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的社保負擔及其影響評估
- 趙紹陽 陳鈺曉 譚博仁 燕鑫
- 1870字
- 2021-02-08 17:55:26
第1章 我國企業社保繳納現狀
1.1 研究背景
我國“五險一金”的總費用占到了企業職工工資的40%左右,按照以往的標準,養老保險總費率為單位繳費20%、個人繳費8%,失業保險費率為2%,僅這兩塊總費率就達到企業工資總額的30%左右。孫祁祥(2001)指出,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的國家相比,我國社保繳費比例明顯偏高,僅僅比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意大利和丹麥等國低。費爾德斯坦和李本(Feldstein & Liebman)(2006)指出,中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社保繳費率阻礙了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和持續發展,并且導致了經濟發展效率的低下。
目前我國社保繳費比率過高,增加了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也造成了很多企業和個人逃避繳費的現象。中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從原有依托于企業福利的勞動保險過渡到按地區統籌的社會保險,覆蓋面從國有企業逐步向其他類型的所有制企業擴展,但社會保險參保率的增長卻較為緩慢,到2010年年底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占城鎮就業人數的比例仍不到60%,其他社會保險項目的參保率更低。1999年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及200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均明確規定社會保險的征繳范圍為城鎮各類所有制企業與職工,但對企業的審計顯示,企業繳費不足的現象較為普遍。2002年北京市社保情況專項審查發現,存在少繳社保費的企業占審核總數的61%;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02—2004年的審計結果也有類似的發現,繳費不足的企業占到80%左右;到2010年年末,參保職工占城鎮就業的比重中,養老保險最高,為56%,醫療保險為51%,失業保險為39%,工傷保險為48%。近年來全國層面的數據并未公布,但諸多文獻表明,企業逃費或欠費現象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大量企業逃費或欠費的主要原因是參加社會保險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尤其是對于大量的中小企業,其競爭的主要優勢來自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因而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中小企業逃避繳費的現象更加普遍。更為嚴重的是,一方面,如果大量的企業不參加社保,就會導致保費收入減少。孫祁祥(2001)提出,為保證基金平衡,社保機構不得不提高費率,于是會導致更多的企業無法支付社保,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為減輕本地企業的繳費負擔也會放松對征繳的管制,縱容了企業的逃費行為。貝利和特納(Bailey &Turner)(2001)及伊夫和麥金農(Enoff & Mckinnon)(2011)指出,征繳率較低亦反映出地方政府對于社會保險繳費的執行力度不夠,這也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劉強軍(2011)提出,我國社保費征收部門有社保經辦機構和地方稅務機構兩種,社保經辦機構根據企業上報的參保人數核定繳費額,地方稅務部門根據工資總額征收,通常在這個基礎上再打折,但兩種方式都未明確對征繳部門進行約束和激勵。地方政府和員工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是一致的。吉莉安等(Gtllion et al.)(2000)和封進(2013)指出,在競爭的環境中,為留住資本,增加就業和稅收,提高本地企業的競爭力,政府可能通過放松監管來降低企業實際繳費水平;袁志剛等(2009)提出,對一些低收入的員工,較高的社保繳費率會影響其自身的跨期消費選擇,限制了其當前消費,因而也愿意接受企業不參保的安排。
近年來勞動力成本急劇上漲,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增大,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有更強的動機不繳社保。在金融危機期間,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社保繳納的比例,以緩解企業的成本壓力。《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重點指出,“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鑒于當前經濟形勢不景氣及企業利潤持續下滑的現狀,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成為應有之舉。2016年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促進就業和增加職工現金收入,在2015年已適當降低失業、工傷和生育三項社保費率的基礎上,從2016年5月1日起兩年內,一是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份,將繳費比例降至20%;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年底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超過9個月的省份,可以階段性地降低至19%。二是將失業保險總費率由現行的2%階段性地降至1%~1.5%,其中個人費率不超過0.5%。在此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明確提出,自2019年5月1日起,進一步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至16%。
本書基于大量翔實的微觀數據,實證評估企業實際承擔的社保繳費負擔及社保負擔對企業生產、雇傭、投資決策等各方面產生的影響。本章的研究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基于詳細的宏觀、微觀數據,描述了地區及企業層面的社保繳納狀況。
(2)側重于從地區層面分析不同法定繳費率對實際參保行為的影響。
(3)從繳費負擔的角度,驗證多繳多得激勵對實際參保行為的影響。