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本章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本章結論

(1)針對我國經濟中存在的“高增長、低就業”現象,我們的研究發現,以資本積累體現的物化的技術進步和以專利數量、研發投入等體現的企業技術創新水平都顯著地提高了企業的就業水平。那種認為就業不足是由于資本對勞動的替代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在經濟轉型時期,就業的減少來自國企改革裁減冗員和工人改制下崗,本質上反映的是就業再配置過程中就業創造率暫時小于就業消失率,也是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升級轉型中遇到阻礙和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不充分的結果。加快產業升級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僅能夠增加就業總量,還能優化和提高就業的技能結構,使就業結構的轉換與產業結構相互促進,實現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平衡。

(2)就業再配置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供求雙方不斷搜索和重新匹配的過程,是我國就業市場重構的主要體現。在微觀層面上,由于技術創新是企業自主選擇的結果,因此勞動力市場的一些制度安排,比如工資彈性、社會保障、戶籍制度、企業市場化程度等,都將影響企業的就業再配置。我們的研究發現,企業的市場化程度越高,技術創新對就業增加的效應越明顯。因此,完善勞動就業制度、提高企業的市場化程度,也是促進就業增長的重要途徑。

(3)在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的作用下,產生了高技能型與低技能型勞動力之間的工資差距(工資溢價)。我們使用家庭調查、工業企業普查的微觀數據以及行業數據、宏觀數據,都證實了勞動者報酬中工資溢價的廣泛存在。較高的工資溢價能夠有效地激勵家庭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從而推動全社會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不斷提升,為實現持續的經濟增長和就業結構升級奠定基礎。

(4)技術創新的地理集中和創新聚集是企業創新活動的一個重要特征,對勞動力的地區流動和構建地區就業市場將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國內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弱。我們的研究發現,以專利衡量的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地區集中趨勢非常顯著,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集中了大部分專利數量。勞動力尤其是高技能型勞動力向技術創新中心集中,而伴隨制造業的內遷帶來的是中低端勞動力向中西部地區流入。因此,不同地區的就業市場在技能結構上將形成一定的差異。

(二)政策建議

基于技術進步的內生性和技能偏向特征,我們認為我國未來就業增長的主要潛力在于發展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以及對于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也就是說就業的總量增長和技能結構的提升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是我國整個經濟轉型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本研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構建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適應的就業體系:

(1)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促進高技能型勞動力的就業增長。高技能型勞動力不僅是我國未來新增勞動力的主要源泉,也是改造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依賴。一是注重企業技術創新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結合“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以及“互聯網+”的發展,為大學生等高技能型勞動力釋放更大的就業空間。二是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傳統制造業產能壓縮、結構調整導致的下崗職工、技能喪失者等勞動力群體,政府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門機構進行職業規劃、轉崗技能等方面的培訓,通過其勞動技能的提高來實現再就業。

(2)加大創新投入,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技術創新不足是我國制造業的短板,最近幾年制造業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對就業的吸納能力顯著下降,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創新投入不足、缺乏創新激勵等體制和機制問題。一是對企業的研發投入進行稅收方面的減免,比如廣泛推行加速折舊,以加快企業的設備更新;二是對重要的研發項目進行必要的財政補貼,降低高科技企業的所得稅;三是增加政府對相關創新項目的研發投入力度。

(3)強化社會保障能力,建立失業救助體系。技術變革引發的就業創造和就業消失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適應新技術和需求變化的正常調整過程,即就業再配置過程。從長期看,這個過程雖然能夠增加就業總量和提升就業者的技能水平,但短期內可能加劇失業。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中醫保和養老保險占比較大,而失業保險所占比例過小,導致失業救助體系基本上等于空白。失業救助體系的資源主要用于失業者勞動技能培訓和再就業搜尋等方面的支出,而且需要從企業包辦、政府兜底轉向更加社會化的服務。

(4)適應技術創新的地區集中趨勢,發展差異化的地區勞動力市場。技術創新向少數經濟發達地區集中或聚集是企業創新活動的一個重要特征,由此導致高技能型勞動力向技術創新中心轉移和集中。因此,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勞動力技能結構在地區之間的差異,形成多層次、差異化的地區勞動力市場。一是優化創新集中地區在公共圖書館、技術資料文獻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充分發揮地區學習效應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獨特作用;二是加強政府在專利申請受理和專利授予、知識產權保護、技術交流和技術轉讓等方面的服務功能。

(5)進一步促進高技能型勞動力的成長。勞動力技能水平的提升主要通過發展高等教育和在職培訓學習兩個途徑來實現。技能型工資溢價體現的是家庭和勞動者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率,較高的技能溢價能夠激勵家庭對人力資本進行持續投資,不斷提高勞動力的技能水平。政府應該認可和鼓勵高技能型勞動力的技能溢價,并在稅收、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方面為他們的就業選擇提供更高效率的支持。一是降低高技能型勞動力報酬的稅收負擔,并在借鑒國外相應經驗的基礎上對社會保障基金繳納、個人所得稅等給予一定的傾斜;二是進一步簡化勞動力流動的相關制度,降低流動成本。

(6)改革和完善勞動就業制度,降低就業的搜尋成本,提高就業職位的匹配效率。一是提高工資彈性,增加高技能型勞動力在勞動報酬及相關福利談判方面的議價能力;二是改善有關就業市場的信息發布,比如增加職位空缺率、離職率等相關信息,以減少搜尋時間、提高搜尋效率。

(7)重視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外部風險,減弱國際貿易和匯率波動對國內就業的影響和沖擊。經濟全球化對國內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影響主要是投資渠道和貿易渠道,但短期內主要是進出口貿易的波動。一是進出口企業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進出口渠道,特別是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建立起更加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和產業協作關系;二是在政府的幫助下,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各種社會資源建立外部風險的預警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南部县| 增城市| 云梦县| 新和县| 田东县| 西畴县| 封丘县| 融水| 西畴县| 葫芦岛市| 临沂市| 体育| 丰台区| 庐江县| 邹平县| 宜州市| 惠来县| 阿克苏市| 屯昌县| 修水县| 无棣县| 嘉兴市| 莫力| 外汇| 新宾| 湄潭县| 区。| 河源市| 石楼县| 仁化县| 治多县| 务川| 霍州市| 云南省| 微山县| 潍坊市| 甘泉县| 区。| 西青区|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