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歲: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
- (美)莉絲·埃利奧特
- 835字
- 2020-09-01 18:25:43
早早接觸,建立依戀
正常出生的嬰兒敏感性極高,這對他們早期健康有重要的意義—加強父母與孩子的聯系。經歷了12小時的出生考驗之后,杰克被放到了杰西卡的懷里。接下來的一兩個小時中,杰克的每一個感官、意識和全部的注意力,都是為了適應對他而言全新而又重要的環境刺激—輪流抱著他的媽媽和爸爸。他的高度敏感與父母的興奮正好匹配,而兒茶酚胺使瞳孔擴大,又增加了他的吸引力,讓父母愛不釋手。
早在20世紀70年代,部分學者認為出生后的第一個小時是形成親子連接的“敏感期”,是通過肌膚相親形成母嬰之間聯系的最佳時期。很多種哺乳動物(山羊和綿羊是研究得最多的對象)在出生后的幾個小時到幾天內,都會表現出“母系印隨效應”,母親通過視覺和嗅覺與孩子形成強烈而長久的連接。雖然這種印隨效應在與我們相近的類人猿身上并沒有體現,但學者們仍然認為這種“如膠似漆般”的相互關聯階段,在母親與剛剛降生的嬰兒之間也存在。
以前研究還找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證據,表明早期的接觸可以提高育兒技能以及兒童的認知能力。然而,這些發現在隨后的詳細調查中很難站穩腳跟,到了20世紀80年代早期,連母嬰早期敏感期這個概念都被否認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并沒有在孩子出生時瞬間形成的紐帶。雙親的愛是在孩子生命的第一年或前幾年中慢慢形成的。很多孩子都錯過了與父母早期接觸的機會,包括領養的孩子和出生后就需要治療的孩子,但他們與父母之間的依戀并不比那些有早期接觸的父母遜色。
無論早期接觸對父母與嬰兒是否有必要,總是沒有壞處的。關于依戀的研究在這一點上持肯定意見。在醫院的這段時間里,早早接觸嬰兒確實能改善父母的育兒技巧和與孩子之間的聯系—這并不奇怪,父母確實很難與一個無法觸碰的嬰兒形成依戀。這樣的說法提出之后,醫院改變了一般的醫療程序,把清洗、稱重、打針和滴眼藥放到后面,允許剛出生的嬰兒與父母有更多的接觸,包括肌膚相親和即刻母乳喂養。并且讓新生兒與母親同室,而不是直接把母親推到病房看護。在這一方面,這項研究對許多嬰兒的早期敏感期都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