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歲: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
- (美)莉絲·埃利奧特
- 996字
- 2020-09-01 18:25:44
嬰兒能感覺到什么?
毋庸置疑,嬰兒最擅長用嘴來感受外界環境。觸覺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發育。父母都知道,嘴是寶寶的第一個敏感區,無論東西大小如何、是否難吃、有沒有危險,寶寶都會用嘴去感受一下。即便到了5歲,兒童面部的觸覺還是比手部的敏感度要高。
但是,當家長們了解到寶寶能多聰明地使用嘴巴時,他們會感到很驚奇。一項實驗發現,新生兒接觸不同形狀的奶嘴時,嘴和舌會做出不同的動作,這表明他們單靠觸覺就可以分辨物體。而在另一項實驗中,1個月大的孩子在用嘴觸過一遍物體后,再看到同一物體就能立刻認出來。在該研究中,嬰兒們要吮吸(但是不能看)兩種橡膠奶嘴之一—一個光滑,一個粗糙。再給他們看兩種奶嘴放大后的圖片。結果寶寶們更愿意看被自己吸吮過的奶嘴,而不是那個沒有碰過的。因此,小嬰兒不僅可以用嘴來分辨不同的形狀,還能形成對某物體的抽象概念—一個兼具觸覺和視覺的形象。
新生兒的手就沒那么敏感了。如果只允許菲比用手觸摸一個粗糙的奶嘴而不讓她看,她后來再看見這個奶嘴是認不出來的。雖然新生兒喜歡抓握東西,但他們更愛用嘴去碰,而不是用手來摸。不過菲比的小手也沒閑著: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寶寶就開始用手觸摸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是臉部;而出生10周后,菲比終于會用手來分辨不同形狀的物體了;等到6個月大時,她甚至可以辨別不同物體的質地;直到快18個月,她才會分辨有細微差別的物體,比如一塊完整的積木和一塊有缺口的積木。
手的觸覺偏好的出現是在出生后頭2年內發生的明顯變化之一。嬰兒的左手和右手分辨物體的能力都不好。但到了2歲,他們左手的分辨力會略強于右手。這種現象看上去有點匪夷所思,因為該項研究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右利手。但實際上,大多數人,無論老幼,都很擅長以左手分辨物體,而只有嬰兒沒有這種偏好。大部分人都用右手寫字、吃飯,但我們更傾向于用右腦,也就是左手,來處理物體的形狀和立體特征等信息。顯然右腦并不是生來就擅長這一功能,而是在1歲以后才逐漸具備這一優勢,這也許是左腦此時正忙于語言發育的緣故吧!
觸覺還有一個特點,它在男孩和女孩之間略有不同:剛出生的女孩要比男孩子的觸覺更敏感,而這種差異會持續終生。女性可感知到的最輕觸碰往往都在男性可感知的閾值之下。而另一方面,男孩觸覺的單側偏向性比女孩更突出。從童年中期(6~11歲)開始,男孩的非優勢側(通常為左側)的觸覺要比優勢側(通常為右側)敏感得多,而女孩兩側的觸覺比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