了冰河時代橫跨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大陸橋輪廓!
這些古地圖顯示,古人不僅知道這些地方的存在,并且在遠古時代可能彼此間還保持著某種文化交流。那么,這種溝通是如何開始的呢?遠隔重洋的古人是如何知道在跨過無邊無際的大海后一定能夠找到陸地的呢?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走海路。可是就算樹排能載著史前人類出海遠航到澳大利亞,那么在茫茫大海中他一定得知道此行的終點站,否則無異于自殺。就像航海家哥倫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們肯定也有一個關于大陸的傳說,或者,他們的手中有一張更古老的地圖。
古教堂墻壁上的“耶穌飛天圖”
在保加利亞語中,“多布爾斯柯”的意思是“善良”,這完全合乎實際情況。多布爾斯柯村的居民個個都面帶笑容。無論走進哪一家,熱情的主人定會好酒好飯地招待你。更重要的是,多布爾斯柯有一段很不尋常的歷史。這段不尋常的歷史源自于村中央的圣狄奧多爾·季隆和圣狄奧多爾-斯特拉季拉特古教堂。
走進古教堂,在大門的左手邊,在眾多的圣像中有一尊大家都熟悉的耶穌全身像。但是,如果你仔細瞧,定會讓你大吃一驚:耶穌原來是畫在宇宙飛船里!飛船的噴嘴、穩定器和排出的廢氣可以看得真真切切。保加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證實,該教堂確實是在1614年修復過,但有可靠歷史資料證明,一般在這種修復工程中工匠都恪守完全重現原貌的原則。這種現象不但使普通百姓困惑不已,就連專家也無法作出合理解釋。
根據歷史資料,這座教堂最初建設于1122年。500年之后,在土耳其統治時期曾經修復過,可是所有的圣像、壁畫和內部裝飾都保留原樣。土耳其人要求所有的基督教教堂都不得高于人騎在馬上的高度。不過,為了在戰爭期間能區別于防御工事,在教堂正面都畫上一個十字和一個類似萬字的圖案,也就是個兩頭封閉的十字,以表示生活的演變。
教堂的門不大,要進去還得彎腰。這種特殊結構也有它的內在意義。那意思是說,不管什么宗教信仰,進去都得向基督教的圣像行鞠躬禮。里面沒電,只從炮眼一樣的小窗戶里透進一絲兒光亮。里面的圖案裝飾、壁畫和圣像上千年來能保存如此完好,還多虧了這一點。看來古人已經想到,這樣才能保持恒溫和不變的濕度。除此之外,最后這250年來教堂里一直點著長明燈,蠟煙子落在壁畫上,也在對其進行防腐處理。再有,根據有關歷史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教堂內還掛著一盞大大的鍍金枝形吊燈,戰爭期間讓一個德國人弄走了。如今教堂一年中只有在復活節、圣誕節和萬圣節才做禮拜。
教堂管理員承認,人們看到的確確實實是耶穌在宇宙飛船里。只要把燈舉起來一照,四面墻上的圣像就會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據教堂管理員魯米揚娜。帕佩娃介紹,這是主易圣容,而絕不是什么視覺錯誤,人們看到的確確實實是宇宙飛船,是在齊奧爾科夫斯基(現代航天學和火箭理論的奠基人)理論出臺老早之前畫上去的。
對面墻上是耶穌復活圖,壁畫上的耶穌又是畫成從一個帶好些機翼的密封艙里走出來的模樣。教堂里還有一幅在基督教教堂難見到的壁畫,上面也是把耶穌畫在宇宙飛船里。在圣母升天節的一個眾所周知的情節里,耶穌又被畫在類似火箭的三角形東西里。
鑒于該教堂曾經在1614年修復過。因此有人認為,之所以出現宇宙飛船的輪廓,有可能是修復時不小心造成的。但是,研究結果表明不是這樣。再說火箭的輪廓相當清楚,甚至能看見從噴嘴出來的燃料廢氣。有些資料表明,多布爾斯柯教堂是保加利亞保持完好的首批教堂之一,也就是說,耶穌畫像的歷史相當久遠。值得指出的是,保加利亞還有4座教堂有這樣的畫。據文獻記載,意大利和塞爾維亞的教堂里也有類似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