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讓孩子了解“錢”為何物(3)

先由你當售貨員,寶寶當顧客。讓寶寶自由挑選“貨物”,你唱出“價錢”,收取“現金”,或模擬劃磁卡“收費”。然后讓寶寶當售貨員。

要點:“買賣”中強調用“貨幣”換取“物品”,讓寶寶進一步了解貨幣的作用。

孩子認識了錢,這并不等于他們就理解了錢的價值。對于學齡前的兒童來說,要讓他們真正懂得“錢的價值”還為時過早,但家長可以先讓孩子了解錢與商品是如何交換的。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個一買賣物品的游戲,家長可以將家中的小物件,比如毛巾、香皂、杯子、牙刷等日常用品拿出來,每一樣東西標上價格――不要與實際價格有太大的差距,以免誤導孩子――然后家長和孩子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

讓我們一步一步地來。首先,當孩子的加減運算的能力不能應付“角”甚至“分”這樣的零頭時,標價最好是整數。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即使會數數了,也未必懂得數錢,因為那只是抽象的聲音或文字,必須讓孩子感受數字的多與少到底有什么不同,才能建立金錢觀。例如,點心對孩子相當具有吸引力,有個會計師女兒和銀行經理兒子的陳媽媽就表示,因為自己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所以當孩子上學前,每天下午三、四點時,都會為他們安排點心時間,而從孩子三、四歲開始接觸數字后,她便將數字觀念教育,透過點心來執行。陳媽媽準備孩子喜歡的可愛造型小餅干,例如飛機、兔子、星星,甚至是數字等造型,以此引起孩子的注意,當發給孩子餅干后,會先讓孩子算清楚有多少塊餅干,陳媽媽發現,很快的,孩子便會清楚的感受到,十個餅干比五個多,也可以吃得比較久,如此對數字的概念就更具體化。

當孩子的加減運算能力有所提高以后,家長就可以教孩子進行元、角、分之間的換算。對于成年人來說,0、5元當然就是5角錢,這毫無疑問。但許多孩子卻未必知道這種常識,他們可能以為標簽上的0、5指的是5元錢。因此家長可以通過多次練習,讓孩子進一步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了解錢在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常識。

理財教育筆記:

1、通過錢與物的交換,讓孩子真正感受到錢的價值。

2、和他玩“購物”游戲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讓孩子扮演顧客。

當由孩子來扮演“顧客”角色時,給孩子支配的錢要相應的少一些。這樣,孩子會發現手頭的錢無法將“地攤”上的東西全部買下來,此時家長就要適時引導孩子做出選擇。

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物資豐富的社會,在市場上,各式各樣的商品琳瑯滿目,若是什么都想要,再多的錢也不夠用。

因此,家長在孩子七八歲時就可以向其灌輸:在面對各種商品的誘惑時,要懂得選擇和放棄。

1、買來的東西要有用。

買東西不能隨心所欲,看到什么就要什么,買來的東西一定要能滿足自己某個方面的需要。比如,當孩子剛剛學會用鉛筆寫字時,買一支昂貴的鋼筆就是沒有必要的。有時候,當一件舊東西還有用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去買一件新的東西來代替,否則重復地購買類似的物品,其中必有一件會被閑置,這樣也是一種浪費。

2、學會比較和選擇。

類似的東西,在一個地方賣2元,也許在另一個地方就賣到4元。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也許是分量有一些差異,也許是質量有高下之別,也許僅僅是包裝有所不同,也許僅僅足牌子不一樣。因此,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對不同的東西進行比較。當價格較為便宜的那種可以滿足需要時,就沒有必要花冤枉錢去買貴的那種。

不是別人有的自己就應該有。

鄰居家的孩子有了一輛小自行車,于是孩子就纏著父母也要買一輛同樣的。此時家長就要堅決地拒絕,而不要為了不傷面子,不讓孩子被別人看不起而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否則只會助長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3、“想要”不等于“需要”。

前文已經講到過,當孩子“想要”某件東西時,家長要及時教育他們,“想要”的東西并不是非得到不可的。“需要”的東西才是有必要購買的。此時要讓孩子明白什么要求足合理的,什么要求是不合理的。

商品的安全性很重要。

年齡幼小的孩子往往不太{董得如何保護自己,這就需要家長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在購買商品時,也要告訴孩子,不要買可能傷害到自己的東西,如飛鏢、飛碟之類的玩具,買食物時更要注意衛生,以免因吃了不干凈的東西而生病。

4、列一個購物清單。

有時要買的東西比較多,常常會買了這樣忘了那樣,這在成年人當中也并不少見。而就小孩子而言,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則是,本來想要買一個筆記本,但走到商店之后,卻被一個漂亮文具盒所吸引,結果買回了一個用不著的文具盒,卻忘記了買自己真正需要的筆記本。

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準備一個記事本,在出門之前把要買的東西寫在上面,這樣既可以幫孩子完成購物計劃,也可以培養孩子做事情的條理性。

5、買東西要付錢。

錢足用來買東西的,反過來,買東西就要付錢。如今有一些小商店會引誘孩子賒賬購物。一些小孩子經不起誘惑,在口袋里沒有錢的時候就去賒賬。由于當時不用給錢就可以把想要的東西拿走,孩子會認為所謂賒賬購物就是隨便拿東西。對此家長必須要有所警惕。有必要教育孩子,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賒欠之后,這筆賬是要由父母來還的,賒賬購買沒有什么用處的東西,其實就是給父母增加負擔。在孩子還缺乏分辨能力時,對他們的不良行為要堅決而迅速地加以制止,否則,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了。

理財教育筆記:

1、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購物的時候并不多,因而許多購物的技巧暫時還用不上,但花錢的原則卻可以從此時開始樹立。

2、多數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已經能夠數數,到七八歲時,掌握簡單的加減法已經不成問題。此時,同孩子一起做一做買賣小物品的實驗,不但能幫助孩子了解錢的用處和用法,對于提高孩子的辨別能力、自律能力和計算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

讓孩子認識商品的價格標簽。

等孩子對買東西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家長在帶著孩子逛商店的時候不妨讓孩子認識認識商品的價格標簽。

價格標簽上的所標識的價格都足以“元”為單位的。這對于大人來說是很平常的事,但孩子們卻可能不太習慣。因為平時人們說到一件東西的價錢時,常常都會說“這個東西買成7元6角。”“買那個東西要花9塊3毛。”“買3塊5的菜。”因此在孩子學會了貨幣單位的換算之后,就需要帶他去看一看真正的價格標簽,讓他了解正式的價格單位的表示方法。

細心的孩子會發現,商品的價格標簽并不都是一個顏色,而足有紅、藍、綠三種不同的顏色。那么,不同顏色的價格標簽有什么不同的意義呢?

原來,商品的定價并不都足商店說了算,我國對不同的商品分別實行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

國家定價,主要是針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生產資料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由物價部門、業務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制定的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

所謂國家指導價,則是物價部門、業務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權限通過規定基準價和浮動幅度、差率、利潤率、最高限價和最低保護價等,指導企業制定的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

只有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才可以由生產者、經營者自己制定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

實行不同定價方法的商品就要用不同顏色的標簽。紅色標簽用于國家統一定價的商品;藍色標簽用于國家指導價的商品;綠色標簽則用于企業自行定價的商品。

按照國家的規定,商品都應該明碼標價。如果商店不肯明碼實價地出售自己店里的商品,那么它很可能存有欺騙顧客的企圖。

在不同的商店里,價格標簽有詳細的,有簡單的,有準確的,也有不準確的,有的商店甚至于將價格標簽放錯了地方,以至于標簽和它所標識的商品對不上號。

理財教育筆記:

1、帶孩子逛商店時有意識讓孩子認識認識商品的價格標簽。

2、讓孩子通過比較,試著找一找價格標簽的毛病,把這當做一種游戲來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云安县| 阳谷县| 黎川县| 安远县| 汤原县| 金山区| 济南市| 苗栗市| 古丈县| 平遥县| 南溪县| 禹州市| 赞皇县| 邳州市| 绵阳市| 万全县| 方正县| 涿州市| 广水市| 同仁县| 车致| 濮阳市| 双城市| 遵化市| 焉耆| 石河子市| 景宁| 土默特右旗| 吉水县| 海丰县| 宜都市| 无棣县| 青神县| 罗江县| 阳谷县| 昔阳县| 改则县| 新蔡县| 武强县|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